2500多年前,须菩提请佛陀为那些想要发菩提心或者已经发心的修行者开示降伏烦恼、安住菩提心的法门。
为此佛陀为其开示:“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密。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发菩提心对于修行者而言是如此重要,为此本寺特开设“《金刚经》导读专栏”,由于晓非居士为大家导读《金刚经》。
46
以两种中观
解读《金刚经》
下边回到我们的经文。我们前面讲过,印度的古德把《金刚经》分成前后两部分。
前十六段,他们认为是讲给“资粮位”众生说的法。那么从第十七段开始,是给“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众生说的法。
因此,对照着我们前边的教理体系,《金刚经》的前十六段经文,我们可以用“权变中观”来解读,但是从第十七段经文开始,我们就不能仅用“权变中观”来解读,我们必须用“究竟中观”来解读。看这段经文。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注意,这个“得”是“证得”,说“如来所证得的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当中”——注意,这是佛所证悟的真实,佛陀说:“于是中无实无虚”。
大家注意,“无实无虚”,在《金刚经》第十四段经文当中已经出现过,“实”就“真实”,“虚”就是“虚假”,所以“无实无虚”就是“非真非假”。
■ 权变中观:无实无虚
在第十四段经文是说:如来所得法,如来所说的法,非真非假。那么在第十四段经文,我们对“无实无虚”的解读,我们是可以在“权变中观”上解读。
我们可以说:为什么佛所证得的法、佛所说的法“非真非假”呢?
是在“胜义谛”非真,在“世俗谛”、在“名言谛”上非假,那么“世俗谛”、“名言谛”上佛陀说的法非假,因此在第十四段经文的这句话的前面,佛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都是从“二谛”的“世俗谛”、“名言谛”而言。
■ 究竟中观:无实无虚
但是,到了这第十七段经文,我们再见到“无实无虚”,我们就不能仅仅从“权变中观”去解读,因为印度古德认为,十七段经文开始这两个段落是说给“加行位”众生听的法,是要引导着众生去见道、去见实相,因此必须从“究竟中观”去解读。
那在“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非真非假,这里的“非真非假”(无实无虚)是彻底地远离真假二边,在空性上无真无假,在佛陀所证悟的实相上无真无假,彻底地泯灭“真、假”二边。
■ 究竟中观:一切法皆是佛法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大家注意,这句话是出现在《金刚经》第十七段经文,印度古德认为,这是接引“加行位”众生去见实相的,这段经文不是讲给那些初入佛门的凡夫、“资粮位”凡夫说的法,因此对这句话解读要从“究竟中观”上去解读。
○ “佛法”与“外道”
在凡夫境界上,二边,佛法是佛法,外道是外道,这是泾渭分明的。
对于凡夫,入手学习佛陀的教法,我们要反复强调要学习佛陀教法的不共,要严格区分出佛法与外道的区别,儒家不是佛法,道家不是佛法,基督教不是佛法,科学不是佛法。
但是,在凡夫心中,因为有“外道”的见解,所以佛陀才安立了“佛法”的见解,所以“佛法”与“外道”这是佛陀接引凡夫的方便。“佛法”与“外道”,这是二边见。
○ “佛法”与“外道”不二
那么到了这第十七段经文,佛陀给“加行位”众生说法,要引导我们去见实相的时候,在这里,佛陀要泯灭二边,“佛法”与“外道”不二,这是“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法义。
佛陀为了度化众生,安立了“善法”与“恶法”。在普通凡夫心中,善法就是善法,恶法就是恶法,要行一切善法,要舍一切恶法。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而不能去杀人、放火、抢银行。
但是大家注意,在这里,这是佛陀接引众生要见真实的时候,要泯灭凡夫心中的“善、恶”二边。所以,不管善法、恶法,佛陀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泯灭凡夫的“善、恶”的二边见。
○ 泯灭“善、恶”二边
有的朋友可能读过《六祖坛经》。《六祖坛经》里有一段记载,就是六祖惠能大师在湖北黄梅,在弘忍大师那里得了法之后,他回广东。很多人追他。
在大庾岭,在深山之中,首先有一位叫惠明的人追上了惠能,他让惠能给他说法,因此两个人坐在大庾岭的深山的石头上。惠能说:“您屏息诸缘。”
两个人静坐,良久——就是坐了一段时间。突然间惠能说:“哎,不思善、不思恶,就在这当口,哪个是你惠明的本来面目啊?”就在这句话上,惠明见道,惠明大悟。
所以,不要思善、不要思恶,这是“加行位”入“见道位”泯灭“善、恶”二边的法。所以“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没有“善、恶”二边的分别。
○ 资粮位众生的修行
但是大家一定要注意,我还要强调,这是给“加行位”众生说的法,是引领着我们去见实相的法、去见道的法。
那么对于我们千千万万的“资粮位”众生,佛法是佛法,外道法是外道法,善法是善法,恶法是恶法,我们在我们的心中暂时还是要泾渭分明,学习佛陀教法就是学习佛陀教法的不共,学习佛陀教法区别于其它一切外道法的那个差异性,那是佛陀教法的核心价值。
佛陀刚安立了一个“一切法”这样的名言,佛陀随说随扫。看下一句,佛陀说: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从“究竟中观”上讲,哪里有什么“一切法”,所以佛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只不过是名“一切法”。
讲到这里,《金刚经》第十七段经文的第二段讲完了。
那么《金刚经》经文的第十七段的这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印度古德认为,是讲“加行位”的境界。从《金刚经》第十七段的下面这第三段经文开始,是说“见道位”境界。
■ “见道位”境界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这一段经文大家听得闻熟不?其实在前面,第十段经文当中,出过类似表述。在第十段经文当中佛陀说: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 权变中观:大身
当时我们对这段经文的解读,是从“权变中观”的角度解读的,是从“二谛”的角度去解读的。也就是在“胜义谛”上是空性,非身,但是在“世俗谛”名言上名为大身。
那么到了这第十七段经文,我们就要从“究竟中观”上去理解,也就是从凡夫的角度讲,要在“空性”上去理解,或者说在智者的角度讲,从“实相”上去理解。
○ 究竟中观:大身
从这个第十七段经文开始,我们都要逐步地用“究竟中观”去解读《金刚经》,不能再像十七段经文之前那样的,总是从“二谛”的角度去解读《金刚经》的经文。
这里边的“人身长大”就是身躯高大,佛说身躯高大,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身躯高大,一切法无生,根本就没有,只是名为大身。
(未完待续)
本文由净名精舍
根据喜马拉雅FM 于晓非《金刚经》导读
第57讲整理
上海玉佛禅寺开启2020年读经活动,日日精进。寺院微信平台每周二、周四推出《金刚经》讲义,持续更新!信众在家诵持《金刚经》,每天一部。有的信众日常较忙碌,或已有安排其他经文诵读,也可每周一部。
坚持不懈!
上海玉佛禅寺发起
专为发心诵持《金刚经》的同修
鼓励大家日日精进
佛陀的谆谆教诲
修一切善法
共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