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占70%以上的新加坡为何坚决反华?

最近,蓬佩奥又在南海作妖了,多次公开声称中国对于南海领土主权不合法。甚至还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长致电,讨论南中国海领土争端问题。

可惜,美国这次尴尬了,新加坡和印尼并没有保持以往的立场选择支持全球“治安警察”美国,这一次,两个国家都选择了保持“中立”……至少在明面上。

我这么说,其实并不是对新加坡和印尼的选择有什么疑问,而是纵观过去这几十年,这两个国家的选择一直都是偏向西方的。

印尼就不说了,各种反华集会和运动数量不少,我们在国内都有所耳闻。就连华人占比如此之高的新加坡,对于中国也一直冷漠无情,甚至也有不少反华行动。

但是查了各类新闻和资料之后发现,新加坡反华,好像是被逼的?

国民以华人为主,跟中国同文同种还采用简体汉字,这让很多中国人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觉得全世界犹太人都向着犹太人,那全世界华人也该都向着华人。

新加坡街道中文标识是常态

国际关系的基本常识:国与国之间是纯粹的利益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许多中国人虽然通过各种代价学到这个基本常识,却有往往意无意在脑子里留了个后门,对新加坡另眼相看,多少带点感情,几乎把它当成一个远亲。

华人血脉

但是,作为著名的华人国家,从一穷二白没人要的“坡县”到如今GDP世界排名第七的花园国家,新加坡在50多年间就完成了这个成绩,这和它是不是华人国家关系不大,而是他主动依附于西方国家获取利益。

说到新加坡的成长就不得不提“新加坡国父”——当时的总理李光耀

李光耀

历史回溯到1965年,新加坡建国,是被迫,被马来西亚踢出来的。

当时李光耀曾掩面大哭。因为新加坡弹丸之地,没有自然资源,甚至没有水源,兵力空虚,国力不足。

而当时的国际政治局势,中国是“共产主义急先锋”,周围一圈国家都是极端仇视共产主义的“大国”。

面对如此严峻的地缘环境和当时的外交政治格局,作为东南亚桥头堡的新加坡,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地位,只能选择了西方做靠山

李光耀选择英美做靠山

为了求存求活,新加坡在西方国家的帮助下,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

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新加坡成为全球主要的贸易港口之一,拥有全世界都不可忽视的经济战略位置

如果没有新加坡,东西方船运航线是这样的。

一个船务公司,至少需要准备4*3=12条船在跑。

而当新加坡加入,作为转换港口时:

这样一简化,东西方的货物在新加坡进行交换,船务公司最少仅需4条船就可以跑完。

而且由于大船的平均每箱运费,远远低于小船平均每箱运费,所以这样有个新加坡作为中转站也更便宜

一旦需要新加坡做转口贸易(贸易中心),那么势必带来大量金融机构入驻(金融中心),新加坡还很有远见的引进各大石化企业,将中东的石油炼油后再转发给东亚东南亚(石化中心)。

所以,这就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关键,和全世界做转手生意。

很快呢,新加坡就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

2018年数据,新加坡对外货物贸易总额为78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可以排在全球第15位,进出口规模比印度、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要多。

然而,经济发展的再好,新加坡的硬实力却让它在国际地位中一直很“卑微”。

由于国土面积太小,面积只有724平方公里(上海6340平方公里,新加坡只有上海的九分之一大小),新加坡可利用的资源非常少,没有煤矿,粮食很少,甚至连淡水都要从马来西亚进口。

经济发展靠转手贸易,国民生活又依靠进口,为了活下去,新加坡不得不两不得罪,在世界局势中保持“中立”

当面对中美关系,两方相持不下时,新加坡选择“亲美”会“左右逢源”,而选择“亲中”,会失去美国支持。

这种局势下,无论是谁领导新加坡,都必然会选择“亲美”。

至于新加坡“反中”,我觉得挺像笑话,明眼人谁看不出来他整天“嘴炮反中”,美国也只是不捅破窗户纸,为了东南亚航线装糊涂而已。

举几个例子:

1993年鞭打美国少年迈克菲,不理会美国的压力。事后两年里,总理吴作栋几次想见克林顿,白宫都不理他。

2004年在联合国反对台独,台湾外交部长陈唐山骂新加坡“鼻屎大的国家,po中国的卵葩”。(从1975年开始,新加坡军队就在台湾训练,参与演戏,代号星光计划)。

2005年处死澳洲籍毒贩。澳洲举国震怒,前总理惠特兰公开骂新加坡是个“流氓华人港口城市”。

甚至李光耀也曾经偷偷对中国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我想,之所以很多人觉得新加坡反华,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华人占多数的国家,竟然没有国人想象中的那么亲中。

但是,借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其实新加坡并不是亲美反中,他没有亲任何国家,他只亲利益。

这是由新加坡的经济属性决定的,做生意的人讲究利益至上,一旦你偏袒谁,那另一方就不愿意和你做生意。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转口贸易和金融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国家,新加坡高度依赖航运通道的顺畅和现有国际体系的稳定。

谁掌握全球制海权,谁就能够得到新加坡的支持。现在谁掌握全球制海权?

是中国吗?

现在,还不是。

但未来,不一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