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满族文化网发文章《》,主要帮助大家捋顺一下满洲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8月9日,满族文化网发文章《》,主要是满文对比蒙古文,蒙古因为各部落文化不同,历史上出现过多种文字。今天的满文是学习回鹘式蒙古文而来,而锡伯文又是在满文基础上有所改变。
因为满文是从学习回鹘蒙古文而进行改变而来,回鹘蒙古文是蒙古学习维吾尔文字而来,所以要把文字发展的历史搞清楚,最好是将满洲、蒙古、维吾尔三民族文字发展史进行对比,而且学习的方式是从西向东传递,正符合内亚史理论,就认为内亚的文化是从从西亚传统而来,满洲、蒙古学习的回鹘文字又是来自西亚的传递来的字母文字。而且这三个民族都属于阿尔泰语系民族,只是分属于满洲——通古斯语族、蒙古语族、突厥语族。
目前世界上各种文字,如果从形式划分,就分为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目前世界上只有东巴文和汉文是象形文字,其他世界上的各民族文字均是字母文字。
无论是象形文字,还是字母文字,最早都是起源于西亚的两河流域。
约在公元前3200年,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根据象形文字。过了大约过了1700年后,地中海出现最早的字母文字腓尼基文。现代世界上所有的各种字母文字,都是从腓尼基文发展而来。而苏美尔的象形文字应该是象形文字祖先,有的学者认为汉字和东巴文就是苏美尔的象形文字而来。但很多汉族学者不愿意象形自己文化是外来,不认同是从苏美尔传来,而认为是自己单独创造出的文字。
满洲,现在也被划入内亚民族,但他和一般内亚民族不同,就是他不光是身处内陆的民族,而还有沿海,所以文化可以有另一个源头。其他的内陆民族,他们文化吸收都是单向的,就由西向东,由欧洲、西亚等吸收文化。而满洲的文化,有内亚民族吸收西来文化的一边,还有就是沿海,从日本海接触朝鲜、日本甚至东南亚的文化,从渤海吸收中原的汉文化。
满洲有自己文字发展,远古时代就产生出自己的符号文字。后来满洲地区一些古国如扶余国和高句丽国使用汉字。
满洲的渤海国是一个汇源点,就是从西和从东都接受外来文化。就文字上,也使用两种文字,一种是学习日本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自己的文字。渤海人就是按日文的创字法,创制出渤海文。另一种就是学习西边的草原帝国突厥帝国,使用突厥文。中原流传的李白给渤海国写回文,就是用类似突厥文的渤海文字进行回复,这说明渤海国有一种类似日本文的文字,又有一种类似突厥文的文字。
继渤海国之后兴起的是契丹人,契丹人是二元文化,一方面,契丹本身有突厥血统,所以有很多突厥文化。而另一方,地理上接近渤海国,长期与渤海国进行文化接触,最后灭亡渤海国,也接受了很多渤海国。契丹人发明的文字就从学习渤海文而来。
女真人灭亡契丹人国家后,也是大力接受契丹文化。女真长期使用契丹文,女真人建立自己的大金国,又模仿契丹文而创制出女真文。
日文——渤海文——契丹文——女真文,这条线发展的是以汉字为基础而发展起来字母文字,即外形看,似乎的形象文字的汉字样子,但和汉字又不同,而是一种字母文字。可能算是唯一一条不同于腓尼基文发展起来的文字。但可惜的是,后来渤海文、契丹文、女真文都成为死文字,只有日文一直流传下来。
喀喇汗王朝旗帜旗面是黄色(有些人说红色,这个标志是白色的),中间就有上边这个标志,这个标志是白色的。新疆卡尔罗公司注册了商标时用了这个。这标志可以说是维吾尔民族历史的一个象征。
突厥和蒙古最早生活在蒙古草原,最早出现蒙古草原上的汗国就是匈奴汗国,所以匈奴汗国可以说是蒙古和突厥最早期的一个王朝,现在有专家认为匈奴人有文字,但可惜没有留存下来。
但突厥汗国的时候,就出现突厥文,突厥文应该是从西亚学习字母文字而发展起来的,突厥文字不仅维吾尔、蒙古早期就使用突厥文字,现在发现渤海国的一些地区也一直使用突厥文,说明古满洲人在发明自己渤海文的同时,还一直使用突厥文。
突厥汗国之后兴起的是回鹘汗国,,回鹘人的回鹘文来自于粟特文(塔吉克人以粟特人后裔为自居,现在塔吉克斯坦就有粟特州)。
维吾尔人后来建立的喀喇汗王朝,喀喇汗王朝介绍了伊斯兰教,并依照阿拉伯字母创建哈卡尼亚文。但传统的回鹘文在一定范围还使用。近代发现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抄的《金光明经》回鹘文译本,说明在清朝的时候,一部分维吾尔人还在使用回鹘文。
成吉思汗西征,最初接触到维吾尔人,并根据维吾尔的回鹘文创建了回鹘式蒙古文。后来的满文也就是根据回鹘式蒙古文发展而来。
后来突厥化的蒙古人建立起察合台汗国,察合台汗国是诸多蒙古汗国之一。察合台汗国是在哈卡尼亚文基础上发展起来察合台文,察合台文,一度是西域及中亚各突厥语族民族共同使用的文字。
只是近代,各民族才出现分化。最初是从鞑靼开始发起突厥语族的启明运动,类似西方的文艺复兴和民国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种让突厥语族走入近代的文化运动。维吾尔就在启明运动中,改进了文字,吸收了一些波斯文,发展为现代的维吾尔文。中亚的突厥语族后受苏俄影响出现西里尔拼写的各民族文字,这样原来使用通用的察合台文,后来开始分野。
蒙古历史发展史上,除了成吉思汗时代发明的回鹘式蒙古文还,还创建了几种蒙古文。
13世纪,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国师八思巴就以藏文为基础开始创造了“八思巴蒙文”,这种文字曾被元朝定为国语。但这种蒙古文字在蒙古人中间没有流传开。
17世纪中叶,生活在西域的西蒙古中卫拉特部(厄鲁特),因为自己独特的方言,创制另一种蒙文,叫卫拉特文。
另外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还有布里亚特蒙古等一些蒙古部落,都发展过自己的蒙古文。最后蒙古国因为长期被苏联控制,也使用西里尔字母拼写文字。现在则在恢复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
金亡后,女真人还是长期使用女真文,但后接受蒙古势力影响,也兼用蒙古文。到老罕王努尔哈赤的时代,主要也是想把女真和蒙古团结为一个帝国,加强双方认同,所以在回鹘式蒙古文基础上发展起现代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