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大金帝国的首都中都古迹

作者赵杨

金中都,是金朝都城,也是今北京最早成为都城的时候,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此开始,中都作为金朝都城共61年。

金海陵王完颜亮弑金熙宗后即位,于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自上京迁都燕京。完颜亮任命张浩、苏保衡等营建都城,参照北宋都城汴梁的规划和建筑式样,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往外扩展,共动用了一百二十万人,历经两年,至天德五年(1153年)始告完成。于贞元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153年4月21日)正式迁都,改元贞元。改燕京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

金代仿照辽代,共设五个都城,除中都外,还有四个陪都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陪都就在辽的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和西京大同府的原址。

金宣宗贞祐三年五月初二(1215年5月31日),金中都被蒙古军队攻破,城池被毁,后来的元大都基本上是另起炉灶。

城池金中都呈正方形,大体位置在今宣武区西部和丰台区北部。

目前所剩为大安殿遗址,西、南城墙遗址3处,太液池遗址和金中都水关遗址。

金中都大安殿遗址在今天的宣武区滨河公园,1990年,在建设西二环工程中,从滨河公园及道路地下4米处发现一处大型夯土遗址,经考证,正是金中都皇宫的主体建筑大安殿遗址。湮没已久的金中都终于得到科学而清晰的实证。

现有北京建都纪念阙在滨河公园内金中都大安殿遗址上。整体造型由一个斗拱和四条分别朝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青铜坐龙构成。另外有个金中都的整体布局图。

金中都原属于辽南京城范围内的街道,仍保存着唐代街坊的形式,而金代新扩展的部分,则改变为沿大街两侧平行排列街巷的形式。两种不同形式的城市街道共处于一个城市之中,是金中都规划的特点。

金中都外郭城的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南的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凤凰嘴村南和马连道附近的地面上,尚保存有南垣和西垣的夯土残壁。外郭城东、西、南各开3个城门,北城垣据《金史》记载有4个城门,总计13个城门。宫城位于全城的中央,平面呈长方形。

尚存金中都西、南城墙遗址3处,均为夯土墙,与北京最大的半拉子工程丽泽商圈挨在一起:

①三路居凤凰嘴村为城西南墙角,墙体残高3米,绵亘约百余米,墙南面的水渠应为金代护城河遗迹。此为金中都遗址较大的一处,已辟为万泉公园。

②万泉寺村有南墙一段。

③东管头高楼村有西墙一段,就是那个传奇的猪圈所在。

万泉公园内的金中都城墙遗址:万泉寺村金中都城墙遗址:东管头高楼村金中都城墙遗址:广安门外南衔的金中都太液池这个名字为中国历史上皇家园林中常用的湖泊名称,西汉长安建章宫太液池,唐朝长安大明宫太液池,元朝大都太液池,即今日北京北海和中南海中的中海,明清北京太液池,即今日北京北海和中南海。自然,金中都也有太液池,不过不是北海,而是现在的青年湖。

金中都太液池遗址亦称西华潭遗址。位于广安门外南街。金名为同乐园,史载在同乐园内,辟治了瑶池、蓬瀛、柳庄、杏村等名胜。

在历代地图上这里示有一个马蹄形的水面。现在北半部已被填平做游泳池用了,只有南半部的水面还保留着。

金中都水关遗址是丰台的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外一个是卢沟桥,不过走的是革命那路子。这个也是北京唯一一次进入年度十大考古发现的一个,不过也是第一届。

金中都水关是迄今所发现的唯一一处完整的金中都建筑遗址,建造年代约在1151——1153年间。遗址位于右安门外玉林小区,凉水河以北50米处,很好找,一个仿古建筑。

水关遗址全长43.4米。金中都水关遗址跨城墙而建,木石结构,水流经水涵洞由北向南穿城而出,流入护城河。金中都水关遗址是迄今国内所发现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水关遗址,为金中都城和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水关遗址现存为水关建筑基础底部。水关残留部分由过水涵洞底部、涵洞两厢石壁、进出水口摆手及水关之上夯土城墙四部分组成,全长47.4米。两厢石壁间距7.7米,残高最高处1米。据出土遗物推断,应毁于元代中、晚期。金中都水关的发现可以基本复原历史上金中都城内一条重要水系的发源、流经方向和位置。证实了金中都的修建,基本上是仿照宋汴京的官式作法。水关遗址的2楼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呈现的基本是金代历史、金中都建筑材料、金陵出土文物的展示。

出土的壁画

满族文化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