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的内容里,万郡绿建为大家整理讲述了装配式建筑的三大技术模式,但是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模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呢?而装配式建筑又是在什么背景下、由什么契机推动发展的呢?今天小编继续带您探索装配式建筑。
01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模式的区别?
划重点
节能环保、省工期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浇灌式建筑相比,在施工周期、资源消耗、节能环保等方面占据先天优势。
从作业方式来看,传统建筑方式采用半手工操作,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现浇,易产生大量废水、噪声与粉尘,造成水污染与粉尘污染。从浇灌定型到安装,耗时较长,严重影响施工速率。由于材料采购或进场验收环节把关不严、不同工人熟练度差别较大、施工现场管理不善等原因,建筑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浇灌过程中水泥、钢筋、木板等辅材消耗浪费严重,安装过程中人工作业量较大,因而存在着较高安全事故隐患。
装配式建筑构件多在工厂依靠模具规模化生产,可控的工厂环境能较好的保证构件和部品质量,节约建筑材料,质量稳定可靠;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由专业化施工团队直接进行吊装与安装,人工作业量少、工程耗时短,相应的事故率也较低,因而装配式建筑拥有着先天优势。
-用工量减少 30%~50%
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的现浇建筑用工量明显减少30%~50%(与预制率有关),在用工量上明显有优势,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模板支设等方面用工量明显降低,现场大量的预制构件均采用干法施工,大大减少了现场湿作业。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用工量分析
-工期大幅缩短
对于精装交房的项目,装配式建筑的部品和构件均在工厂加工、现场组装,水电及内装修均可以在主体施工阶段穿插进行,这将明显降低了装配式建筑的总工期。同时,随着国内的装配式建筑工艺不断成熟,工期将进一步缩短。
以30层精装房项目对比现浇与装配式工期
-用钢量、混凝土量略增,工程用水、用电、建筑垃圾大幅减少
装配式建筑相较于现浇结构在水、电、模板和垃圾的损耗上降低 20%~40%,装配式建筑在四节一环保上明显优势。
装配式建筑环保优势
建筑工业化与传统建筑模式比较
02
装配式建筑:由量变到质变的国际经验
划重点
各主要国家依照国情选择发展路径,目前建筑工业化率远高于国内。
欧洲在二战后就已经开始迅速推进建筑工业化。建筑工业化,暨装配式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英国工程师 John Alexander Brodie 提出的装配式公寓设想,但他的想法并 没有被太多人接受。直至二战后,建筑工业化才随着英国、法国等战争重灾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迎来高峰。其发展背景主要基于三个条件:工业基础较好、劳动力短缺、建筑需求大。
1903年采用PC模式建造的房子
二战后欧洲广泛使用的装配式建筑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步入成熟阶段。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大致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和成熟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已经步入成熟期:有完善的“工厂生产,现场装配”的建造体系,注重产品质量和性价比的同时,进 一步降低物耗和环境负荷,发展资源循环型绿色住宅。
帝国大厦使用PC楼板和PC幕墙等
悉尼歌剧院使用预制钢构梁和PC楼板
多数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程度达70%以上。日本和英国建筑工业率在70%左右,美国达到75%,法国和瑞典更是高达80%。相比之下,我国当前的建筑业工业化率仅有 5%。
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进程
主要发达国家与中国建筑工业化率对比
结合国情,我国将以预制混凝土结构为主,钢结构、木结构为辅。美国主要大城市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为主,小城市以木结构和轻钢结构为主;法国主要使用混凝土装配式框架结构,兼顾钢结构和木结构;英国的建筑工业化则是建立在钢结构大体积模块化体系之上;而在邻国日本,因地震频发,新增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占比高,钢结构、木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分别占 87.3%,9.9%和 2.8%。
主要发达国家装配式工业化特色
最优路径:政府主导,量变引发质变
纵观发达国家的建筑工业化历史,虽然各国因地形地貌、工业基础、人口结构和历史文化等差异选择了不同的工业化模式,但整个工业化进程有许多共同特点。
划重点
政府主导作用明显。
英国政府曾明确建筑生产领域需要通过新产品开发、集约化组织、工业化生产以实现“成本降低 10%,时间缩短10%,缺陷率降低20%,事故发生率降低20%,劳动生产率提高10%,最终实现产值利润率提高 10%”的具体目标;日本通过政府主导专题研究、财政补贴、技术引导、贷款支持等手段支持建筑工业化的推进。
日本建筑工业化政府主导作用明显
行业标准规范体系完善,通用性强,执行严格。美国国会在1976年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美国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颁布了美国工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简称为 HUD 标准),对设计、施工、强度和持久性、耐火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随后又出台了联邦工业化住宅安装标准,用于审核所有生产商的安装手册和州立安装标准。
日本建立了优良住宅部品(BL)认定制度、住宅性能认定制度,日本预制协会还出版了各种工业化模式的详细设计规范。
德国庞大全面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
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更是制定了全面详细的规范体系,所有的产品必须出具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的检测报告或产品质量声明。
德国建筑工业化进程
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注重质量的过程。工业化初期各国为了满足大量的房屋需求纷纷快速大量地建造住宅。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质量和功能愈发受到重视,结合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新型绿色节能、资源循环型建筑成为主流。
万郡绿建是杭萧钢构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是一个以绿色建筑全产业链材料为产品的垂直领域B2B电商交易平台,持续为建筑建材行业供需双方提供专业、便捷的一站式供采服务,让建材采购更加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