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匠人追求的是精确,而日本匠人追求的是传承。”
作者:刘润,润米咨询董事长,《商业评论》“新零售50人”成员,微软前战略合作总监。
这几年有一个非常火的词:工匠精神。很多企业也会经常用这个词来介绍自己如何把产品做到极致。
作为一名商业顾问。有时我也会遇到想把自己企业做大做强的企业家问我建议时,问我,怎么看日本工匠精神,该如何学习?
我认为,如果想把企业做大做强,不建议你学习日本匠人精神,而要学德国。
为什么?
一切事情背后,都有其商业本质。今天,我就把我对匠人观点的看法分享给你,期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1
日本匠人核心是经验,靠传承
什么是日本工匠精神?
举个例子。村嶋孟,连续50多年潜心研究最美味的煮饭技巧,因此被称为“煮饭仙人”。
《煮饭仙人》纪录片截图
他说:“煮得不好吃的叫作白饭,还不错的叫作米饭, 而最好吃的则称为银饭。”所以,他在32岁那年开的店,取名为:银饭屋。
那他是如何制作出银饭的呢? 简单总结可以分为六大要素,原料讲究的是人、米、水,技法上则讲究淘、煮、蒸。
举几个细节。 对煮饭仙人来说,仅仅是用手触摸米,他就知道米的品质如何了;淘洗米时,要巧妙利用指尖的力道,让每粒白米相互碰撞;煮饭的火候,要先小火煮十分钟,然后大火煮十分钟;煮完再用微火蒸饭20分钟,看到冒出白色热气,马上关火,再焖10分钟。
这样,一碗银饭才算制作完毕。
读到这里,有些读者会情不自禁地蹦出一些句子,比如, 50年只做一件事,煮出一碗好吃银饭;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要不忘初心,要有匠人精神;专注把生活百味,煮进白饭一味。
再比如,在日本银座站地下商场,有一个只有十个座位的小店,那就是寿司之神小野次郎的店。
作为寿司之神,小野次郎做寿司,从食材、制作到入口瞬间,每个步骤都经过缜密计算,近乎一板一眼的追求每个细节。
而且还会针对不同食客调整寿司大小,以至于能够一口吃掉美味。
《寿司之神》纪录片截图
小野次郎被誉为,终其一生都在做寿司。
他说,一旦你决定好职业,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须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炼技能;这就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大家敬重的关键。
小野次郎也以这种标准要求他的学徒。 而学徒,做的好坏,就全凭小野次郎主观判断。
在这里,大家都想让小野次郎满意,小野次郎的认可比一切都重要。
学徒最开始的工作就是拧毛巾,头四个月唯一的工作就是把极烫的湿毛巾拧到全干。
有个学徒练习煎蛋,4个月后终于做出一个让小野次郎觉得还可以的煎蛋。 学徒当场高兴地哭了。
但这离真正做寿司远着呢,因为还要至少3年学会准备大米,8年时间学会怎么把寿司按进寿司卷。
这就是日本的工匠精神,精雕细刻、工艺精湛。
这时,你可能会说,这不正是我们中国企业应该学习的嘛。做事专注,精雕细琢。
是的,可是,问题就在这儿。你要怎么学呢?
这都是手艺、这都是感觉、这都是经验,标准都是师傅的一句话。你就是在边上天天看,也不一定学得会。日本匠人的核心是经验,靠传承。
所以,我才会建议你,如果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别学日本的匠人精神。
2
德国匠人核心是精确,靠工业化
这种凭手艺,凭感觉,凭经验的日本工匠精神,我们不学,那我们学什么? 我建议你可以学习德国的工匠精神。
德国的工匠精神是什么?精确。
2017年的国庆期间,我陪同问道全球的企业家学员们一起参访了德国ABB技术工厂的培训中心。这个工厂的总裁就陪着我们在工厂里转了一圈。
我们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些十五六岁的小朋友拿个钢锉在那锉一个钢条,搓完之后拿游标卡尺来量。看看锉的是否符合标准。
我就问他们总裁,为什么现在还需要人做这种事,现在机器不是可以一下子就加工出来了吗?
那位总裁说,是的,机器肯定可以加工出来。但是我们要锻炼这些学员对精确度的把握。
读到这里,你是否发现了德国匠人精神和日本匠人精神的不同。德国的学徒,对他考核的标准是用游标卡尺测量出来的,而日本匠人的学徒考核标准是师傅的经验。
德国匠人追求的是精确,而日本匠人追求的是传承。
到底什么是精确?
我们再举个例子。2016年,总理说,我国目前尚无法独立生产圆珠笔笔头。为什么?
有人说这是因为进口更划算,成本更低。但我们不能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圆珠笔笔头对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就比如这个球珠,一定要足够圆才行。可是如果把直径0.5毫米的钢球做到足够圆,就要求对精确有极高的要求。
就比如同样需要钢珠非常圆的轴承行业。轴承主要功能就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轴承里钢珠足够圆,那么摩擦力就小。
我们看个国产轴承和德国轴承对比视频,就能了解到德国人对精确的要求是多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