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有温度的。
它是软的,它像水一样温柔。”
“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镇湖旧属吴县,有着2000多年的刺绣史。这里的人们习惯把刺绣称为“做生活”。“一架绣绷,十指春风”,这充满诗意的图景,是千百年来苏州镇湖女儿们的日常。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又优秀的绣娘。
《姑苏人家》系列
邹英姿的家,在镇湖街道新桥村,她和母亲都是远近闻名的刺绣好手。“过来做生活!”在母亲的一声招呼下,6岁的邹英姿就此开启了自己的刺绣人生。14年后,邹英姿师从王祖识先生深研刺绣技艺。多年来,她潜心研修画理,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继承传统刺绣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绘画、书法、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于作品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冬至》
邹英姿2008年独创的 “邹氏滴滴针法(滴滴绣)”,于2011年成为第一项获得国家刺绣技术专利的刺绣技法。“滴滴绣”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意,以感念母亲的养育之恩。滴滴绣充实了中国传统刺绣技法,拓宽了表现题材,也形成了邹英姿独特的刺绣语言。近年来她对劈针绣的挖掘更是让遗失了1300多年的技法得到了重生,使刺绣文化的优秀基因得以延续。
《春分》
《谷雨》
四十年来,邹英姿一直身体力行以实现“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现代设计走近非遗”的理念,用手中的针线努力讲述好中国故事。她以五彩丝线在梦幻和现实中间穿行,为苏绣传承与创新增光添彩,“绣”出了一个深情的世界。
《敦煌乐舞》
《凉州瑞像图》
展览以“溯本”与“开新”为线索:
“溯本”指对敦煌莫高窟流失海外的唐代刺绣《凉州瑞像图》(大英博物馆命名为《灵鹫山说法图》编号为MAS.0.1129,斯坦因编号Ch.00260)技法的挖掘、梳理、研究与复绣,以及敦煌莫高窟第 45 窟系列造像(7 幅)作品的绣制;
“开新”指她原创作品图像内容与形式表现以及针法层面的发现、创制及应用。通过以上两条线索对邹英姿数十年创作实践及研究做一个必要总结,同时也对作为艺术品的苏绣的未来走向做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凉州瑞像狮子》
第一部分“溯本”主要包括一号、三号展厅,是对敦煌艺术的致敬。展出了围绕《凉州瑞像图》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在复绣探索过程中考察、拜访相关领域专家的文献资料,以及以劈针绣技法衍生创作的几幅作品。
《左胁侍菩萨》
《右胁侍菩萨》
第三展厅的敦煌第45窟群像,以艺术家特有的滴滴绣针法进行绣制,这种针法的特点在于针脚短,可以避免长针脚丝线本身对光的折射,非常适合绣制古朴典雅的作品。
《佛陀》
《迦叶》
第二展厅展厅以“开新”为线索,展出《冬至》《缠绕》《烟雨》《谷雨》《春分》《姑苏人家》《武生柯军》《时间都去哪儿了》等作品。
《缠绕》
《烟雨》
《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是邹英姿在用自己的刺绣语言对古老的青铜器物注入了温暖的情感,作品被苏州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