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到底是部怎样的作品?这或许每个观众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但这部已经足以被称为“现象级”的电影,令更多的人重新开始关注抗日战争、关注“淞沪会战“,却是不争的事实。借此机会,云上国防近期推出《复盘“淞沪会战”》系列,以便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了解到《八佰》的背景故事,了解那场抗日战争中敌我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
今天,奉上第三篇:
复盘“淞沪会战”之“十日围攻”
3
四
高维打压——中、日争夺制空权的拉锯战
及中国空军的对地、对海攻击
8月14日,在第88师于闸门攻势受挫、损失惨重的同时。第87师的防区却相对平静。这倒不是因为师长王敬久“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而是因为该师的防区范围太大:8月11日日,该师征用苏、澄地区的300多辆汽车,连夜装载部队奔赴上海之后,随即全线展开。第259旅车运至新市区,在虬江码头地区待命;第261旅第第522团至淞沪线张华浜火车站附近待命;第261旅第521团则在蕴藻浜火车站、吴淞镇、炮台湾地区待命。
▲迅速进入战场的国军
除了防区过大之外,第87师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其正面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兵力虽然不多。但黄浦江中却有日本海军的数十艘舰艇在游弋。而上海地区原有的海防体系,早已在“一二八“抗战之后,被日本方面勒令拆除了。以至于第87师师长王敬久炮台湾视察时,不无概括的说道:“如炮台还在,不论火力如何,日舰绝不敢在我要塞前如此放肆。”
不过此时日本海军在上海附近水域展开的“第三舰队”虽然纸面兵力雄厚,但多为吨位较小的内河炮艇、驱逐舰。是以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坐镇的装甲巡洋舰“出云”号便一度成为了对岸炮击的主力。
▲长期停泊于黄浦江内的“出云”号
已经进入了“航母时代”的日本海军不是没有想过出动舰载机支援地面作战。奈何8月13日,一股强劲的台风席卷东海。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一时无法参战。只能出动陆基轰炸机远程奔袭,支援上海特别海军陆战队的地面战斗。
8月14日下午2点50分,号称精锐的日本海军鹿屋、木更津航空队出动18架“九六式“陆基轰炸机由台北松山机场起飞后分两路奔袭中国空军机场。接过却遭到以高志航为首的中国空军战斗机群的拦截,在不到30分钟空战中,高志航击落日机2架,其所在的大队击落日机6架。
15日、16日两天,日本海军航空兵再度空袭杭州、南京、嘉兴、南昌等地,却依照遭到了中国空军的痛击,中国空军方面上报战绩46架,这几乎意味着日军鹿屋、木更津两大航空队全军覆没。蒋介石不无得意的在日记中写到:“倭寇空军技术之劣,于此可以寒其胆矣!”
▲遭到中国空军痛击的日本海军航空兵“九六式“陆基轰炸机群
当然日本海军航空兵遭遇如此重挫,并不是真的因为技术拙劣或胆战心寒,而是因为此前日本海军之中正有人鼓吹所谓“战斗机无用论”,认为远程轰炸机不需要护航。而这个人正是日后发起“神风特攻”大西泷治郎。按照大西泷治郎的说法,未来的海军轰炸机势必更大、更快、更高,且拥有更为强大的自卫火力。战斗机根本无法对其进行拦截。因此应集中力量发展大型轰炸机。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1937年4月大西泷治郎还在佐世保组织了一次日本海军“九六式”陆基轰炸机和“九六式”舰载战斗机的对抗演习,结果“九六式”陆基轰炸机突防成功,大西泷治郎的理论也随即为日本海军高层所接受。
可惜在此后全面爆发的中日战争之后,从中国台湾和韩国济州岛出击、轰炸杭州、上海、南京的日本海军陆基轰炸机遭遇中国空军的拦截而损失惨重。对兰州、重庆等地的远程轰炸也收效甚微。反倒是日本海军投入战场的新锐“零式”战斗机在“璧山空战”中大放异彩,大西泷治郎也由此颜面扫地。客观的说大西泷治郎的“战斗机无用论”在日后美、英盟军大举轰炸德国和日本本土的过程得到了证实,但这一需要强大国力为基础的战术,显然不是日本所能理解和承受的。
在连续击退了日本海军航空兵远程奔袭的同时,中国空军也开始投入到对地支援的战斗之中。如8月14日,南京航空委员会发布命令,要求空军方面出动第二大队、第五大队(欠二十八队)挂载炸弹,对日本海军陆战队贼公大纱厂附近构筑的机场及吴淞口外的日本海军舰队。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中国空军还出动了一个大队的兵力在东海海域寻找日本航母编队的行踪。
但是日本海军陆战队在其司令部周围构筑有密集的防空阵地。仅中国空军侦察所知其防空武器配置便有:移动高射炮四门,现设司令部内,随时可用汽车拖至作战地点。固定高射炮四门,装置于司令部后面黄陆路及天通庵车站间之操场内。高射机关枪十八挺,现装在司令部屋顶四角,每角四挺,余二挺在烟囱房。
▲日本海军陆战队拥有强大的防空能力
面对绵密的地面防空火力,本就缺乏对地攻击经验的中国空军很快便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误炸事件。8月14日,中国空军的战机在规避地面火力的过程中,因机械故障导致两枚一炸弹落在上海最繁华的主要商业街道南京路上,导致了众多无辜平民死伤。有鉴于此,中国空军不得不将攻击范围从市区移向了海上,好不容易取得的空中优势,至此也无从发挥。
五
汇山鏖战——
汇山码头方向的惨烈巷战
8月16日随着第36师等增援部队的陆续抵达,中国军队一度停滞的地面进攻再度展开。当天夜间第87师以两个轻装步兵营、一个工兵爆破队、一个37毫米平射炮连和一个通讯班组成突击队向北四川路方向展开进攻。
这支突击部队显然是第87师的精锐,出发之时特意为每人配发了两日干粮,连、营长皆配有轻机枪一挺。凭借着战前对进攻路线的熟悉,以及遇到敌火力封锁则穿墙破壁,或在房上架桥通过的战术,该突击队当天便打下日军外围地堡十余个,顺利挺进到了黄浦江边。
▲中国陆军装备的德制37毫米平射炮
但是随着战斗的深入,第87师的突击部队很快便后续乏力。进攻矛头于8月17日转由第36师担当。第36师随即在第87师与第88师之间的天宝路一带展开。向汇山码头一线展开猛攻。意图在阻止日军在虹口增援部队的登陆以外,将对手一举赶下黄浦江去。
8月20日夜间,第36师出动第216团2000余人。由兆丰路向汇山码头攻击前进,沿途不断遭到日本海军陆战队于楼顶的俯射,身为团长的胡家骥下令:“不顾一切牺牲,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随与敌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经过逐屋争夺,第36师的部队终于连续冲过了东熙华德、百老汇路,直逼汇山码头。但最终却在日军强大的舰炮火力压制之下,被迫撤退。
▲第36师抵达战场后的战场态势
为了攻占汇山码头,国军方面还特意调来了2个连的坦克。据说某坦克连长,曾是张治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在接到命令时便对张治中说:“而敌人的火力过猛,我步兵又很难跟上。”张治中却回答说:“那不行,你的坦克不攻入,休来见我!” 8月21日,各部队继续攻击。第三十六师最前线部队,在新调来的战车掩护下,又攻抵汇山码头,到拂晓后,因受敌海军炮火的猛烈攻击,迫不得已,才退回百老汇路北侧。我战车第一、二两连,全被击毁。结果由于缺乏坦步协同的训练,中国陆军投入的7辆坦克很快便为对手所击毁。
▲中国陆军装备的德制一号坦克
8月22日,中国陆军各部继续展开进攻,但因日本陆军已大举增援,仅第87师在午后攻占了精版印刷厂及康泰厂两处据点。当天晚间,日本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率第3、第11师团及第13、第16师团各一部,同时登陆吴淞、川沙,进攻宝山、罗店、浏河一线登陆。中国陆军被迫于次日放弃对虹口方向的日本海军陆战队的围攻,转向外线战场。至此“十日围攻”以失败而告终。
六
战后复盘——
“十日围攻”缘何失败
战后,国民党陆军内部对“十日围攻”的失利也进行了各种总结。如白崇禧便认为:对日军利用淞沪沿海之形势,发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之威力,以装备之优良,训练之纯熟,发挥各兵种在战场上之战力,予我军创伤甚重;日军官兵在战埸上均能发挥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有武士道与大和魂之精神,彼虽为我之敌人,亦应取其所长而效法之。而国军官兵深具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于淞沪战场虽制空、制海权操之于敌手,而我方之装备训练亦远不如敌人,然我军悉能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相抗,其视死如归之精神可歌可泣。但因无空军掩护,炮兵又少,攻坚非常困难。且训练远不如敌人,使用同一武器之命中率亦远逊于敌人,步兵对轻重武器因训练不精,不能使用自如。未发挥较大之威力。
而身为前敌指挥官的张治中更抱怨道:“统帅部失机于先,三次叫我停止攻击;后来,大战展开,除陆军外,又没有有力的空军配合。在开战前,委员长问我:“有没有把握?”我的答复是:“一定要有空军和炮兵的配合。”而自开战以后,因为缺乏这些条件,以致未能达到占领全沪的目的。“
而除了上述原因之外,第一批次投入战斗的国军第87、第88师本身的编制和武器配置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尽管第87、88师已经是当时除教导总队外最精锐的“德械师”了,但是这两个师的仍旧没有达到标准的德械步兵师编制水平。如第87师作战编制中尚缺少1个炮兵营、4个步兵炮连和1个高射炮营,重型武器基本上都没有到位,而这在城市巷战中的非常严重缺陷,直接导致官兵面对日军坚固工事时缺乏有效的攻击手段。
从战略、战役角度来讲,在日军主力尚未完成动员,对盘踞上海的少量海军陆战队实施迅速的突袭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由于最高统帅部犹豫不决,在攻坚战术上也欠缺考虑,最终仓促的投入战斗自然只能适得其反。
▲国军在淞沪会战初期的巨大牺牲,最终只是起到了所谓唤醒民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