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北宋初期的王小波、李顺起义》

李晓伟

王小波、李顺起义是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北宋初期。当时,长年战乱让百姓痛苦不堪,难以为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四川本来就不稳定,又遇上天灾,百姓几乎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于是,王小波和李顺在青城揭竿而起,虽然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他们第一次提出了“均贪富”的口号,使中国农民战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四川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被称为“天府之国”,但从唐末五代时期起,四川使深受割据势力之害,先后有过前蜀和后蜀两个政权。

黄巢起义时,四川虽然没有受到冲击,但阶级矛盾仍然激烈,统治者贪图享乐,大肆压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宋兵攻占后蜀后,疯狂掳掠财物,使百姓灾难更加深重。此外,官府还对当地农民织的精致丝织品进行强制管理,统一收购。这样一来,农民无法从副业中获利,导致很多从事手工业制作和销售的人濒临破产。

四川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长久的“边茶”贸易史,后来也被官府垄断,当地种茶的农民也陷入了绝境。当时,四川境内有八个颇具规模的茶叶产地,青城味江就是其中之一。

当地很多百姓都靠种茶卖茶养家糊口,王小波就在其列。他们的茶叶主要销往少数民族地区。但北宋初期,官府对“边茶”贸易进行垄断,“禁其出境”,让茶农断了经济来源。

王小波也是其中的受害者,自身的困窘以及社会的黑暗使他极其愤怒。终于,这种情绪以起义的形式爆发了。

公元993年春,王小波在青城发动农民起义,打出了“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响亮口号,吸引了很多备爱压迫的农民加入。仅仅几天的时间,起义军的队伍就壮大到了几万人。

在王小波的带领下,起义军以打倒官吏和富人为目标,先后攻下了青城和彭山,处死作恶多端的县令齐元振,平分搜到的赃银,以实现“均贫富”。起义过程中又不断有农民加入,使这支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后来,起义军在攻打江源县(今四川崇州东)时,遭到驻守当地的宋朝军队顽强抵抗,双方展开激战。当时,一支流矢射中了王小波的额头,但他全然不顾,坚持指挥作战,直到杀退敌军、成功占领江源为止,但他最终也因为贻误了疗伤的时机而牺牲。

王小波壮烈牺牲了,但军队并没有因此大乱,很快,王小波的妻弟李顺被推选中来担任义军统帅。李顺上任后,充分利用江源之战胜利后取得的主动权,乘胜追击,奋勇作战。他继续贯彻“均贫富”的宗旨,缴获的钱财除“据其生齿足用之外,一切调发,大赈贪乏”。

他要起义军严格遵守纪律,避免影响百姓正常生活,得到了曾经目睹过宋军“嫖掠子女金帛”暴行的百姓们的热烈拥护。军队人数很快增加到几十万,声势浩大。李顺在继任统帅的第一个月里就先后攻下了蜀州、邛州和作为成都西南门户的新津,随后又一鼓作气攻占了永安、双流、温江和郫县,势不可挡,直接威胁到四川的治所成都。

公元994年初,起义军开始对成都发起攻势,但最初却收效甚微。于是李顺率军转战到汉州(今四川广汉)、彭州(今四川彭州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连获胜,然后趁成都守军放松警惕的时候又突然杀回,一举攻下成都。占领成都后,起义军建立了大蜀政权,以进一步巩固革命成果。

李顺自封为大蜀王,改元“应运”,还发行了铜钱“应运元宝”和铁钱“应运通宝”。取得胜利的起义军将士们为了纪念这些辉煌的战绩,还在脸上刺下“应运雄军”这四个字。

接着,李顺把起义军派到各地去攻占城池,起义军部队作战非常勇猛,很多宋军一听说起义军来了,就吓得赶紧逃命去了。很快,川西大部,包括北边的剑门(今四川剑阁东北)到南边的巫峡(今四川省与湖北省交界处)的几乎所有郡县都被大蜀政权控制了,对起义军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成功。

北宋朝廷赶紧派了由王继恩担任统帅的禁军部队到四川去控制局势。李顺率部奋勇抵抗,他把几万军队派往北边,以控制宋军入川必经的栈道,好利用天然屏障来阻挡宋军。

两军相遇后展开大战,起义军元气大伤,伤亡惨重,只能败守成都。李顺没有放弃,他亲自带着二十万军队去攻打梓州,结果陷入宋军的两面夹击中,随后又退回成都。

最后,宋军攻占了成都,李顺兵败身亡!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不禁令后人长叹而惋惜!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历经两年,起义军的人数达到了数十万,占领了四川的大部分地区,严重冲击了北宋政权。

从当时来看,这次起义时间较短,范围较窄,规模也不算很大,但它对中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小波、李顺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

作为农民阶级对封建制度发起反抗的思想利剑,平均主义的相关口号在汉、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但不是特别明确。而这次起义则在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把“均贫富”作为口号提出来,矛头直指封建社会不平等的分配制度,使农民长期处于朦胧状态的平均主义思想第一次具体化。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起义军没有也不可能把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罪恶根源作为抨击目标,但他们提出的平均分配社会财产的要求,已经是向不合理的封建分配制度发起了冲击。

对于整个中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史而言,王小波、李顺起义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标志着农民起义在反对封建剥削制度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的抨击对象从早期的封建奴役制度发展到了封建分配制度,极大的推动了后世农民战争的发展。

文章完

李晓伟,男,汉族。1982年6月22日生,黑龙江省佳木斯富锦市人,出生地,建三江管局。1998年,因理科成绩不好,遂辍学。仅为初中学历。于是开始自学之路。苦于受学历限制,现在尚未找到理想的工作。爱好有两个,一是美术(写意人物),二是历史(以研究帝王的政治、军事为主。不做任何考古之类!)。暂为成吉思汗平台特约作者,曾在各微信平台里发表了许多文章。其中有数篇文章登上了百度,及搜狐网、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网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