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佛前供的水,在佛教里又叫“大悲水”,也叫“甘露水”。
“什么是“大悲”?,就是慈悲的心性,有一颗对一切众生慈悲、怜悯的心。”
为什么要在佛前供水?水清净而无染,善利万物而无著。以水为供养,除了代表着清净、平等,一心清净不乱,也在提醒人们要在生活中,心无杂念,修一切善法,自觉觉他。水,也象征着明心见性,无垢无着的境界。
我们在佛前供的水,也有抚慰众生烦恼的含义。在佛教里亦称“大悲水”,什么是“大悲”?,就是慈悲的心性,有一颗对一切众生慈悲、怜悯的心。观世音菩萨乃至其他一切菩萨,诵大悲咒,来加持大悲水,饶益众生。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这个观世音菩萨的偈颂,说的就是观世音菩萨手中的杨柳净瓶。菩萨将杨枝点在净瓶里沾上大悲水,遍洒十方,广利无量众生,清凉除灾,蠲除垢染。
在佛教中,大悲水又称“甘露水”。所以在佛前供奉的水,如果是纯净水,不仅可以给自己和家人饮用,也可以用来浇花,浇土,既可以利益到土中的小蚁小虫,对土壤本身也有好的影响。供水之后要记得回向,愿将供水的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有情众生,或是回向家人身体健康,聪明智慧等等。
在寺院出家师父的晚课中,专门有一部分蒙山施食。其中有一项环节,会专门有师父一手执杯,一手结印,加持大悲水,最后将水倒在大殿外的地面上,“神咒加持甘露水,普施河沙众孤魂。愿皆饱满舍悭贪,速脱幽冥生净土。皈依三宝发菩提,究竟得成无上道。功德无边尽未来,一切孤魂同法食。”以此水之利,利益一切有情众生,令其脱离饥渴、化解怨气、离苦得乐。
我们在世俗中的生活,烦恼缠缚,贪嗔恼心,。可其实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清净的自性,被妄心覆蔽,不能还自本如。常言道,心不蒙尘,水清月现;离心一寸,即是外道。
佛前供水,亦是期冀净水水洗去自身凡尘垢染,清净自性;保护好自己的这颗真心,守好真常。水亦是我们净除身口意业的一种诚敬心,在生活和修行中,常净自身,不被染污,不随业转。
无论何种供物,我们在佛前的供养,唯有用心、恭敬、虔诚,无功利贪心,才能得到真正的甘露味,入善法地,培植福报资粮,受益无穷。
编辑 | 梵宝
排版 | 思闻
责编 | 利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