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专注螺旋桨,如今他们有了更高的目标

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轻盈转动的螺旋桨,带着AG600自由翱翔在水天之间,在公众的注目下完成一次又一次飞行。

飞机上装配的四台螺旋桨系统尽管看上去与其他飞机并无两异,但个中学问却不可小觑。 为了达到高效、低噪、高保障性 的要求,从2011年到2020年,航空工业惠阳紧跟型号需求,自主研制的JL-4A/1复合材料螺旋桨不仅助力国产大飞机飞得更高、更远,也是我国首次按照适航要求研制的复合材料螺旋桨,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荣获第三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大赛金奖,惠阳也成为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航空航天领域企业。

一片片桨叶背后,是航空技术自主研制的缩影,也是一个螺旋桨系统专业化研发制造企业发展成长的历史。2020年8月25日,是航空工业惠阳建业60周年。60年来,惠阳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航空螺旋桨的前沿技术,实现了木质螺旋桨、金属螺旋桨、复合材料螺旋桨的技术飞跃,成为我国领先的航空螺旋桨系统、复合材料叶片专业化企业,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先进航空螺旋桨研制水平的差距。

我国已成为继美国、英国、俄罗斯之后第四个可以研制大型复合材料航空螺旋桨系统的国家。 惠阳的故事就从第一台木质航空螺旋桨说起。

“奋发”有为,从无到有

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国外航空螺旋桨供应中断,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配套生产,空军部分机种面临瘫痪的境地。 当时某航校为了满足训练要求,只能是一架飞机落地后卸下螺旋桨安装在下一架将要起飞的飞机上,以此保证训练的正常进行。 因此,国家决定:

动员一切可能的技术力量,挖掘一切积极因素,立即建立螺旋桨厂。

毛泽东主席也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

国防工业搞了十几年,飞机没有螺旋桨,大炮没有瞄准具,这样不行……螺旋桨厂要上马,大家要支持!

在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国家领导人的直接过问下,1960年8月25日,第一机械工业部航空工业局做出了《关于加速螺旋桨制造的决定》。

1960年10月,一场简朴的开工典礼后,河北保定西部卧虎山下,新中国第一家从事航空螺旋桨科研制造的企业——国营惠阳机械厂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建设。

惠阳老厂区开工庆典

为了尽快拿出可以使用的螺旋桨,惠阳本着“边基建、边试制”的原则,在厂区基础建设的同时,开始产品研制工作。首批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顾不得条件的艰苦,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惠阳老厂区建设工地一角

3年后,厂房还没建好,惠阳人就在临时厂房里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代木质桨叶,而后定型并投产。

1963年10月,两架初教六飞机装配着惠阳研制生产的木质螺旋桨,飞上了祖国的蓝天,标志着第一批国产木质桨叶试制的圆满完成,比预定计划提前半年,填补了我国在航空螺旋桨领域的空白,满足了国防武器装备的需求。

但是,由于木材出材率低、供应运输较为困难,生产周期长、使用寿命短,且会造成资源浪费,金属螺旋桨取代木质螺旋桨很快被提上日程。惠阳人又投入到金属螺旋桨的研制工作中。1965年5月,“奋发—530”金属螺旋桨设计定型,在我国航空螺旋桨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惠阳老办公楼

在建业初期,第一代惠阳人带着国家使命从五湖四海汇聚于这个“小山沟”,其中不乏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抛家舍业、无私奉献,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我国航空螺旋桨从无到有的成果。“只要祖国需要,只要国防建设需要,我们义不容辞”,这样的精神也传承于一代代后继者,凝聚成文化的力量,引领着企业的发展。

由木质桨、“奋发”桨,开启了航空工业惠阳奋进的历程,也为这家军工企业定下了成长的基调——为祖国的航空事业永不止步、奋发图强。 经过60年的顽强拼搏,惠阳累计研制螺旋桨系统和直升机动部件等60余种航空产品,螺旋桨系统基本满足了国家武器装备的需求。 在国产多型固定翼螺旋桨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及舰船上,都能找到“惠阳制造”的印记。

多“桨”划动,二次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惠阳在技术研发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并陆续完成了多项重点型号任务——

为开拓国内运8平台系列飞机市场,承担并研制出复合材料航空螺旋桨;用于气垫登陆艇的变矩螺旋桨,不仅满足了重要武器装备的研制任务,从技术层面和拓展用户领域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提升了螺旋桨产品的系列化水平;

成功研制直9直升机的星形柔性旋翼毂和涵道尾桨;直11直升机的旋翼毂、尾桨系统,实现了星形件热压成型模具材料供应、复杂型面数控加工、桨毂吸振器大型弹簧制造等三大突破,在技术领域填补多项国内空白,研制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地位。

虽然起步于一个小专业,但惠阳人把它当作一个事业来做,研发实力得以不断增强。

内部手里握有技术资源,外部国家改革步伐的加快,内外结合为惠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世纪80年代,军品任务减少,各个军工企业都开始发展民品,走“以民养军”的道路,惠阳也不例外。

这个曾经依赖计划经济的军工企业,汇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寻找着可能的突破。 利用军品技术优势,陆续开发生产了抗静电地板、玻璃钢制品、汽车零部件、风机产品、风电产品等多类民用产品。 努力终有收获,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中,遵循“技术同源、产业同根、价值同向”原则,最终形成了大型轴流冷却风机系列产品作为支柱非航空产品、与航空产品协同规划发展的格局。 该系列产品先后获得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项目遍布全国3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出口俄罗斯、巴西、南非、马来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电站直接空冷风机叶片结构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被评为第十三届中国优秀发明奖。

超静音前掠电站空冷风机 填补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2000年5月,惠阳自行研制成功的600千瓦大型风力发电叶片,填补了我国大型风电叶片研制的空白,该项目获得“国家优秀科技成果奖”。

惠阳多项产品的研制与应用,也打破了国外产品在市场和价格方面的垄断,促进了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改革是未知数,开拓进取的过程中有苦有甜,惠阳人经历了成功的喜悦,也体验过挫折后的泪水。 曾凭借技术优势,抓住机遇做出前瞻性的尝试,多“桨”划动,实现快速发展。 但是,因内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和地理位置相对偏僻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逐渐显现,相关产业出现下滑,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曾经风光一时的惠阳,又一次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上。

2010年,航空工业惠阳进行公司化改制。2014年,位于保定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惠阳新区建成并投入运行。从“小山沟”搬入城市的惠阳,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依托,持续提升研发设计制造和试验检测能力,初步打造了数字研制平台,完善了研发制造体系。

惠阳新厂区主楼

但是,面对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目标,面对客户的需求,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惠阳还存在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认识僵化、管理基础薄弱以及能力不足等差距,这也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聚焦主业,改革创新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使命召唤新作为。 航空工业惠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贯彻落实航空工业“一心、两融、三力、五化”发展战略,确立了“聚焦主业,改革创新”的发展目标,将螺旋桨系统、直升机动部件和复合材料叶片作为主业产品,深耕军民市场,夯实基础,“瘦身健体”,苦练内功,外树品牌,抓核心、抓体系,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也拉开了公司第三次创业的序幕。

改革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改变。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通过干部大会、党支部例会、联系点调研、专题党课、“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多种形式,并充分运用各类宣传载体,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加强对重大改革政策的宣贯解读,引领全体干部职工跳出“舒适圈”,直面问题与挑战,提升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公司的改革发展上来。

惠阳表面处理生产线

记者到达惠阳时,由客户服务部门牵头,市场设计工艺质量等多部门参与的一支队伍刚从外地回来——

5月,新冠肺炎疫情稍有好转,惠阳开启了“建业六十载,服务万里行”活动:

“不以60年功名自居,10万里路云和月——

近40家用户、5.5万公里里程,只为提升用户评价和满意度,树立企业高质量品牌形象。”

惠阳人的思 想意识在改变,团队深入一家家机关、主机厂所和部队进行走访,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在收集着自身需要改进升级的不足之处。 惠阳在客户心中悄悄发生着改变。

一家民机企业负责人说:

你们的到访与交流,让我看到了国企的变化与进步,更坚定了我对产品的信心。

“基础管理提升年”、“体系建设年”,是惠阳近两年的重点任务。

改革,除了思想上的转变,体制机制上的变革同样是“硬道理”。 一直以来惠阳都保持着“全产业链”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早已过时,甚至成为企业的负担。

对此,惠阳调整产业布局,集中优势资源应用于研发能力、总装集成、复合材料、智能化制造等核心主业,将社会化配套程度高且附加值低的“产业”陆续投入市场。 同时优化组织架构,深化薪酬体系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企业改革发展活力。 贯彻精益管理理念,推进AOS运营管理体系建设,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管控,优化绩效考核体系,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企业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管理体系进一步升级,以系统思维,按全寿命、全要素、全价值链重构公司的研发、设计,制造、质量,服务、维修和运营管理四大体系,“通过体系建设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全面提升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惠阳一贯高度重视人才,强化对优秀人才的引进、选拔、培养和激励。特别是近两年来,畅通外部人才引入通道,及时引进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充实人才队伍;畅通了职业发展通道,建立了“长家匠”职位体系,完成了全员职位体系和相关领域专家的评聘,干部职工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完善了薪酬体系,进一步发挥了绩效考核在薪酬分配中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了人才队伍活力,提高了人才谋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次聘任了公司级培训师,积极开展内外部培训,培训在提升干部职工知识技能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现已基本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正努力开创公司因人才而蓬勃发展、人才因公司平台而发挥才干的良好局面。

徐丁丁劳模创新工作室

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惠阳党委始终坚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实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深化公司治理相统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在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中攻坚克难、披荆斩棘,保证改革的有序实施。而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带来的是立竿见影的成果。

惠阳数控加工工段

2019年,公司超额完成部分任务目标,获批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顺利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评价。顺利推进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工作。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经营双线作战,公司精准实施疫情防控策略,全力做好复工复产、双线作战各项任务,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冲锋陷阵,带动广大干部职工较好地完成科研生产经营目标。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将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近年来,职工收入得到逐步提高,福利待遇稳步提升,长效激励机制日趋完善。相继落实了企业年金制度和职工慰问金制度,提高了取暖补贴标准和用餐标准;进一步关注青年职工,提高了购房补贴标准,改善了单身公寓生活环境。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当前,公司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干部职工斗志昂扬、干劲十足,为后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踏征程,做强做优

纵观60年发展历程,同其他随新中国的建立而成长起来的军工企业一样,航空工业惠阳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受外部环境的变化有过高高低低的波动起伏。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实践证明,改革能够为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改革能够为企业带来发展和未来。过往已成历史,惠阳人要做的就是把握当下和未来。

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对于未来,惠阳对自身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抢抓军民用涡桨涡扇飞机、直升机、无人机、舰船、风洞等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聚焦螺旋桨系统、直升机动部件、复合材料叶片等核心主业,以问题为导向,以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大力提升自主研发制造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从多次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到打破国外的行业垄断,60年后的惠阳,在航空报国初心、航空强国使命的引领下,又踏上了新征程。

“我们要努力缩短与国际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苦练内功,引领行业的发展。竞争固然激烈,但惠阳不能给对手机会!”

“老大意识”在惠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昔日为我独有的“老大”,到要成为螺旋桨行业引领者的“老大”,惠阳人心中,在酝酿一盘大棋。

排版:蓝 风

文案:刘文波 姜坤英 郭丽娜 李琳

编审:武 晨

监制:王 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