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住建部等13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此次政策重点关注了物业和社区的建设,尤其是关注了今年疫情下住宅社区的各类问题。通过此类补短板的政策,有助于促进“最后一公里”的更好建设和发展。
对此,我们请到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进行分析:
1、既有居住社区
此次政策明确,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过补建、购置、置换、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政策规定,统筹利用公有住房、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闲置锅炉房等存量房屋资源,增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此类政策规定,实际上是问题导向的内容,即对于一些既有居住社区来说,对于居民最需要的设施配套,需要加快建设,进而为居民出行和生活提供便利。
2、新建住宅项目
此次政策明确,确保新建住宅项目同步配建设施。新建住宅项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将基本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等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建设作为开发建设配套要求,明确规模、产权和移交等规定,确保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并按照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做好产权移交。此类政策实际上对于相关房企的项目有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在医疗卫生等方面,需要加大投资和建设力度。类似配套建设,也成为房企项目竞争力大小的一个衡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