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居住社区”官方标准出炉 你家小区合格吗?

8月26日,住建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为了让广大群众更清晰的了解社区“短板”可能出现在哪, 官方还贴心的提供了一份《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方便大家“查缺补漏”。

完整社区将必备20项“标配”

依据最新发布的试行标准,今后一个完整的居住社区,应具备以下20项配套和服务:包括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站、一个幼儿园、一个托儿所、一个老年服务站、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综合超市、多个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其他便民商业网点、水、电、路、气、热、信等设施、停车及充电设施、慢行系统、无障碍设施、环境卫生设施、公共活动场地、公共绿地等设施建设;同时,还应该提供物业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管理机制、综合管理服务、社区文化等管理和服务。

除了配套建设的项目以外,试行标准中还详细规定了各个项目的建设要求。例如,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需建设在居民步行5—10分钟的路程范围内。幼儿园不小于6班,综合超市不小于300平米,便民商业网点应涵盖理发店、洗衣店、药店、餐饮店等。有了细致的要求和标准,“标配”设施的服务品质就有了基本保障,社区补齐短板的建设目标也会更加明确。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配套标准是以0.5—1.2万人口规模的完整居住社区为基本单元。在若干个完整居住社区构成的街区里,各地区还需要统筹配建中小学、养老院、社区医院、运动场馆、公园等设施,与十五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

“标配”要求何时落地?

《意见》中已明确指出,今后新建住宅项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确保同步配建设施。而且从文件中可以看到,配套建设的标准并非以项目为单位。规模较小的新建住区,可以在科学评估周边既有设施的基础上按需配建;规模较大的项目,要合理划分成几个体量适宜的居住社区,再参照标准配齐设施。

另外,既有居住社区设施补齐短板的工作,将与老旧小区改造、绿色社区创建、棚户区改造等相结合,力争到2025年,实现城市居住社区环境的明显改善。

天津已陆续出台相关新规

对比最新的官方标准不难发现,虽然暂时还未发布完整、系统的社区配套建设标准,但近年来,天津已有相关新规陆续出台。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建幼儿园、托老所、婴幼儿照护设施等,并在安全措施等方面做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天津也提出了启动新建和改造多所小学,2年新增10.8万个学前教育学位等目标。

不过随着城市配套规划的完善和推进,部分新兴住区学校、商业等生活配套迟迟不能兑现的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原因通常集中在工程进度脱离预期;签约项目未能如期进驻,甚至直接撤离;板块人气不足、交通配套不够完善,造成超市、学校等配套设施无法投用或难以为继。

由此可见,对于居民和购房者来说,“完整社区”规划标准的出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解决配套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及今后实现长期稳定的运营也非常关键。全面提升居住社区环境,可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