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八关,太美了

近日,大谷关客家小镇传来消息:大谷关关城已正式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洛阳市的黄河文化根亲地标。

大谷关位于今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一带,是汉魏洛阳城的南大门,古代洛阳八关之一。

何谓八关?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京师洛阳震动。汉灵帝以何进为大将军,在洛阳周围设函谷、伊阙、大谷、广成、镮(huán)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以拱卫京师,史称“八关都邑”。

洛阳八关拱卫的范围,就是河洛地区的核心——洛阳盆地。

(伊洛河交汇处)

(伊洛河交汇处)

(伊阙)

01.

洛阳盆地

打开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分为三个阶梯。洛阳盆地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省西部,正处于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

洛阳盆地又称洛阳平原、伊洛平原等,是由崤山及其支脉邙山、熊耳山,嵩山及其余脉万安山等围成的一个盆地。

在洛阳盆地腹心,是由伊河、洛河(瀍河、涧河为其支流)下游冲积而成的平原。这里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自古被视为“天下之中”,是古人理想的建都之所。

《逸周书·度邑解》中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无固,其有夏之居。”夏王朝将都城建在伊洛平原上,这里诞生了“最早的中国”。

《史记·封禅书》中说:“昔三代之居(君),皆在河洛之间。”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的都城史长达1500年。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古代帝王建都为什么一定要选“天下之中”?《周礼》中解释,这样才能天地合、四时交、风雨会、阴阳和,国泰民安。而且“天下之中”交通便利,“四方入贡道里均”。

今天,我们把目光投向洛阳盆地,会发现在中心地带不到30公里长的洛河沿线,自东到西分布着偃师商城、夏都二里头、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东周王城等五大都城遗址。如此密集的都城分布举世罕见,人称“五都荟洛”。

自夏商至唐宋,洛阳盆地受到诸多王朝的青睐,还因为它东接虎牢,西连崤函,北依黄河,南据嵩岳,“河山控带,形胜甲于天下”,为都城安全提供了保障。

除了这些天然屏障,历代政权还在盆地周围多设险关要隘,拱卫京师。如东汉设立洛阳八关,就更使洛阳盆地四塞险固,易守难攻。

东汉时,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曾在《二京赋》中盛赞洛阳形胜,从中依稀可见八关的影子:“泝(sù,同“溯”)洛背河,左伊右瀍。西阻九阿,东门于旋。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回行道乎伊阙,邪径捷乎轘辕……”

可以说,洛阳八关基本界定了洛阳盆地的范围。

02.

洛阳八关

东汉以八关拱卫洛阳,其中西为函谷关,西南至东南为伊阙关、大谷关、广成关、轘辕关,东为旋门关,北为孟津关、小平津关。

一 函谷关

函谷关有两座,一为秦关,在今灵宝市东北;一为汉关,在今新安县城东约1公里处。

汉函谷关是洛阳八关之一,守卫着洛阳的西边门户。

新安汉函谷关

关于其由来,《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东汉人应劭注云:“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北魏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描述汉函谷关:关楼高耸,两侧鸡鸣、望气二台相对而立,左右关塞横亘,南贯洛水,连接宜阳,北越丘陵,直抵黄河,宛若绵延百里的长城,十分壮观。

新安汉函谷关

二 伊阙关

伊阙关位于龙门西山与香山之间的峡谷中,即今天的龙门石窟景区一带,关址早已不存。

《水经注》云:“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历代多在伊阙设关,作为洛阳南边的重要门户。

今天,人们来到伊阙,为赏水光、山色,观龙门石窟。

北魏迁都洛阳,始凿龙门石窟。当时,在古阳洞中凿龛造像的除了皇室贵族,还有一些守关将士,如“阙口功曹吏张英周”“阙口逻队主和道恭”等。

伊阙关是什么样子的?唐代陶翰在《晚出伊阙寄河南裴中丞》一诗中说:“冉冉时将暮,坐为周南客。前登阙塞门,永眺伊城陌。长川黯已空,千里寒气白。”也许可供人们想象。

龙门伊阙伊河

三 大谷关

大谷关,又名太谷关,位于今万安山东麓的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一带,是汉魏洛阳城的南大门。

万安山下大谷道

东汉时,张衡在《二京赋》中描述洛阳形势,曾称“盟津达其后,太谷通其前”;晋人陆机也在《洛阳记》中记载:“城南五十里有大谷,旧名通谷。”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爆发,京师洛阳陷落。士族、百姓纷纷南下避乱,他们是客家第一批先民,而大谷关是当时南迁的主要通道之一。

距大谷关不远处有水泉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明帝时期。

大谷关口的水泉石窟

四 广成关

广成关位于今汝州市临汝镇一带,是古代宛襄、荆楚地区连接洛阳的重要通道,也是洛阳的南边门户之一。

涧山口水库(广成关在南)

史料记载,广成关在广成苑的南边,因上古时期的仙人广成子而得名。

涧山口水库(广成关在南)

四五千年前,广成子住在汝水流域的崆峒(kōng tóng)山,即今汝州市临汝镇西南约两公里处。黄帝曾到崆峒向他求教,《庄子·在宥》中记载了这个故事。唐代汝州刺史卢贞也在《广成宫碑记》中写道:“德高三皇,唯轩辕氏,为王者师,唯广成子。”

临汝崆峒山

临汝崆峒山

崆峒山周围的泽地称广成泽,东汉时为广成苑的一部分。现在,崆峒山东南有涧山口水库,当地人说,这里过去就叫广成泽。水库东南有峰峦起伏,但广成关已踪影难觅。

临汝崆峒山

五 轘辕关

轘辕关是洛阳的东南门户,位于偃师市府店镇境内的轘辕山上,扼守着古代洛阳通往登封等地的交通要道。

《淮南子》中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

《元和郡县图志》中解释为:“轘辕山,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

西汉时,汉武帝从洛阳前往嵩山封禅,令人在山上开凿了一条轘辕道。

唐高宗时又“凿山开道”,对轘辕关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

轩辕关

今天,人们看到的轘辕关重修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关额上题有“古轘轅關”四字。

清代至民国时期,轘辕道屡经扩修,当地人称其为老十八盘。如今,老十八盘已被新十八盘取代,轘辕关也结束了其历史使命。

轩辕关

六 旋门关

旋门关位于今荥阳市汜水镇西一带,是洛阳的东边门户和重要关隘。

东汉时,班昭从洛阳前往陈留(今属开封),途中作《东征赋》,称“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唐代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也说:“汉之成皋县,一名虎牢……旋门关,在县西南十里。”

虎牢关

旋门关所在的古成皋城北临黄河,南依嵩山,关址在今荥阳市汜水镇西的虎牢关村,这里也是虎牢关的关址所在地。

虎牢之名始于春秋,历代多在此处设关,如成皋关、旋门关、武牢关、汜水关等。它们都在汜水镇以西大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旋门关应与虎牢关相距不远。

虎牢关石碑

七 孟津关

孟津关是洛阳北边的重要门户,位于黄河孟津段的孟津渡。

孟津渡在哪里?千百年来,黄河不停地滚动变化,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渡口的位置也会随之迁移,不过,它最早应在今孟津县会盟镇的扣马村。

扣马村在孟津县最东边,它南接偃师,东临巩义,北边就是黄河。相传当年周武王从这里渡河北上,拉开了灭商的序幕。也就是说,这里的黄河渡口是最早的孟津渡。

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何进便在这里设孟津关,守卫洛阳的北大门。

孟津扣马古寨“长嬴门”

八 小平津关

小平津关位于今孟津县会盟镇花园村一带,与孟津关一起肩负着守卫洛阳北大门的重任,这里发生过不少影响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

小平津关所在,孟津花园村北黄河段

比如,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八月,大将军何进被杀,宦官张让劫持少帝刘辩,连夜逃向小平津。追兵赶到后,张让无奈投河自尽。枭雄董卓将少帝刘辩迎回洛阳,后又废刘辩改立汉献帝刘协,自己把持了东汉朝政。

小平津关所在,孟津花园村北黄河段

由于黄河改道,今天的花园村已南移至邙山脚下,老花园村所在的位置则成了一片河滩。这一带的黄河堤坝风光宜人,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

小平津关所在,孟津花园村北黄河段

3画外音

■ 曾经繁华的渡口

8月13日傍晚,我们来到孟津段黄河南岸,进行小平津关的拍摄。和孟津关一样,小平津关关址早已不存,大致方位在会盟镇花园村北一带。

我曾在麦收时节来到这里,那时黄河水是清澈的,如今由于小浪底水库开闸放水,河水变得十分浑浊。南岸有不少人在河堤上乘凉,面对滔滔黄河。

摄影记者用无人机拍照,有人过来看怎么操作。年近六旬的温先生说,我们旁边就是过去花园渡口的位置。他家在附近村里,村里过去有几条船,他父亲当过船工,常划船去对岸的孟县(今孟州市)。水流小的时候,河滩显露出来,有人在泥沙里“淘宝”,挖出过不少东西。“过去这里是繁华的渡口,东西很多,有人还挖到过金元宝。”他说。

■ 十八盘

从洛阳方向到镮辕关要走十八盘,快到山顶时拐到一条小路上。荒草掩盖了一半的路,好在越野车能通行。

古关的样子多年不变,南边的地属登封。86岁的老太太让我们喊她陈奶奶,说她在这儿住二三十年了,家就在山下的韩庄东沟村。中午,她煮了一锅红薯面条,说是昨天擀的,没吃完,怕放坏了,今天煮来吃,还有玉米粒粥。她说山上住着清静,没事儿不想下去。老太太养着美丽的花儿,映得人心情也美。

轩辕关新十八盘

■ 伊洛汇流处

8月13日傍晚,许多人都在仰望天空,拍摄晚霞。我们在19时10分赶到偃师市的岳滩镇,在最美的霞光中拍摄伊洛汇流处的景色。

伊洛河入黄河处

有人开着车,带着家人、朋友来野餐。也有人带着狗,吹着河风乘凉。我们刚到,一条长得很神气的狗就凑了过来,一点儿也不认生。狗的主人是张先生,今年50岁,是岳滩村人。

伊洛河入黄河处的河洛庙

站在伊洛汇流处,我们聊了起来。他说,再往东过杨村,就是巩义地界了。伊洛河在巩义汇入黄河,以前河里没有橡胶坝,发水的时候,黄河鲤鱼会从巩义黑石关那边“倒流”过来:“我们在这儿钓到的洛河鲤鱼和黄河鲤鱼是不一样的。”

伊洛河入黄河处

张先生喜欢钓鱼,在洛河边钓鱼很惬意,不用怕蚊子咬,“河风溜溜的,蚊子不沾身”。

天色渐暗,伊洛汇流处平静如画。张先生告诉我们,其实伊河和洛河一清一浑,颜色是不一样的。另外,当地人称洛河和伊河为“一公一母”,因为它们涨水时动静不同:“洛河涨水时响声震天,人在河边胆战心惊。伊河呢?是悄没声儿地涨水。”

伊洛河交汇处

编辑:孙寒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