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南昌不少无人收费停车场,只要用手机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查询停车信息、支付车费。然而,这种便捷却暗藏隐私泄露之忧。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反映,他开车出门,妻子却收到" 速停车" 推送的信息,导致二人闹别扭。
民法典人格权编第1032条对隐私作了界定:"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那么,面对"速停车" 这类情况,我们该如何守住自己" 隐秘的角落"?
【读者经历】
自己开车出门 妻子收到位置信息
据南昌市民王先生说,前段时间他开车去一家商场,离场时妻子为缴停车费,在" 速停车" 公众号里绑定了他的车牌号。没想到,之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两人闹了几天别扭。
" 我周末跟几个同事约好打牌,之前跟妻子说了,没想到同事临时变地方,换到一个宾馆的棋牌房。当时我没想那么多,直接就去了。" 王先生说,让人尴尬的事发生了,妻子生气地打电话质问他跟谁开房去了。两人在电话里大吵了一架,虽然最终误会解释清楚了,但王先生无法释怀," 哪怕是夫妻之间,彼此也有隐私,如果陌生人通过‘速停车’绑定我车牌,我去哪里,对方一清二楚,想想是很可怕的"。
【记者体验】
不是车主也能绑定车牌
连日来,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随机探访南昌5 家停车场,有3 家可使用" 速停车"。
在红谷滩万达广场停车场,扫描墙上二维码关注该公众号,点击页面下方" 我要缴费" 后,页面提示" 新增绑定车牌号"。记者输入随行朋友的车牌号,绑定成功,并且在绑定界面还能同时绑定多个车牌号。随后,该车入场时间、照片、停车费用等信息,便在记者手机上显示出来。那么,如果这辆车今后出入可使用" 速停车" 的停车场,位置信息也会实时显示吗?记者做了测试: 车子开进另一家可用" 速停车" 的停车场,车牌录进去后,记者手机随即收到该车辆的入场信息。
【公司回应】
不想他人接收信息 可手动认证
资料显示," 速停车" 所属公司为厦门科拓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江西区域负责人邱先生在受访时称,如果车主不想他人知道自己的停车信息,可手动进行车牌认证。他还称,缴费手机能收到车主进出场信息,很多停车缴费软件都有这个设定。
记者发现,其所说的" 车牌认证" 功能较为隐蔽,在公众号的三级菜单中,即进入公众号后,需点击" 更多- 个人中心- 车牌认证" 后,才能进入认证界面。
青云谱区车主魏先生说,他经常使用" 速停车",但并不知道有这个认证功能。
记者联系" 速停车" 客服,询问是否可以设置为只有认证才能接受信息,只是绑定则只能代缴费,而不能接受信息呢?
" 速停车" 客服回复,如果车被认证了,则其他人无法代缴费。有的车多人使用,所以有些车主不希望被认证。
【律师说法】
收费软件存缺陷 须告知消费者
江西瀛洪仁律师事务所律师周艳也是" 速停车" 的使用者,有过切身经历。她认为:" 如果只是使用自己名下的车辆,收到信息是没问题的,但通过这个软件获取他人停车信息的话,就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周艳说,民法典明确了个人信息中私密信息适用隐私权的保护规定——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这里的" 行踪信息",就包括了停车信息。停车收费软件公司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收费软件,如果存在某种缺陷,也要告知消费者。侵犯公民个人隐私除了属于民事侵权,要承担侵权责任外,如果情节严重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如何防范隐私泄露?周艳认为,要加大市场监管,主管部门对各类APP 是否涉及网络侵权、网络犯罪进行督查,并加大惩罚力度。
【防范】
如何守住"隐秘角落"
其实,像" 速停车" 这样的停车服务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非第一次被曝出。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多个城市的媒体都对该现象进行了关注报道,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改观。
APP 过度索取用户信息的情况,也只是当下手机信息安全领域的冰山一角。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建议,教大家守住自己" 隐秘的角落" ——一是正确使用权限管理。很多APP 会通过向用户申请开启权限来收集相应的个人信息,如电话簿、相册、短信、位置等。如非必要,建议不要对APP 开启手机的全部权限;如果APP 强制要求用户提供与APP 服务内容的无关权限,则要考虑是否继续使用该APP。
二是甄别与远离危险APP。很多山寨或不正当APP 存在窃取个人信息、网络诈骗等问题,建议小伙伴们通过正规渠道下载软件,避免通过网络搜索或者第三方外链下载;对于陌生的APP 最好提前了解和甄别,以防落入陷阱。同时,APP 要从正规的应用商店和知名的厂商渠道下载;下载应用时,避免点击各类群组,或者不明来源二维码传播的下载链接。
三是重要资料谨慎留存。一些人有将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拍照留存在手机的习惯,其实这并不保险。如果APP 在你不经意间获取了相册权限,容易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四是避免连接不明来源的WiFi。在公共场合连接WiFi 时,尽量与WiFi 提供方确认后再连接。
文/图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肖琳琪 吴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