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年初的那几个月,作词人王海涛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心情每天随着各种新闻起起伏伏。
音乐从业者的工作暂时停摆,但创作不能停。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期,某个晚上,旅行团乐队主唱孔一蝉交给他一首刚刚完成的 demo,希望可以邀请王海涛填词。
“初听 demo,我已很清楚他想要的内容,我跟一蝉认识的这些年,尽管不常见面,但对于很多问题,似乎我们有着常相一致的感受。我告诉他,我要在这歌里,写每一个裹挟在时代洪流里的普罗大众,于是,有了《你没有名字》。”
李健《似水流年》《八月照相馆》《一辈子的十分钟》 :这些歌差不多快二十年了。这三首歌因为在同一张专辑里,所以创作前我们俩密集地聊过很多次,后两首的灵感来自于《八月照相馆》和《士兵之歌》两部电影,这两部是我俩都很喜欢的片子,算是写给喜欢的电影的情书。
街声: 您怎么理解创作与听众之间的共鸣?
王海涛:
首先,我认为创作者不应在创作一首歌词之前,过度考虑与听众的共鸣。我的习惯是,下笔之前,我需要很确定自己对一条旋律有感,此后,尽力在这条旋律里放进我认为与之匹配的歌词,这歌词内容是我有兴趣表达的。基于这个条件,做到不令听众看到歌词感觉费解就可以了。能够产生共鸣当然好,但不要被“共鸣”绑住手脚,创作若不自由,共鸣是不大可能产生的。
街声: 您最近听什么比较多?年轻创作者中,比较欣赏谁的词作?
王海涛: Post Rock、Synthwave、Classical 听得多一些,Pop 相对少了,因为好的太少了。曾轶可的歌词非常厉害,她是天才。
街声: 给现在的年轻人提建议的话,如何才能写出符合这个时代的歌?
王海涛: 没有建议,我不认为创作必须要符合现如今这个时代的审美,并且同一时代下,不同群体的审美并不一致,没有绝对的“符合”。
街声: 如何才能始终保持创作力?
王海涛:
对好音乐始终保持热情,多听。
始终乐意观察生活。
条件允许,尽可能单纯的生活,不疲于交际。
多看有意思的电影或书。
常葆敏感之心。
🎊 彩蛋 🎊
旅行团乐队眼里的王海涛:
人文的脸颊和镜框,健壮的身体,衣品很好,一股很正又带着不羁的精神气。
跑步是他带着入道的,平时会给孔一蝉介绍书籍,还有衣服链接,哈哈。
我们永远的好大哥。
王海涛眼里的旅行团:
真挚、赤子心、玩得起来、搞笑、有时骚唧唧的。
作为乐队,他们对生活有非常敏锐的触角,对自身和他人的痛苦有很强的洞察力,并且将这些尽力放进作品里。旅行团是一个非常诚实的乐队,诚实地表达自己和他们眼中的人世间,这是我最喜欢他们的原因。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者:莹莹,校对: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