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什么是“治未病”。
扶持正气能够令人体少受疾病侵扰,而及早发现正气不足或者邪气入侵的情况,就能够在疾病大肆作祟前将其消灭。“治未病”便是这样的思想。
治未病者为上医
也许很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曾经,魏文王问名医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那么,谁的医术最高明呢?”
扁鹊说:“大哥最好, 二哥次之,我是最差的。” 魏文王非常惊讶,毕竟只有扁鹊名声在外。扁鹊解释道:“ 我的大哥能够在病人还没有发现自己不舒服的时候,就下药把将要发生的疾病铲除了,所以他的医术很难被人知晓,也就没有名气。我的二哥呢,能够在疾病刚刚发作,病人还没有觉得自己很,不舒服的时候,下药将疾病去除,结果大家都以为他只能治一些小病。而我呢,只能治疗那些已经发展得很严重的疾病,这时候,病人的家属心急如焚,而我正好能通过手术、开药方等让病人的情况得到好转,于是大家都以为只有我才会治疗大病。其实,是人们理解错了。”
在扁鹊看来,真正的好医生应当能够指导患者预防疾病发生,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讲,就是要重视预防医学,这一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很早就出现了。 譬如,《周易》说:“水在火 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也。”水能够扑灭火灾,君子应当为了可能发生的灾患时时做好准备。《道德经》说:“夫惟病病, 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病病”的第一个“病”字作动词解,意思是说,只有注意提防疾病发生,才能够长久健康。圣人不病,就是因为能够注意预防。
中医学历来就重视预防,如《灵枢·逆顺》中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故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也正是说,最好的医生应该在疾病还没有显现的时候就通过针刺将其消灭。具体到实践中,张仲景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发现肝脏出现问题,要想到脾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提前预防,令脾免受疾病感染。
又譬如,《素问·刺热》写道:“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中医学将脏腑疾病与表现在面部的发红特征联系起来,认为通过观察看起来和内脏没关系的外在表现,能够推知即将发生的疾病,进而通过针刺将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这就叫作“治未病”。
预防疾病对健康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记载:“生之本,本于阴阳。”中医学认为阴阳是万事万物的属性,人也不例外,一旦阴阳失调,生命活动就会出现混乱,甚至疾病。
阴阳,就像水放在火上煮。当水和火都刚好的时候,又暖和、又滋润,人体阴阳平衡,就会表现出健康的状态。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似乎没有什么毛病,却总觉得有点不舒服,比如手脚寒凉、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头脑昏沉。这时候,我们就该着手寻找原因、调理身体了。
中医诊治前,常常会先通过观察和询问,对这个人的体质做出评估。 譬如是胖是瘦,是肌肉健壮的还是肥满松软的,性格是温和型的还是急躁型的,说话是慢吞吞的还是语速极快的,喜欢吃什么,容易出汗否,怕冷还是怕热等,然后对其体质进行分类判定。
肥胖又眼皮肿胀、舌体肥大的可能是痰湿型体质;声音细弱、容易感冒、易于劳累、肌肉松软的可能是气虚型;怕冷、精力常常不充沛、容易拉肚子的可能是阳虚型;怕热、五心烦热、盗汗的可能是阴虚型,等等。
经过仔细的鉴别判定,就可以对各类人群易感的疾病做出预测。 细致调理可以令体质得以改善,接近理想的平和体质就能拥有更好的对抗邪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