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由于战马匮乏,在战场机动方面,总是处于劣势,然而,这其中刘裕等人以战车为屏障,组建的却月阵一度成为南方克制骑兵的神器,根据《2000强弩军如何战胜三万鲜卑铁骑?看后脑洞大开》基本分析了却月阵击败魏军的原因。但是,以战车为依托构建的移动阵型,却只在刘裕等人手中发挥作用,后人却难以效仿,这是为什么呢?
战车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有力的作战兵器,特别是在平整的平原地形上,强大的冲击力,车軎(wei)配合战士手中的矛戟和弓箭,成为了数百年战场上坦克一般的存在,但是在骑兵大规模应用于战场之后,特别是进入两汉之后,战车这一角色渐渐退出战场。
在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等人北伐军队当中还有大量的武刚车存在。(《后汉书·志·舆服上》:“轻车,古之战车也。洞朱轮舆,不巾不盖,建矛戟幢麾,辐车辄弩服。藏在武库。…”)这些战车主要是用来阻拦匈奴骑兵部队正面冲击,为汉军能够左右包抄匈奴作掩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见单于兵陈而待,于是大将军令武刚车自环为营,而纵五千骑往当匈奴。匈奴亦纵可万骑。会日且入,大风起,沙砾击面,两军不相见,汉益纵左右翼绕单于。”)
▲甲骑具装单防护效率更高,且灵活,传统冲击战车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五胡十六国时期,披甲步兵和重甲骑兵是战场的绝对主角。甚至是连南燕这样的小国,也发展出相当成熟的步骑配合作战方式。单纯靠武刚车正面阻挡敌军,依靠弓弩杀伤敌人是很困难的。除此之外,南方军队因为完全失去汉朝北方马匹产地,南方地区尚未开发,也不可能像漠北之战那样凑集数万人以上骑兵和北方军队玩对冲,改良步兵战术迫在眉睫。
一、步兵战车的改良南朝第一帝,军事家,政治家,刘裕在原有的战车结阵原理的基础之上,以极大地丰富了阵列的兵种和武器构成。刘裕在战车连阵的基础之上,将大量的持槊步兵编入其中,配合原有的弩兵进行作战,使得敌方陆军或者骑兵在冲破鹿角后,依然无法轻易破坏战车本体。
▲长枪大阵还是在的,只不过前面加了辆车充作机动盾牌
除此之外,面对日益强化防御力的甲骑具装和重步兵,刘裕还在原有的弩兵的基础之上,配合了重型弩机用于破甲作战。这样一来,一个能够覆盖远近距离,狙杀破甲加短兵相接,武装到牙齿的车阵就完成了。在战术上得到极大提升的车震,很快就在北伐南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攻打南燕之战平原地区以步克骑刘裕灭南燕之战非常有趣,当时南燕皇帝慕容超没有听大臣公孙五楼的意见,放任晋军通过大岘。在青州的平原之地,企图依靠骑兵冲击,击破军阵后将晋军消灭。根据记载(《资治通鉴·晋纪三十七》:超曰:“今岁星居齐,以天道推之,不战自克。客主势殊,以人事言之,彼远来疲弊,势不能久。吾据五州之地,拥富庶之民,铁骑万群,麦禾布野,奈何芟苗徙民,鲜自蹙弱乎!不如纵使入岘,以精骑蹂之。)这种依靠骑兵强冲敌军的策略表明,南燕军队应该有一定数量甲骑具装。”但同时,(《宋书·高祖纪》也记载:“有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 令严肃,行伍齐整。进……”)这种阵型就是典型的车阵,但是值得注意,刘裕此番作战中,还有游骑作为掩护,由此可见,刘裕的车阵是包括骑兵这种机动掩护部队的。
这场战斗中,刘裕多次击败南燕的进攻,将公孙五楼等将领打得溃不成军,而且在拖延燕军进度的同时,派遣军队离开方阵,直接进攻偷袭燕军后方的广固,斩首段晖等燕将十余级。这一仗使南燕的军队就把所有的老底都拼光了。南燕随后在守城战中被刘裕灭国。
在黄河以北的却月阵破北魏一战,具体情节,已经被大家所熟悉,同样是以数千人宋军精锐对抗数万北魏精骑,其基本原理相差不多,(《资治通鉴·晋纪四十》记载: “裕遣白直队主丁旿帅仗士七百人、车百乘,渡北岸,去水百馀步,为却月阵,两端抱河……超石帅二千人驰往赴之,赍大弩百张,…………乃断槊长三四尺,以锤锤之,一槊辄洞贯三四人。” 注意,却月阵本身和灭南燕之战类似,都是在直面敌军进攻的时候,有辅助兵种在两侧或后方掩护。)但是却月阵的攻击只是阻挡了魏军的进攻,并且大量杀伤魏军有生力量,后续战果的扩大不是单单依靠车阵解决的,(《资治通鉴·晋纪四十》:魏兵不能当,一时奔溃,死者相积;临陈斩阿薄干,魏人退还畔城。超石帅宁朔将军胡籓、宁远将军刘荣祖追击,又破之,杀获千计。)在魏军初步攻击不利后,宋军就是在北魏军队军心不稳,破阵无望的情况之下,刘宋军队主动出击追斩北魏军队数以千计才取得了真正的大胜。同时,这两次战役也说明以战车为依托所组建的方阵,总体上依然是一款防御为主的作战队形,在进攻方面有所不足,因此,如果想扩大战果,依然需要趁敌军军心涣散之际离开方阵进行进攻,而这样一来,方阵所能提供的保护也就不在了。
三、车阵的问题刘裕在一系列北伐战争当中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其强大的水上机动性,因此,战争的胜利远远不是一款武器,或是一种阵型所能决定的,而是一个整体战略的问题。
刘裕、朱超石和胡藩设计的却月阵是一款防守效率极高,在进攻方面有所不足,其本质和灭南燕慕容超作战过程当中,使用的战车结连的方阵,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也都是使用条件却非常苛刻的一种阵型,只有在合理合适的条件之下,才能够在防御骑兵的过程中发挥奇效。
这张简略的图表基本上表现了刘裕车阵基本架构。在维持方阵本身的火力的同时,游骑兵可以起到避免方阵被完全包围,从而陷入死循环消耗战的用处。当然,如果背水一战的话,骑兵可以被船只所代替,不管是什么兵种,只要是不让方阵被完全包围就可以了。因此,无论是在北伐南燕,还是在却月阵大破北魏具装。宋军所使用的方阵都没有真正陷入彻底包围,而是在战场上一直处在灵活,进退有余的状态。
但是如果只依靠战车结成的方阵消极自守,那么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在元嘉北伐失败,拓拔仁与刘康祖的尉武之战。
四、尉武之战全军覆没
这场战斗发生在元嘉北伐第二次失败之后,北魏大军长驱直入,南下直抵寿春,此时拓跋仁已经攻克了悬瓠,项城。为了能够保住军事重镇寿春,刘义隆让刘康祖率领8000人返回寿春,途中和八万北魏军队遭遇。
此战,刘康祖逞血气之勇,死战北魏八万大军,同样是让士兵将战车连成车阵,直面北魏军队冲击前进,而北魏四面合围发动进激战一日,并没有成功击破刘宋的军阵,双方都损失惨重。但刘宋在尉武之战当中处于被动位置,刘康祖带领的宋军因为强行结阵直面魏军,已经被北魏军队缠住,进退两难。随后,北魏军队将部队分为三部,轮番进攻,甚至还放火烧毁车阵,最终刘宋军队全军覆没,刘康祖本人也战死。
这场战斗值得我们格外关注,首先,刘康祖的8000人使用车阵并没有任何问题,用战车接连的方阵本身就是为了让人数较少的一方能够减少与敌军接触面,使得每一次敌军与我军进行作战的军队数量不会过多,因此,凡是使用车阵的军队,一般在战术上处于防守状态,且人数不多。然而,如果没有机动兵力保证自己不会陷入敌军的包围,单纯使用战车结成的方阵就会处于完全被动挨打的境地,敌军数量众多,一次一次的消耗战,就可以将自己的军队消耗殆尽。
尉武之战,北魏军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一万人以上伤亡的代价,八万重甲骑兵攻击8000步兵居然损失过万,确实体现出战车方阵战斗力之强。同样也说明单纯以战车为依靠的步兵方阵,在战略上可以作为主动进攻,但是一旦到具体作战环节,单纯由步兵战车组成的军阵就只能消极防御,脆弱的机动性很容易陷入敌军的包围,尤其是人数绝对劣势的情况下,面对敌方的骑兵包围圈必然陷入绝对的消耗战,逃跑都逃不了,最后也必然全军覆没。可见简单的车营战阵并不能使南方步军完全主导战场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