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股权激励在处于各个行业、各个发展阶段的企业中大量盛行,不论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初创期还是快速成长期抑或成熟期,大大小小的公司几乎都在大力推行内部员工股权激励方案。
从粗略的统计数据来看,超过85%的世界500强企业实施过股权激励;2018年,A股有399家上市公司共计公告409个股权激励计划。而大量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也成为越来越普遍采用的长期激励方式。其中,尤其以互联网行业公司最为普遍,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互联网公司吸引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甚至是“无股权、不招聘”。
在这个背景下,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很多企业负责人把股权激励方案的操盘,交给人力资源部来执行。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是一家初创阶段的小公司,什么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亲自操刀”。在他们看来,股权激励和考勤、绩效考核等没什么区别,只是出具一份管理制度,先做出来再说,出现纠纷也没关系,就像劳动仲裁一样,哪家公司不遇到几起呢?
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来看最近几家客户自行操盘股权激励出现的问题:
01
直接宣布“要分股权”,老板一时慷慨,亲自在会议上宣布“全员都有,免费赠送,只要你们卖力干活我就给!”。可是事实呢?公司员工超过80%都是家住附近的本地人,“有房有车有娃有存款”。人力资源部提出股权方案要点,发现大部分基层员工的态度是“分股权?没了解,没感觉。如果要发福利,公积金先缴了吧?”,“分股权了就是自己的公司吗?我就想早点下班回家,如果拿了股权就要求加班,那我不想要这个股权”!
研发总监听说后:凭什么谁都可以有?我们这些总监资历最老,贡献最大,股权激励应该分批分次,第一次就要先给我们高管分!
老板赶紧叫停:我先想想再说!老板很郁闷,明明是好事,怎么就这样了?我觉得是好事,给了这个不给那个,担心有人心里不舒服,没想到都给还是有人不舒服!居然还有人不想要?我的公司不值钱吗?
02
初创期企业,几位创始人听说同行业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有内部员工股权激励,马上拍板:做,用期权,未来上市大家一起财务自由!
“全体都有,拿钱购买,看现在估值是这么多,只收你们1块钱1股”!
消息一放出来,工号NO.1的美女直接站起来高喊:分股可以,要钱没有!扭头小声对NO.2说“公司说不准明年就没有了,还拿钱出来买,忽悠谁呢?”
结果就是,方案出台了,但没人真正掏钱出来购买,除了尴尬还是尴尬!
03
每年净利润不错的一家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每年均有分红。亲自操刀的股权激励协议中明文规定:如乙方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继续担任所在岗位工作提出主动离职,必须征得所有股东的认可,乙方可保留一半股份,剩余一半股份按照公司估值转让给岗位继任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公司还未上市,请问离职后的股东“保留一半股份”,时间方面要保留多久?剩余一半股份按照公司估值转让给岗位继任者,继任者何时到岗?何时转让?岗位继任者若1年未到岗,该部分股份如何处理?即便到岗了,继任者是否愿意接受转让股份?愿意接受了公司估值是按什么方法估的?
只是一小段话,处处都是漏洞,缺乏可操作性,纠纷隐患处处皆是!
股权激励方案内容要尽可能完整、详细、明确、具备可操作性,杜绝潜在风险,不可为将来股东的加入、退出、公司的并购、重组、上市等埋下地雷!
作者:张丽萍,北大纵横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