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经历多少沧海桑田,人类对长寿的追求永恒不变,关于人体奥秘的解读也始终是备受瞩目的课题。远离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追求寿命极限,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期望。
人类的自然寿命是指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平均寿命的最高尺度,即寿命的极限。两千年前的中医第一经典《黄帝内经》,就对人类寿命的问题做了探讨。《黄帝内经》多次提到,说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这个“天年”指百岁。有一个《黄帝内经》的著名注释者叫王冰,他在注释《黄帝内经》的时候引用了《尚书·洪范》当中的文字:“一曰寿,百二十岁也。”所以也有人认为,人的寿限应该是120岁左右。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超过100岁的人并不多,首先从出生开始,我们的所有器官就不可避免地迈上了“衰老”的道路。而遗传、环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也会促使疾病的发生和衰老的早到,有的直接引起了死亡,所以生活中人的实际寿命远远低于自然寿命。
人类的平均寿命在快速延长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类平均寿命的差异和社会发展、经济状况、医学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有很大关系。人类平均寿命从古至今有较大的变化。据考古学家的研究,15万~10万年前的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平均寿命估计为18~20岁。50万~2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平均寿命据估计也只有17岁左右。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平均寿命有所延长。古希腊人的平均寿命估计是20~30岁,古罗马人是15~30岁。18世纪全球的平均寿命是35.5岁,19世纪是42岁,20世纪初是49岁。2015年世界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达到了71.6岁,2019年达到72.8岁。预计到2050年,发达国家的平均预期寿命能达到95岁。我国的人均寿命也在快速延长。1949年的平均预期寿命35岁,2010年人口普查时达到74.8岁,2019年达到了77.3岁。
数千年来,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了数倍,但最高寿命却没有明显的变化。科学家对现存原始部落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宾地布人是澳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的一个小部落,40年前,这里仍保留着旧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统计发现,该人群尽管幼年和成年的死亡率均很高,导致其平均寿命很低,但活过中年后,他们的寿命就与西欧人相差无几,长寿者亦不乏其人。
可见,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技术的进步,只是减少了人类早年夭亡的发生,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近自然死亡的寿命,而人类的最高寿命并没有很大幅度的提高。那么,那么人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
人类的寿命极限
有关人类寿命极限的计算方法目前有以下几种:
1、性成熟期预算法:据研究,哺乳动物的寿命一般应为性成熟期的8~10倍,人类性成熟期是14~15年,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10~150岁。
2、生长期预算法:法国科学家布丰研究推断,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应为其生长发育期的5~7倍,一般人的生长期是20~25年,这样算起来人的寿命应该是100~175岁。
3、细胞分裂次数与细胞分裂周期预算法:哺乳动物的自然寿命是其细胞分裂次数与细胞分裂周期的乘积。人类细胞可分裂50次左右,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平均能存活2.4年,然后死亡,继续下一次分裂,那么据此推算,人的自然寿命为120岁左右。
除此以外,还有根据DNA端粒长度、骨骼发育期等推算人类寿命的方法。不管采取何种推算方法,人类理论上的自然寿命极限都不低于120岁。
医疗科技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发明了抗生素、疫苗等抗病原微生物的药物,避免了大规模暴发的传染病而导致的年轻人早逝;全球性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营养条件改善,使人类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类处理社会争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更多地采用和平协商的方式,减少了大规模战争而导致的人口急剧减少;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少酒,增加体育运动等。在不断改善上述因素的情况下,人类的寿命就能无限地延长吗?
决定人类实际寿命的因素
除了历史因素外,决定人类寿命主要有如下因素:长寿基因、表观遗传、医疗科技、生活状态和方式、心理状态、环境因素等。根据发达国家的人群观察结果,在70岁之前生活或环境因素对寿命的影响明显;年龄越大,遗传因素对人类寿命的影响越重要。要活到百岁,长寿基因和表观遗传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
长寿基因
长寿基因严格的称呼应该为“长寿相关基因”,指与延长寿命密切相关的基因。科学研究表明,遗传对长寿的影响大约为25%~30%。生物体内并不存在专一性地负责长寿功能的基因,这些基因在人体内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理功能,也许正是这种“多能性”恰恰是长寿所必须的。目前,已经证实的这些基因有叉头转录子、胆固醇酯转移蛋白等。
表观遗传因素
表观遗传是指与编码基因的DNA序列无关的遗传现象。除了对当代的寿命具有影响外,表观遗传还可以跨世代遗传。比如线虫组蛋白H3L4的三甲基化复合物的功能缺陷能延长其寿命大约20%,过了第3代,这种寿命跨代遗传的现象才消失。根据多种模式生物的研究结果推测:人类的个体寿命也可能与上一代父母的表观遗传因素有关。
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
随着生命科学及相关科技的快速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是用药精准化、手术微创化、诊断大数据化、护理智能化。总的来说,发生严重疾病和突发死亡的概率明显降低,相对地延长了人类的寿命,尤其是对老年患者更为明显。而用药精准化可以降低老年患者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微创手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智能化护理不仅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因素均能延长人类的寿命。
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不仅影响疾病发生和死亡率,还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多数富裕的地区,包括中国的城市居民,肥胖率明显增加,这与营养过剩及运动量不足有关。而热量限制又名饮食限制,是一种限制食物食用,保持足量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方法,对多种生物均具有十分明显的延长寿命的作用。
心理状态
人体的健康和寿命还受到心理因素的明显影响,长寿人群与短寿人群的心理状态差别巨大,研究表明,情绪稳定、生活积极、有节制和规律的人寿命较长,最高可将死亡风险可降低27%。
环境因素
人类的寿命受到环境因素的明显影响,常会出现“区域长寿”的现象,如百岁老人很多的地区有:意大利萨丁岛、韩国济州岛、日本冲绳岛、中国海南岛。中国百岁老人较多的地区位于南方,沿江河分布,均具有植被茂密、土壤中微量元素硒含量高、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而硒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心脑血管疾病的多种作用。曾有实验对我国398位百岁老人血液中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他们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高于同地区的低年龄对照组。
所有生物都会经历出生、发育、成长,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亦不例外。但健康与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精准医学的深入推进,人类的寿命还将继续延长,对实现长寿的科学机制也将得到更为透彻的了解。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