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天象,观的是什么?

“星相学”在中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关于古人“夜观天象”的描写,其中最著名的有汉朝的张良、三国的诸葛亮和司马懿、唐朝的李淳风和袁天罡,以及明朝的刘伯温等。

那么,古人观天象实际上是看什么呢?他们是观察日月星辰的运动来加以推演,以占卜个人的吉凶、预测政权的更迭等。

用现代的话来讲,古人观察天文现象,如行星的冲合、月球的盈亏、彗星的隐现、太阳的出没、流星的闪逝、新星的爆发、日月的交食和极光等天体运行的变化,来对天下大事做出预测。

“五星”和“七政”

天象观测的内容,主要是“五星”和“七政”。所谓“五星”即五颗肉眼可见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所谓“七政”就是在“五星”的基础上加上太阳和月亮。

简单说来,“观天象”要给天上的星星进行分类,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上垣指太微垣、中垣指紫微垣、下垣指天市垣。

“二十八宿”分别是:

1、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2、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3、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4、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这样,便产生了“东方的天市垣”、“南方的太微垣”、“西方的少微垣”和“北方的紫微垣”。然后再给每星垣定一个主星,从而进行观察推断。

月亮的变化

星相学家也会观察月亮的变化来预测天气,例如《尚书·洪范》中说:“箕星好风,毕星好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诗经·小雅》中说:“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天人感应

此外,古人相信“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说法。西汉的董仲舒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天人感应体系”。从此,越来越多的人都学会了借助天象的变化,来预测一些将要出现的重大事件,比如:“景帝三年,天北有赤者如席,长十余丈,或日赤气,或日天裂,其后有七国之兵。”

中国历朝历代都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观测天象,比如秦汉时代的“太史令”;唐宋时代的“司天监”;明清时代的“钦天监”等。

皇家天文学机构的主要工作包括了:天象的观测记录、星表或星图的编制、观天仪器的研制和管理、历法的修订、历书历谱的印制和颁发等。

载亦是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图文源于网络公开内容,仅为公益分享、交流、参考之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文章仅为作者观点。图/文/音频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本平台对文章内容保持中立!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将及时妥善处理!

道家修行圈旨在以了悟大道为本,与大家共同探索参悟本源智慧!心无界集百家之长,不定期推送相关内容!启示唤醒有缘觉者,超越认知局限,提升生命内在自由度与自然万物和谐统一!

洗靈归正 纯心真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