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里的满洲特色

最近,北京故宫角楼附近,总是聚集很多摄影爱好者拍摄。可见北京故宫的经典建筑,一直为人们普遍喜爱。

那么北京的故宫有多少满洲民族特色呢?

一般人的观点是今天的沈阳故宫保留很多满洲民族特色,但认为北京故宫是明朝皇帝留下的,所以那里的满洲特色不同。

有历史问题需要大家清楚,就是明朝的北京故宫大部分被李自成烧毁,包括现在画入国徽的天安门。李自成最后兵败山海关,跑回北京,是在武英殿仓促举行称帝登基大典。因为那时候三大殿都烧毁了。

清军入关后,开始国库紧张,没有马上回复修建紫禁城,是后来中原逐步稳定,国家有收入了,也没有马上建,而是分批逐步建的。

再说一个日常人们生活最简单的道理,每个人文化水平不同,生活经历不同,爱好不同,所以一般购买新房后都不会保留原来的装修样式,而是依照自己的文化品位进行装修。

何况最为一国之尊的皇帝,而且昔日的北京故宫早被李自成摧毁,只是在原来的地方重建,而经过挖地基,这里最早是元朝蒙古皇宫的所在地,只不过利用传承的土地,建立的紫禁城,自然是要有自己特色。

因为大清帝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帝国,不同于明朝是以汉族为主的单一民族文化,大清帝国显示出多民族文化特征,正是在这一帝国宗旨指导下,建设的今天的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就突出了多民族特征,即有汉族皇宫的特点,就是人们说继承明朝故宫特点,但明朝的皇宫没有保存下来,只是留下一些图画,从图画上看,明朝的故宫与今天故宫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即使说继承汉族皇宫特征,也不完全是明朝的皇宫。

另外就显示出多民族的特征。因为皇家本身是满洲人,自然凸显满洲文化特色。再有就因为满洲皇帝同时身上流着蒙古血液,尤其是如孝庄太后本身就是蒙古人,太后领导后宫,自然北京故宫也充满蒙古元素。因为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所以北京故宫还有一些藏族风格的建筑。后来也加入了一些新疆维吾尔风格。

本文就大体梳理一下北京紫禁城的满洲文化特征。

一、满语的国语地位

大清的国语是满语,所以当时一般称清语或清文。不局限于皇宫,几乎大清的各种重要场合包括各大建筑,都要有满文,满语是大清国的国语,自然放在重要地区。但关外和关内书写上有差别。关外的满文在左,汉字在右。在关内,则是汉文在左,满文在右。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书写习惯,满文的书写习惯顺序和现在的一样,从左到右,满洲地区是满洲人为主,所以大家都知道这习惯,就把满文写前边,即左边。

但汉字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进入中原,如果还按照满洲习惯,把满文写左汉字写右,担心汉人会认为是把汉字放前边,撼动满语的国语地位。于是进关后的建筑,就按汉字书写习惯,把满文写右,以让汉人看到,满文写前边,满文才是国语。

二、宗教建筑。

满洲人传统是信奉萨满教,传统的萨满教是想象万物有灵,即信万物有神灵,并祭祀。但满洲人的萨满教,后期基本算是萨满文化,而不是排斥其他宗教的一种宗教。主要就是祭天和祭祖。主要是祭祖,而皇家祭祖主要在太庙。而祭天等是在紫禁城内。

满洲萨满教的宗教产生是堂子,原来各部都有自己堂子。但大清为了表示统一,先后加入到大清的满洲各部,都要毁了自己堂子,所以除皇家保留自己堂子外,满洲各家都是在自己家和院子内进行祭祖和祭天。

在关外的兴京、东京、盛京均建有堂子,盛京的皇后正宫清宁宫就具有萨满祭祀的设施。清朝在北京单建堂子,但进入民国已经没了。现在北京后建的中华民族园内,复建了满洲皇家堂子。

大清在沈阳的故宫是在清宁宫建萨满祭祀设施,这些基本原样再现于北京皇宫的坤宁宫。原明朝的北京宫殿,乾清宫是皇帝的正宫,坤宁宫是皇后的正宫。清朝则将坤宁宫改造为既是皇后的正宫,更重要的是皇家萨满祭祀场所。

清朝皇家除信奉萨满教外,还推崇藏传佛教,在北京皇宫专门修建雨华阁,供奉宗客巴。

三、祭祀建筑。

清朝皇家除与明朝皇家祭祀一样(如天地、祖先、先师等),还有很多明朝没有的祭祀,如祭堂子、祭马神、祭痘神等。在满洲皇家祭祀的神灵中,还有蒙古神,可能就是皇后带来的,蒙古神也会保佑满洲子孙。

大清皇家在坤宁宫正门前进行满洲野祭。在北京皇宫还单建有明朝皇家没有的马神庙。乾隆年间建的宁寿宫也仿坤宁宫格局,增加满洲萨满祭祀功能。

四、骑射建筑。

有清一代一直强调国语骑射是满洲之本,所以清朝皇室也非常重视骑射。在皇宫专门建马神庙,春秋二季进行祭祀。另还建有箭亭,并刻有乾隆的御制碑,文引太宗皇太极的御训,让子孙保持骑射之本。

五、殿阁建筑的满洲风格。

除已经提到的坤宁宫、宁寿宫的建筑具有满洲特色。其他的殿阁也都在装饰极具满洲特色。如建筑的梁枋彩画上具有不同明朝的满洲特色,明朝主要是点金彩画,清朝用以宝珠为画题中心是宝珠吉祥草彩画。据专家研究与沈阳的故宫、福陵、昭陵的彩画相似。具有满、蒙民族的艺术特征。

清朝在有的宫殿增绿色琉璃瓦,如皇子的居所就用绿色琉璃瓦,显示满洲人喜欢大自然的绿色。清朝建的文渊阁,也是用黑心绿剪边的琉璃瓦,增加满洲人喜欢的绿色。北京故宫宝华殿外的小金殿,为圆形的毡帐殿,显示游猎民族的特色。文渊阁东侧碑亭为盔顶,也是满洲骑射文化的表现。另整个紫禁城的匾额均用满汉双文,均有满洲文化的特征。

六、寝室建筑。

明朝的皇帝正宫是乾清宫,皇后的正宫是坤宁宫,明朝皇帝大婚洞房在乾清宫的东暖阁。清朝的皇帝与皇后的正宫与明朝同,但将皇帝大婚洞房定在坤宁宫的东暖阁。这有二层含义,一是,坤宁宫具有萨满祭祀功能,这是对萨满祭神的重视。二、是满洲妇女地位高,实际将萨满祭祀设施放在坤宁宫也是说明满族妇女地位高。清太祖实录的最早期的书名就是高皇帝高皇后实录。另紫禁城内皇帝、皇后及宾妃、皇子等居所均改建具有满洲特色的口袋房、万字炕、吊搭窗等形式。

另外还有皇家园林建筑,明朝在南京无皇家园林建筑,明朝朱棣定都北京,除利用原来元朝的太液池,建西苑外,未建皇家园林。而北方民族的亲近大自然,如以前辽、金、元都建有很多皇家园林建筑,清朝建有很多园林建筑,如三山五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这些早期建筑很有满洲骑射的特色,很满洲的。乾隆经营与建设圆明园,除也有一些满洲特色外,还有西洋建筑、汉族南方园林建筑等。到清末慈禧建的颐和园,已经难以找到纯满洲特色的东西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