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的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的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妥协与斗争相交替的历史。屈辱且顽强的近代史,让国人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不忘历史,以史为鉴,展望未来,才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应有的气魄与胸怀!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贯穿着整个近代史。回顾过去,无论是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还是日寇侵华,无一不在印证着:昔日的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各国在辛丑条约的签署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

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

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因为这一年是中国旧历的辛丑年,所以这个条约被称为《辛丑条约》,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大臣仓皇出逃至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中,美国、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地利等8国组成联军,以保护各国在华使馆和侨民的名义,攻占北京。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代表奕欣和李鸿章与上述8国加上荷兰、西班牙、比利时共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条约。因为这一年是夏历辛丑年,所以称为《辛丑和约》 。阳历9月7日,因此有"九七国耻"一说。

《辛丑条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还损害了国家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即"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中国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按照条约规定,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帮凶。

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辛丑条约》,共有12款19个附件,是一个性质空前的奴役性条约,主要内容有: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万两,加上年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达9.8亿多两,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了10亿两。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单独设立使馆区,可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不准在此区域内居住。将大沽炮台和从大沽到北京的沿线炮台“一律削平”。在天津周围10公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京榆铁路沿线的山海关、秦皇岛、昌黎、滦州、唐山、芦台、塘沽、军粮城、天津、杨村、廊坊、黄村等12个战略要地。禁止军火和制造军火的原料运入中国,为期2年,还可延长禁运期。今后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用反革命暴力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的殖民枷锁,也是维系中外反动派勾结的清王朝的空前的卖身契。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甘当"洋人的朝廷",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它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今的中国,仍然被某些国家所觊觎。但是,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

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防建设实力,已经到了某些国家不敢轻易向中国动手的地步。

中国正在“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