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一民主义、二民主义吗?其实还真有,它们孕育了三民主义

题/听说过一民主义、二民主义吗?其实还真有,它们孕育了三民主义

文/土老帽

配图声明/本号所使用配图均来源于互联网,且难以查证著作权人,若有来源我们定会标记,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号,我们会认真解决!

原创声明/不易君子为文史地理爱好者原创投稿征文平台,文章原创性均通过作者保证与原创工具检测,若您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洗稿等嫌疑,请将线索发送至后台,我们会严肃处理!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的政治理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是你知道一民主义、二民主义的说法吗?此说源于冯自由写的《革命逸史》一书。因为三民主义知名度太高,一民、二民两主义终被湮没无闻。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容包括民族、民权、民生,它是国民党的革命纲领。孙先生提出这个纲领其实是吸取了历史经验的。在这之前,中国经历了一民主义时期和二民主义时期。孙先生提出这个纲领以后,中国才进入三民主义时期。

(孙中山)

一民主义时期

所谓一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中国之产生民族主义,乃根源于1644年的清人入关。无数的志士仁人和明朝遗民,面对异族入侵,人们都想恢复故国,于是打出了“反清复明”的旗号。

(清军入关)

反清复明几乎可以说贯穿清朝的始终,顺治年间的郑成功、陈邦彦、陈子壮、何腾蛟,康熙年间的朱一贵,乾隆年间的林爽文,嘉庆年间的刘松、李文成等人打的都是“反清复明”的旗号。

甚至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也以反清为目的。

从清人入关,一直到1894年甲午战败,汉人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驱逐满人,恢复汉人政权。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汉人都在高扬民族主义的大旗。

(郑成功)

二民主义时期

甲午战败深深刺激了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志士仁人。这次战败让仁人志士重新思考中国的社会问题。此时孙中山等新一代志士仁人走上了历史的前台。他们大多在日本长期居住,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启发:日本通过这次变革结束了德川幕府所代表的封建制度,建立了新的政权,这个新政权的特点就是三权分立。

(明治维新)

受日本的影响,孙先生发起组织了兴中会,除提出驱除鞑虏的目标以外,又提出建立合众政府的主张。与此相应的是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也相继成立,这些组织的共同目标也是建立共和政体。

从甲午战败,一直到1905年同盟会成立,中国的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标就是民族和民权,因此这一段时期被称为二民主义时期。

(兴中会)

三民主义时期

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从此,中国进入三民主义时期。在同盟会的誓词中,“驱除鞑虏”对应的是民族,“建立民国”对应于民权,“平均地权”对应于民生。至此,三民主义已然成熟。

(同盟会)

当然有人对三民主义也提出质疑。关于民族,有人认为,清人入关到1905年已经有两百多年,各民族已经融合成一体,满汉已经是一家,此时不宜把满人视为异族。既然不是异族,为何还要驱除?此种民族主义未免太过狭隘。

关于民权,民国代替专制,是一大社会进步,这可以说是三民主义中最值得称道之处。

关于民生,有人认为,平均地权未必就能很好地实现民生主义。在实践上,国民党虽然也搞过“平均地权”的改革,但由于战争等原因,却是无果而终。

(三民主义知识要点)

当今台湾,信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已经成了在野党,而执政的民进党谋取所谓的“台独”,搞的是民族分裂,跟民族主义相违背,也就无论民权、民生了。现在两岸人民担心的是,民进党会触动武统的红线,那时台海肯定会地动山摇。

一民主义、二民主义是1644年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三民主义解决不了当时中国的问题。它注定要被新民主主义的理想所代替。

参考文献:

冯自由《革命逸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