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军抢占海拔155米张鼓峰,为何急于挑衅日本?远东特务头子叛逃

1938年,中国的全面抗战进入到了第8个年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日军在中国战场上捷报频频,称霸亚洲的野心昭然若揭,就在他们幻想尽快解决中国战事的同时,又将目光盯在了是北上进攻苏联,还是南下进攻东南亚。

这就是所谓的“北上”和“南下”政策。其实,从当时的情况看,日本更倾向于“北上”,但中日交战正酣,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招惹苏联,这让无事可干的关东军忿忿不平,他们更想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总想找机会与苏军较量一番。

在他们看来,苏军不堪一击。

1938年5月,徐州会战结束,日军决定实施更大规模的武汉会战,旨在一举结束中国的战事,尽快实现其“北上”策略。与此同时,试探出苏联的实力和决心,成为日军大本营最想做的一件事。然而,招惹苏联,日本人的底气来自哪里?

首先,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尽管是惨胜,但赢得俄国在中国的所有利益,同时也见识了俄国人的实力。作为胜利方的日军,一向瞧不起俄军以及后来的苏军,甚至狂妄吹嘘:“日军一个师团能打三个苏军师,一名士兵能对付十名苏军士兵”。

其次,苏联国内的一场运动,大批高级将领遭到清算,军、师、旅级被清除的军官,更是超过了70%。苏军上下人心惶惶,一大批毫无作战经验的年轻军官被破格提拔,战斗力可想而知。日军自然明白“柿子要见软的捏”的道理,他们跃跃欲试。

更重要的一点,号称“皇军之花”的关东军以及驻朝鲜的日军,眼看着中国战场上日军各部捷报频传,不甘落后的他们热切盼望着与苏军交手,尽管对苏军的情况一无所知,但都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方。他们认为,只要开战,苏军一定一触即溃。

更让日军坚持进攻的是,苏联内务部远东地区部长留希科夫大将,因担心被清算叛逃至日方。据他称,苏军在远东地区集结了几十万部队,一旦日军在中国消耗差不多时,就会进攻日本。这个消息,让关东军决定必须“先下手为强”。

然而,此时的关东军不过9个师团,从人数上看显然不占优势。为以防万一,日军不仅从国内以及中国战场抽调部队,迅速加强关东军的兵力,而且极力扩充了边境线上的空军和装甲部队。如果在试探性进攻中大获全胜,关东军将坚决“北上”。

对面的苏联,也十分关注关东军的一举一动。

1938年,苏联在远东最大的特务头子留希科夫叛逃日本,这么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反水,立刻引起了苏联高层的恐慌。尽管从表面上他们故作镇静,若无其事地否认这一事件,却要求远东方面军加强苏联、中国和朝鲜三国之间的边境防务。

其实,从日本侵华战争那一刻起,苏联对远东地区就已经开始集结兵力,甚至暗地里支援中国的抗战。现如今,留希科夫事件加速了苏、日双方的矛盾,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苏军似乎更显得迫不及待,要一决高下,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面对复杂的欧洲局势,苏联并没有完全做好应战的准备,他们一边密切关注日军的一举一动,一边抛开价值观的不同,积极地向英、法两国伸出“橄榄枝”,希望结为同盟。也就是说,苏联的关注点在西方,但前提是必须打消日军的妄想。

二是,日本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其实已触动了苏联在远东的利益,苦于国内的政治斗争和军队的削弱,不足以在两个方向上用兵。尽管中国战场上牵制了大部分的日军,但其下一步的战略意图并不明朗,唯有通过一场局部战斗,才能显现出来。

更关键的是,为了能够全身心地对付咄咄逼人的德国,就必须消除来自远东的威胁。那么,通过武力打消日军进攻苏联念头,在关东军面前“秀一下肌肉”,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协议,更是武力较量后最好的结果。

为此,苏军在边境开始抢占制高点,海拔155米的张鼓峰成为首选目标,作为归属问题争议很大的张鼓峰,是最容易挑起事端的。果不其然,苏军登上张鼓峰的消息,在日本引起轩然大波,纷纷指责“苏军侵入满洲领土”,“占据军事重地”。

7月的一天,驻朝鲜的4名日军化装成平民,前往张鼓峰地区进行侦察,被苏军发现并当场击毙一名日军士兵,日本陆军参谋本部对此恼羞成怒,立刻命令前沿部队做好进攻的准备。苏军也不甘示弱,往边境运送兵员、物资的车辆骤然增多。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