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车的发展在一战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而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在这方面比别人走得更加深入。1927年,卡登-罗伊德公司机械公司生产出了Mark VI轻型装甲车。
而在1928年该公司被威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收购之际,Mark VI不仅已经成为了英国军队炙手可热的列装装备,更还成功打开了外销市场。尽管Mark VI空间狭小、防护脆弱,但是它轻便廉价的特点却成功吸引了军方的青睐。
不过Mark VI也有自己的竞争对手,那便是龙骑兵(Dragons)系列轻型坦克与火炮装甲车。其相比Mark VI系列装甲车,在价格上更为昂贵,但明显更为坚固。
而且有着霍斯特曼公司自己研发的悬挂系统,依然是当时不可小觑的优秀武备。针对这一现象,威克斯公司决定要加紧研发更为优秀、廉价的装甲运载车,于是这便让D50运载车走进了军方视野。
1935年,威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将自己的D50运载车首次交付军方测试,从外表上看,这辆新产品并无令人兴奋之处。
D50继承了Mark VI内部狭小的特点,前方空间只够两人刚好坐下。他的发动机与倒车变速箱都直接使用了美国福特公司的产品,分别紧凑地置于车身中部与后部。
D50的悬挂系统实际和霍斯特曼公司类似,但真正令其出彩的是它的转向系统。不论是龙骑兵系列还是卡登-洛伊德系列的装甲车,它们都经常发生转向失灵的情况,甚至有时还会有转向结果与操作相反的事故,但这一问题成功被威斯克公司的首席设计师约翰·卡登解决。
他通过滑动转向的原理,将转向操作改为主要由方向盘完成,而非是像之前由车辆离合器频繁参与。正是这一点,D50运载车在转弯半径和性能表现十分出彩,也最终博得在场测试人员的肯定。
在被军方接纳后,威克斯公司首先交付给英国战争部第一批机枪运载车。这批机枪运载车是根据英军方关于步兵作战的需求所做,其装甲厚度到了6mm,并且还搭载了威克斯机枪,既可以从车内发射,又可以取下在车外作战。
这一最初类型的机枪运载车很快发展出了MK1型1号、2号车。其中1号车拓展了机枪手的空间,并加修了防护板。
尽管这个防护板经常可能会挡住枪手的视野,2号车作为正式版,被大量生产并交给军队使用。其实在当时,人们便开始给这些装甲运载车换上其他武器,比如迫击炮和2磅反坦克炮,但结果都十分不理想。
1935年,英国军队发展出了布伦轻机枪,而这门深受捷克ZB-26影响的武器很快也被英国军队大量使用,其中也包括机枪运载车。
搭载一门威克斯机枪,可能需要三个人来搬运它的本体、脚架和弹药箱,布伦轻机枪则更加灵活,也符合机枪运载车配合步兵作战的特性,于是很多运载车被改造成适应布伦轻机枪的范式,而这也影响了它的名称“布伦车”的由来。
在1940年,“布伦车”被投入到了战场上,一般是一个步兵营都会有一个布伦车排来支援。每辆布伦车一般搭载三人,其中除了搭载布伦轻机枪外,也会有士兵持反坦克步枪作战。
布伦车在战场上十分脆弱,也许一般坦克能应付的局面也会给布伦车致命打击,指挥官也经常很难让他们与坦克装甲协同作战。
不过利用其高机动性,布伦车会在大部队侧翼进行迂回活动,同时它们会插上蓝色或者红色的旗帜来方便一支布伦车队维持队伍的连贯和完整。
1940年,布伦车随英国远征军出战欧陆,和法国联军一起在阿拉松战役中突袭德军。而威尔士近卫部队的三辆布伦车和数辆轻型坦克以牺牲自己的方式。
掩护了己方后勤部队从德军阵地前撤退。此战有四人战死,四人受伤,一人被俘,战死在布伦车中的菲尔尼斯中尉更被追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除了被用作突袭载具,布伦车还衍生出了侦查载具,其车体结构被改修,让出更多空间搭载电池和无线电。不过布伦车依然没能挽回战局,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很多布伦车被部队丢在了撤退的路上。
对于布伦运载车的开发其实仍没有被放弃,不仅是丘吉尔在多次军队视察中公开力挺布伦运载车,同时侦察车的开发也给军工人才们以新的思路,那就是制造一辆在布伦车基础上,拥有高机动性的通用载具。
1939年,关于运载车中通用载具的理念被提出,其中要求“装甲厚度必须提升到2-3英尺,尤其是注重后方的防护”。
于是同年路菲尔德公司在此思想下开始陆续改造了2275辆军用车辆。不过当时的布伦车是在这一行动之后出现的,因此1940年战场上的布伦车还未践行“通用车辆”的设计理念。
在1940年12月,结合了布伦机枪车和布伦侦察车的实战表现后,英国通用载具车被要求生产或者改造,其中除了加强装甲厚度外,也开始为了适应多功能的作战需求而又调整了车辆结构。
在北非和中东战场上,通用载具车又再次发挥作用。当时埃及的英方军驻里只有500辆通用载具车,但很快为了应对战事而全部派上用场。
而新西兰军团似乎更加偏爱这一载具。他们很快积极训练,并组成了以通用载具车为装备的巡逻队,不过在之后作战中被轴心国的坦克打得落花流水。
在沙漠中,布伦车以它的机动性再次被大家偏爱,因为当时英军装备并不充裕,所以布伦车超载的现象十分严重。
英国的快速反应部队也十分偏爱这一载具,但抱怨其防护十分单薄。对此,四面加固防护的迫击炮布伦车被研发出来,并又延伸出了搭载防空武器的布伦车。
在法国彻底沦陷后,警惕德军登陆也成了英国当局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装备稀缺的当时英国,布伦车也被大量步兵团配备,成为了在海岸防御敌人的重要力量。
1942年,改进型的Mark II布伦车被生产,除了重要的焊接结构外,技术人员还拓展了通用载具车的结构,并加强了其防水性。
除了英国以外,其他国家地区也开始生产布伦车,在加拿大就有布伦车的生产线。美国制造商的运载车也十分受欢迎,但美军似乎对运载车并无好感。
在菲律宾同日军作战时,他们曾经征用当地英国舰船内的57辆布伦运载车,但在实际使用时,车载人员因缺少防护,而被日军狙击手个个击杀。
在Mark II布伦车出现后,通用运载车的种类又得以大量扩展,3英尺口径的迫击炮运载车、用于炮兵观察的勘测运载车、防护更坚实的中型布伦机枪运载车无不登台亮相。在诺曼底登陆时,更加强调防水性能的布伦车更在两栖运输中大放光彩。
1944年,洛伊德公司再次想把通用运载车用于反坦克,并且开始直接将6磅反坦克炮搭载其中。在北非战场上,通用运载车就显得过于脆弱,且不说反坦克炮,MG42机枪就可以造成其不小的损伤,这也让不少通用运载车乘员想到在布伦车上堆沙包的歪点子。
针对这一现象,布伦车的设计师们开始想到索性进一步放弃布伦车的防护性,利用高机动性对敌人坦克进行近距离射击,而这也诞生了大量实验品,但在实战中却未什么出彩的表现。
加拿大军团则尝试用反坦克步兵发射器,也就是PIAT来配合布伦运载车,他们曾经组建过数个类似的坦克猎手布伦车小队,但不用说,还是难以成功。
二战后,大量的运载车还在使用,朝鲜战争、1956年中东战争里他们也驶入过战场,而作为便捷的巡逻装甲车,也曾被很多部队在战后使用数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