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比花木兰还酷!

花木兰的故事始于北魏的一首民歌,被称为木兰诗或木兰辞。它后来被南朝翻译为民歌。

在以后的几千年里,就像疑古论里所描述的那样,木兰的故事经过了不断的修改。许多细节被修改且无从考证。

历史上的“花木兰”是否确有其人未曾可知。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战功赫赫,唯一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汉族传奇女将军——秦良玉。

爱国将领冯玉祥曾说过:“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她也是唯一凭借战功封侯并加封太子太保、镇东将军、四川招讨使并诰封一品夫人的女帅。

《明史·秦良玉传》说:“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秦良玉是个白富美。在家排行老二,她还有三个兄弟。父亲秦葵是由州县里保送国子监入读的岁贡生.父亲教秦良玉诗书字画之余,也不忘苗家传统,从小训练她舞枪弄棒、骑马射箭。

秦良玉虽然是女儿身,但她聪明伶俐,勤奋好学,文治武功的成绩都在她的三个兄弟之上。使得秦葵感叹:“惜不冠耳,汝兄弟皆不及也。”

秦良玉答道:“使儿掌兵柄,夫人城,娘子军不足道也。”

秦良玉长到十八岁,身材高挑颀长,容颜英姿飒爽。这样优秀的姑娘,当然得有良人相配。

她遇上了大她四岁的石柱宣抚使马千乘

秦良玉的夫君马千乘,祖籍陕西抚风。不仅武功高强,而且高大英俊举止优雅。他的先祖乃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伏波将军马援,因战功显赫,被封为石砫宣抚使。

官职世代沿袭,最后传到了马千乘身上。

秦良玉嫁给马千乘之后,夫唱妇随琴瑟和谐,她协助丈夫精心练兵,报效祖国。

颇有军事天才的秦良玉发明出“矛端有钩,矛末有环”的一种独特长矛,建立一支精锐的川军“白杆兵”。

所谓白杆兵,是指以持白杆长枪为主的部队。白杆以白木为长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作战时,钩可砍可拉,必要时,数十杆长矛钩环相接,便可作为越山攀墙的工具,悬崖峭壁瞬间可攀。

由于四川多山地,常规兵器不能很好发挥出军队战斗力,白杆兵作战则得心应手。

贵州播州(今遵义)世袭土司杨应龙趁着明朝与倭寇交战,趁机联合七支生苗部落发动叛乱。

万历二十七年,大明王朝终于打算一举歼灭杨应龙一伙。便下令原四川巡抚李化龙持尚方宝剑总领全局,八路大军共二十万成合围趋势,平倭名将刘珽从播州北部綦江直捣老巢。

马千乘领三千士兵响应朝廷号召,秦良玉也不甘示弱,率领五百士兵负责粮草押运。夫妻二人同敌人在战场上厮杀了近一年了,杨应龙的败势十分明显。

万历二十八年的傍晚,杨应龙军趁李化龙大军在营中大摆筵席发动袭击,众军士乱作一团。

这时,秦良玉与丈夫率“白杆兵”当先将其击败,而后乘胜追击,接连攻破金筑关等七个营寨。又协助酉阳 各路官军攻取桑木关,大破杨应龙军。

《明史·秦良玉传》则赞称秦良玉夫妇二人“大败贼众,南川路战功第一”。

但杨应龙兵败身死之后,秦良玉在申报给朝廷的信息中却并没有提到自己的功劳,她认为这是自己分内的事情,女将军的名声却也在军中传开。

《明史》川贵总督王象乾疏言:“……八路皆三万为率,七路擒斩多者五六千,少者不下三四千,王[土]司中如冉御龙兵八千,擒斩不止八百,马千乘兵三千,擒斩八百七十五名颗,千乘之妻秦氏报效不支饷,兵五百,擒斩一百一十七名颗,而二家且口夺桑木、大滩等险关,意不言功,何其勇且顺也……”。

身着戎装的秦良玉,无疑是战场上一道亮眼的风景线。朝鲜使臣黄中允在《燕行录》里面,倒是有过大概记载:

是日行至曹庄,遇马门秦氏。体甚肥大,网巾、靴子、袍带,一依男子。能文墨,熟兵书。马上用八十斤双剑,年可三十五六许……凡女兵四十余名,着战笠,穿战服,黑靴红衣,跨马驰突,不啻男子骁健者。

抡得起重达八十斤的双剑。年纪大约三十五六,手底下还带着一支四十余人的“娘子军”,鲜衣怒马,光是想象那画面,就让人不由叹服。

秦良玉和马千乘夫妻又过了十三年的幸福生活,马千乘却在一处矿脉的开采经营问题上,得罪了太监邱乘云,被其诬陷关在狱中。马千乘在狱中旧病复发没有及时医治,不幸去世。

因其子马祥麟年幼,秦良玉代领夫职。她袭职代领了石砫宣抚使。在东北的满清崛起侵犯大明。

天启元年三月,雄起于白山黑水的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领导下,创建八旗制度,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风头正盛,兵锋直指大明王朝。

明朝军队在萨尔浒惨败之后,不敢迎战努尔哈赤。

已经四十二岁的秦良玉变卖家产,筹集军粮。并派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五千白杆兵先行,接着自统精卒三千与儿子马祥麟赶赴辽东战场。邦屏、民屏率兵抵辽阳后奉命镇守沈阳西南浑河附近。

“白杆兵”一马当先,勇渡浑河。在桥北结营未绪,即遭敌四面袭击,与友军以万余人抵敌数万人,杀敌数千人。

恶战中敌主力赶到,明军寡不敌众,秦邦屏为了掩护秦民屏突围,率领白杆兵杀死了数倍于己的后金军队之后不幸战死。秦良玉亲自领兵渡河杀入重围,拼死救出了弟弟,抢回了哥哥的尸体,秦民屏重伤突围。

史载此次血战为“辽左用兵以来的第一血战”,兵部尚书张鹤鸣奏称:“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

“浑河血战”,是明军对抗八旗兵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首功正是石砫土司秦良玉。

同年四月,秦良玉带着自己的儿子率领三千士兵镇守山海关,在山海关保卫战中,秦良玉之子祥麟被敌军的流矢射中一目。他忍痛拔出箭镞,援弓搭箭向远处的敌人射去,连发三箭,射死三个敌人。

祥麟被军中誉为“赵子龙”、“小马超”。眼睛受伤后,又多了一个外号“独目马”或“独眼马”。

朝廷闻报,熹宗御赐“忠义可嘉”匾额,并赐秦良玉诰命夫人,进二品服

白杆兵亦于此战以“杀虏数千人”扬名。主帅阵亡后,白杆兵“不愿领赏,但愿为主将报仇”,在战场上,白杆兵“虽力细而死,至今凛凛有生气”,十分振奋士气。以致连清兵也视之为劲旅,不惜“重购川兵”,千金悬赏。

山海关战事暂时平息了,于是秦良玉率部返回石柱。返回之时,正赶上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兵叛乱,奢崇明本想用金银财宝贿赂秦良玉,结果马屁拍在马腿上。

秦良玉大怒,当即斩了来使,火速发兵,溯江西上赶到重庆,出其不意地打败了樊龙的部队。奢崇明败走后,秦良玉率领秦民屏等攻克二郎关、佛图关,收复重庆。朝廷闻报后,授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并任命她为石柱总兵官。

京师勤王,收复失地。

皇太极越过长城直奔京师,崇祯诏令诸军勤王。秦良玉帅军千里奔袭,双方在城下鏖战,接连收复了滦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解救了京城之围。

崇祯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亲赋诗四章,彰其功绩。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连破朝廷军于观音岩和三黄岭,“神弩将” 张令被杀,而秦良玉奔过去救人,却被张献忠打败,其属下三万人几乎死伤殆尽。

崇祯十五年,马祥麟坚守襄阳,城破后不幸殉国。死前,他给母亲秦良玉写信:“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的回信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领大军长驱直入,再次进犯夔州。秦良玉率军前往救援,但寡不敌众,被击溃。而崇祯皇帝也在当年自缢于煤山,大明王朝的统治,到底还是结束了。

张献忠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对部下说:“我兄弟二人都战死沙场,我一个妇人,受国恩二十年。到现在这种地步,也敢与贼势不两立!”

已六十八岁高龄的秦良玉,带着她手下久经战阵的白杆兵,浴血抗战。一直到张献忠败亡,其部终未能攻入石柱半步,川东汉族人民避难于石柱者十馀万。

南明隆武二年端阳节过后,七十五岁的秦良玉,在一次检阅过白杆兵后,刚刚迈下桃花马,身子突然一歪,离开了人世。

秦良玉一生戎马40余年,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门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门上刻“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十二大字)。

在风雨飘摇的明末,她一介女子,却扛起了与起义军,后金军抗争的大旗。她手下的数千白杆军,是明末少有的精锐,也是大明王朝最后的骄傲。

蜀锦征袍手裁成,

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

谁肯沙场万里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