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儿说的吉林四大灵山的事儿,不只是一个传说

雨后彩虹吉林市。纪绍伟摄影

★传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吉林人至今难解的三百年风水之谜。

四海之内,几乎人人知道长白山麓、松花江畔的吉林市有护佑城市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山。各地旅行社推介吉林市风光时,常常把“吉林四大灵山”重点推介,因而,凡是外地来吉林市的旅行者,莫不千方百计登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山,以探其名,以观其貌,以究其义,以验其魂。

吉林市四大灵山中的前朱雀、朱雀山。朱阳春摄影

吉林四大灵山不但风光秀丽,各具特色,而且名胜古迹颇多,饱含着皇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和俗家文化传奇。但仅“四大灵山”之由来,就有“康熙皇帝御封说”、“乾隆皇帝御封说”、“南人风水大师说”、“清末民初风水说”四种。因而,很惹外人疑惑。

那么,究竟哪种来源最为靠谱儿?这个问题,不仅埠外之人难解端倪,即便是吉林人,也一直争论了二三百年。而且争论者,各执其理,各有其词,难分伯仲,难辨真伪。但是,综合民情来看,人们更相信这护佑吉林的四大灵山之说,来自大清“康乾盛世”。

让我们简单述说一下吉林“四大灵山”的由来,以供大家分析选择。

吉林之后玄武、北山。作者手机拍摄

★关于“康熙皇帝御封说”。

“康熙皇帝御封说”强调:吉林四大灵山的名头,来自于康熙皇帝首次东巡吉林时的松花江畔“黄幄大宴”上的当众御封。算来,此说至今已有338年!

传说,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康熙皇帝东巡吉林。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早晨,康熙皇帝从驻跸地搜登站出发,骑行六十里,进入吉林将军府修筑的皇帝御道(今吉林市西安路)浩荡前行,车辚辚马萧萧,中午时分到达吉林乌拉(吉林城)西门(今临江门)外。

吉林四大灵山中的左青龙、龙潭山。作者摄影

但是,康熙皇帝未及进城,便由骑马改乘銮舆(luán yú),摆开皇家仪仗,沿松花江岸西行,至温德河口附近大清吉林船厂早就修筑好的上圆下方的土圜(huán)祭坛前,举行封禅(shàn)长白山大典。且不说旌旗招展、祭乐高奏,万人肃穆的祭祀阵仗。单说康熙皇帝带领皇子贝勒、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按级别分别登上祭坛,朝着“长白山之神位”的牌位行三跪九叩大礼,然后亲自宣读祭文的整个过程,实在是史无前例。

但是,事情没完。在隆重封禅长白山毕,康熙皇帝回马吉林乌拉城西门外今临江门大桥旁的头道码头边,那里由皇家内务府早已扎下黄幄(wò),并准备好了皇家大宴,以便皇帝宴请宁古塔将军府和盛京将军府的将佐及所有随行的王公贵戚、文武大臣。

此图选自网络。版权归于网络。

黄幄大宴既然是皇家大宴,那么,康熙皇帝自然唱主角。所以,酒过三巡之后,康熙皇帝就从“为什么要封禅长白山”说起,滔滔不绝地讲述起“吉林乌拉所以是控制东北疆域的重要军镇,是因为吉林乌拉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为什么又说吉林是“龙兴福地”呢?因为吉林城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山护佑。一句话,吉林乌拉是东西南北中,“四象”周正,金木水火土“五行”适当,可谓风水宝地。康熙皇帝说完,吩咐随行的钦天监南怀仁指明这四大灵山的具体形象——即城南的朱雀山,城北的北山(原名九龙山),城东的龙潭山,城西的小白山。

头条智能选图。

看来,世上真没有免费的午餐。康熙所以一进吉林乌拉,没用吉林将军招待,却自己设黄幄大宴,原来是专门集中东北的官僚,推销他创作的“康熙风水学”来了。如果说上午的“封禅长白山”是康熙“长白山龙论”的实践课,那么,这场黄幄大宴就是系列“长白山龙论”的延伸课。

康熙皇帝朗声说道:各位爱卿你们应该知道,朕封禅长白山,而没有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封禅泰山,就是因为泰山起源于我长白山。那“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只不过是我“长白山龙”潜过东海跃进中原,身体猛然一拱的一个凸起罢了。所以,朕的大清掌国之权,是“龙权”,是上苍的神授之权。至于这吉林城,则是由四大天象护卫的“龙兴之地”。你们可要给朕的大清看护好了!

朱雀山。朱雀山公园供稿。

需要说明的是:此前的“北山”,还应该叫“九龙山”,因为康熙此时还没进将军府,还没有听到那个九龙山的故事,所以,九龙山的龙脉还没有被康熙掘断。而“小白山”此时肯定是无名之山。因为有了康熙封禅台上的写着“长白山之神位”的祭祀板,才会有后来此山的板山”之名,就是满语的“温德亨恩”,汉语就是“祭祀板”。“板山”该是“祭祀板附近的山”的简语。至于“小白山”之名,应当是雍正朝修建望祭殿前,地方官奏报说此山“状如白山”,故板山之名又变成了小白山而已。

话说回来,从此,参加康熙“黄幄大宴”的镇守关东的官僚们,才第一次知道了:护卫吉林城的群山之中,原来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山。这就是“康熙御封四山说”。

吉林北山。作者手机摄影。

不过,同样是“康熙御封说”,还有另一个版本——说康熙御封四大灵山,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皇帝二次东巡吉林时,为表彰参加雅克萨之战的盛京将军府、吉林将军府、黑龙江将军府的所有水陆有功将佐,而在吉林城西门外的松花江畔举行黄幄大宴。此宴之上,康熙皇帝才御封了护卫吉林市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山。

此时,按照康熙断九龙山龙脉之说,“九龙山”已经改名“北山”。但小白山之名恐怕还叫“板山”。真若是康熙二次东巡吉林在松花江黄幄大宴上御封四大灵山,那么,此说至今已有322年。

吉林之左青龙、龙潭山山门。作者手机拍摄

★关于“乾隆皇帝御封说”。

传说,乾隆十九(1754)年农历八月七日,康熙皇帝的孙子——乾隆皇帝东巡到达吉林,驻跸吉林将军府署衙。

第二天,乾隆皇帝摆开皇帝仪仗执事,旌旗飘扬,华盖如云,一路从吉林将军府出发,沿松花江畔大道,出西门,浩浩荡荡,直奔吉林城西小白山上雍正年间修建好的长白山望祭殿而来。

到达小白山下,乾隆皇帝下了坐下龙驹,稍事休息,然后整顿衣冠,带领一众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以及吉林将军府和盛京将军府将佐,一步一步顺着盘山“神道”,登上小白山巅的望祭殿,按照大清皇家的大祭规程,行三跪九叩大礼遥祭长白山神。

吉林市右白虎、小白山望祭殿老照片。吉林水师营博物馆供稿

祭祀完毕,乾隆帝站在望祭殿前,向东瞭望吉林城,发现城市周围的长白山脉重峦叠嶂,气势磅礴,而吉林城正在长白山余脉的环护之下。其中,围绕吉林城的山脉中,有前后左右四座山峦的地位格外突出,因而灵感飞扬,诗兴大发,信口吟道:吉林真吉林,长白郁嵚岑(qīn cén)。作镇曾闻古,钟样亦匪今。邠(bīn)岐经处远,云雾望中深。天作心常忆,明禋(yīn)志倍钦。大意是:吉林城这地方实在是了不起,观览地理,气象不凡哪,因为有长白山龙脉的护佑,此地前途不可限量呀!

乾隆皇帝言罢,又感叹道:各位爱卿请往东看:吉林城四方有四山护卫,形成“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山的四象维护之势,真真是好风水呀!众官僚一听,立即齐呼“万岁英明”!“乾隆御封四山说”,基本来源于此。算来,自乾隆东巡吉林至今,也有266年。

头条智能选图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北山”与“小白山”已经有了现在的新名字。

北山之名由来,上文已说。而“小白山”之名,在康熙封禅长白山后确实以“板山”存在。但是有关史料记载:到了雍正十年(1732),礼部复议:“宁古塔将军常德奏,长白山为发祥福地,神迹显著,请于乌喇之板山望祭处盖造亭殿,以肃祀典”。请注意:雍正朝此时小白山尚称“板山”。但后来因板山之外形虽巍峨而不突兀,形似长白山之体势。清廷认为此山不仅坐落在祖宗发祥的龙兴之地,而且“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即板山与远方的长白山为一脉之山,可以代长白山,故称“小白山”。

清世宗雍正皇帝因此准奏,旨谕盛京将军府工部在吉林乌拉之西的小白山上监造“长白山之神”望祭殿。

乾隆东巡吉林。吉林水师营博物馆挂图拍摄

★关于“南方风水大师说”。

自古以来,北方人对来自南方的风水大师的堪舆之术,佩服的五体投地。因此,凡有建城、建陵、建桥、建屋造厦,都要高薪聘请南方的风水大师。

传说,康熙十年(1671),宁古塔副都统安珠瑚奉皇命率三千八旗子弟兵,来吉林地域建城。筑城之前,必先选址,此乃皇命修建的关东军镇,不敢丝毫马虎。

于是安珠瑚遍邀天下的风水大师,最后由一群南方来的风水大师组成了一个选址堪舆核心小组。

头条智能选图。道士与和尚。

经过数日踏查堪舆,这个堪舆小组终于选定了吉林乌拉(满语,即江边的城池)的坐落之处,其根据就是此处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座灵山护佑。

传说,安珠瑚十分中意这个选择,但他不敢擅自做主,便将这个“南方风水堪舆小组”的意见,连同堪舆者姓名都详细写入奏章,以八百里庭寄的形式报请北京的康熙皇帝批准。康熙看后龙颜大悦,当即朱笔批准。这就是流传江湖的“南方风水大师说”。

此说,比之康熙两次的东巡时间还早。因而算来,自安珠瑚建筑吉林城的1671年开始,至今已经350年!

吉林市之前朱雀图腾 石雕。作者手机拍摄

★关于“清末民初风水说”。

在吉林,关于四大灵山之风水说的来历还有“清末民初”一说。这一说虽然没有前三说充满神奇的古气儿,但却充满着许多现代气息,就是说,在充满着半古半今的文白交杂的清末民初汉语时代,钟情于古代传奇的故事中,多了一些现代的考证的理性。最重要的标志,是考证派和索隐派开始小试锋芒,“求真儿”!他们企图在浩如烟海的史册中查找吉林市“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大灵山的来龙去脉和文字出处。即便没有什么什么大人物御封也罢,哪怕是在某种典籍中有所记载,有所描述也好。

当然,为了扎实扎深一个地方文化大树的根,必须有这种“求真儿”的考证派的含辛努力。但结果,我曾请教过吉林市有资格的文史老人,回答是“寥寥”,或者是“杳无音信”。

吉林市后玄武图腾石雕。作者手机拍摄

看来,还是小沈阳说的好:“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个传说!”

但,也有人大胆改了小沈阳的话:请你相信哥,这四大灵山之事,不仅仅只是个传说!即便是个传说,它也才更富有传奇色彩。

实际上,传说,凝聚了民间众多乡土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才最有醇厚的味道,才能对旅游有诱惑和助推作用。

让考证,留给史学家去做学术研究吧!

让传说,在后疫情时代经济澎湃复苏的旅游事业热潮中,去更丰富地展现地方风情特色。

吉林市左青龙图腾石雕。作者手机拍摄

你若问我:为什么民间把吉林“四大灵山”的传说,要追溯到大清康乾盛世呢?

那我告诉你,就四大灵山的传说来说,吉林市人更喜欢怀古。因为越是往前延伸,就越显得这故事的情调浪漫,内容丰富,意义醇厚。

我敢说,如果武王伐纣时到过吉林市,那么,吉林人一定敢让太公姜子牙令旗一挥,捋着白胡子说:“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大星象,急急如律令,各自列班前后左右,护佑吉林城!

吉林市之右白虎图腾石雕。作者手机拍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