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独特也掩饰不了无用,关于AA12自动霰弹枪那点事

这两天一直在写关于霰弹枪的内容,尤其是写到那篇关于为啥现代霰弹枪很少用弹匣的文章时,评论区很多人在说AA12。诚然全自动+恒定后坐让这把霰弹枪在近距离有着几近毁天灭地(伪)的效能,但市场这个老大哥是很诚实的,老大哥说卖不动就是卖不动,那么差的销量还想入军队?

先谈这把枪的出生,它的设计师是麦克斯维尔·艾奇逊(Maxwell ·Atchisson),他是前海军陆战队员,在部队里担任枪械教官,退伍之后在休斯工具公司担任工程师(休斯工具公司是一家跨界的机械制造厂,主营虽然是钻头,但也有诸如飞机、枪炮类的子公司,越战期间曾经为美军研发过试验型武器)。

再之后他跳槽去了MAC公司(Military Armament Corporation军事装备公司),也就是MAC10冲锋枪的娘家,在那边它主要从事枪械改装工作。到1972年,他根据美军在越战中经常发生的丛林近距离遭遇战而设计了一种自动霰弹枪,也就是AA12的原型。

从名次释义,Atchisson(艾奇逊 )Assault(突击) 12 gauge shotgun(12号霰弹枪)

不过1972年的AA12原型和后来的AA12有很大区别,图片中可以看出它的护木和枪托都是直接拆M16的,发射机构是拆BAR的,整个枪身如同Sten一般简陋,焊接痕迹明显。不过这会咱们就能看到,它的整个枪机框是从弹匣延伸到枪托底部的,较长的机框让枪机有足够长的缓冲来降低后坐冲量,这也是AA12为啥后坐力很低的原因。

这会儿它的自动原理是自由枪机-前冲击发,和当年德国人的航炮似的,但霰弹枪采用的自由枪机有很大问题。本身自由枪机就不是刚性闭锁,一旦用威力较大的霰弹就容易提前开膛,导致燃气糊脸甚至炸膛。而且对于霰弹而言,自由枪机得做的很重,AA12原型光是一个枪机就有1.4公斤,对于单兵武器而言很不合适

所以到了1980年代,艾奇逊针对这把枪做了非常大的改动。其主要便是将前冲击发的自由后坐原理改成了长活塞导气+卡铁摆动闭锁,整个枪身也全部重新设计。

按照官方说法,这套导气系统能吸收掉80%的后坐冲量,复进簧再吸收掉10%,只有最后10%会传递到射手身上。所以即便是软妹子都能轻松操作,甚至单手据枪都行。

但艾奇逊最终没能将这把枪商业化,1987年,商业化无果的艾奇逊将AA12的所有权卖给了军警系统公司(Military Police System),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军警系统公司对AA12进行了将近200次改进,最终于2005年才将完成版的AA12推向市场。

不过这会AA已经不是Atchisson Assault,而是Auto Assault,不过无所谓了。因为艾奇逊本人在2003年死了...

AA12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枪管457mm的标准型和330mm的CQB型,前者射速350-400发/分,而短管子的因为回压更快,射速能飚打破500-600发/分+。对于8发的弹匣版本来说这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即便是20发弹鼓在全自动模式下消耗也很快。

不过话说回来,霰弹的种类非常多,因此不同膛压子弹带来的射速也不一样。好比说发射布袋弹、鸟弹之类的低膛压弹就会让它射速降低,而高压鹿弹则可能在标准基础上再提高100发/分的射速。

AA12最大的特点还是低后座,这有两个细节。一是开膛待击,这种机枪上常见的击发方式除了对散热有好处之外,也能够让枪机的前冲抵消一部分子弹击发的后坐。二是长行程后坐,通常来说,AA12的导气活塞与枪机一体,质量大,后冲猛,撞击到机匣的时候反而会增加后坐力。但咱们也得考虑到AA12采用了长行程后坐,压根不会让活塞和枪机撞到机匣,后坐冲量多被弹簧给吸收了,所以传递给射手的冲量很少。

AA12光从数据来看,怎么也是一把近距离大杀器了吧。没错,在房间里作战谁都不想遇到一个拿着AA12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儿,打仗也不会光是在房间里啊。

而且AA12那么大一坨,上20发弹鼓之后整个有6.8公斤,你只能把它当做一把主武器来携带,占用一个人员编制,那么遇到户外等稍微有点距离的作战时就很尴尬了。你还得考虑备用弹药,毕竟霰弹因为体积原因也带不多,只能说AA12这种自动霰弹枪只有在定点的室内目标清理是能发挥出不错的效用,但这应用场景太窄了。而且室内作战也正不适合尺寸那么大的武器,短突和微型冲锋枪都比它好用。3000美刀的价格也不便宜,因此这货销量只能说非常有限。

我的想法是,AA12这种近战大杀器非常适合用在游戏这种有血条设计的场景中。正儿八经的实战对于霰弹枪来说已经走远了,现代小口径步枪的停止作用已经够强了,打中即失能,而且霰弹枪在近距离散布也不大,不像游戏里属于个AOE,所以AA12只是看起来很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