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为什么要在海上发射?马斯克:这是飞船和火箭的未来

2020 年 9 月 15 日 9 时 23 分 ,我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通过「一箭九星」将“吉林一号”高分 03-1 组卫星顺利送入 535 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

“吉林一号”高分 03-1 组由 3 颗视频成像模式卫星和 6 颗推扫成像模式卫星组成。其中就包括了“央视频号”卫星和大儿童们一直盼望着的“哔哩哔哩视频卫星”。

当天,哔哩哔哩视频卫星还发布动态称:

我在太空,感觉良好‍‍。

再来回顾一下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

火箭起竖。

发射升空。

诶等等,这发射台,怎么感觉在海上?

的确,此次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二次成功实施海上发射任务,也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商业化应用性发射。

可以说,中国航天已经具备了稳定高效的海上发射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在海上发射呢?

为什么选择海上发射?

地理上有个词叫「区位条件」,指一个地区本身的条件、特点、属性等,是一种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性概念。

建设一个航天发射场,需要满足的区位条件一般是:纬度低、人烟稀少、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气候和气象条件适宜,有时还要保证发射方向的主动段航区上没有大城市或重要工程等等因素。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国有酒泉、西昌、太原、文昌四大航天发射场,它们半个多世纪以来见证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而随着陆上发射的不断成熟,我国海上发射技术也开始布局。

海上发射,其实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提升火箭运载能力。

一般来讲,海上发射平台更接近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火箭能够充分利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附加速度,从而节省燃料,运载能力则会得到提升。

第二,提升火箭发射安全性。

火箭升空一段时间后助推器等“残骸”会掉落,最坏的情况是发射失败火箭坠落,而海上发射平台周围人口稀少,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安全。

第三,增加灵活机动性。

海上发射平台更容易大规模移动,任务适应性好,可通过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满足不同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需求。

比如此次的火箭发射任务就用到了下面这艘“德渤 3 号”动力船作为发射平台。

“我们的太空”在知乎上对这艘特别的船进行了介绍:

总长近 160 米、宽近 40 米、载重约 2 万吨、时速每小时 20 多公里,由全电力推进,具有快速调载功能。

当然,除了上述优势外,海上发射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影响因素。相比陆地,海上发射场受海况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多。

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

2019 年 6 月 5 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在黄海海域以海射方式实现「一箭七星」,我国首次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试验成功。

当天,国家航天局在新闻稿中表示:

本次试验采用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以民用船舶为发射平台,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

9 月 15 日,再次以海射方式出征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其实是在位于山东海阳(隶属于烟台市)的「东方航天港」完成了发射任务。

2019 年 7 月 30 日,就在我国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不久后,我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东方航天港的建设工程启动。

今年 4 月,东方航天港项目开工。

至此,旨在推动海上发射高频化、常态化、系统化的东方航天港终于实现了首次海上应用发射。

对于东方航天港建成后的潜在发射能力而言,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初步透露:

在有任务需求的情况下,一个月可实现 10 次发射。

“飞船和火箭的未来”

放眼全球,各国都在不断推进海上发射技术。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世界上唯一提供海基发射服务的「海上发射公司」(Sea Launch)。

1995 年,美国波音公司、乌克兰南方公司、俄罗斯能源科研生产公司和挪威克韦尔纳公司共同投资成立了 Sea Launch。

1996 年 8 月,该公司海上发射平台开始施工。

1997 年 6 月,主体平台竣工。

1999 年 3 月 27 日,发射了第一个验证卫星。

1999 年 10 月 9 日,发射了第一个商业卫星。之后,该公司发射的运载器有效载荷基本都是通信卫星。

不仅是 Sea Launch,SpaceX 公司也将目光聚焦于海上发射。

今年 6 月,外媒称 SpaceX 发布了一条离岸运营工程师职位的招聘信息:

设计和建造可操作的海上火箭发射设施。有在海上生活、工作或有海上/离岸行业经验者优先。

对此,SpaceX CEO 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解释,发射场距离陆地要足够远,发射和着陆时才不会扰民。SpaceX 也可能会在 2-3 年内借助海上发射台进行飞船试飞。

【SpaceX 海上发射台概念图】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海上发射常态化时代真的要来了,正如 Elon Musk 所说:

海洋太空港是星际飞船及其运载火箭的未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