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长子陈知非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按其生前遗愿一切从简

​【编辑/王向明 摄像/向丽媛 统筹/王梅梅】2020年9月17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航空航天工业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离休干部、开国大将陈赓长子陈知非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举行。

陈知非告别仪式签到处

陈知非同志于2020年9月13日22时52分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逝世,享年91岁。八宝山梅厅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陈知非同志生前的留影。灵堂两侧摆满了单位与个人敬献的花圈和挽联,吊唁厅正前方摆放着陈知非同志的遗像,陈知非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丧事一切从简。

陈知非遗像

上午10点整,告别仪式开始,全体人员在八宝山殡仪馆梅厅前默哀,中国航天十二院党委书记雷刚同志现场宣读了陈知非同志的生平。从各地专程赶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自觉排起长队,依照次序向陈知非同志遗体鞠躬告别,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

抗日后代们的友情

陈知非1929年出生于上海,是陈赓大将的长子,他的母亲王根英在抗日战争初期壮烈牺牲。他从小一直跟随外婆、舅舅一家生活,童年时当过报童,作过童工,饱受苦难。直到1946年,被时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的陈赓接到身边,并于同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

在父亲的建议下,陈知非进入了当时地处山西长治的北方大学(现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就读。194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1952年至1953年,在沈阳设计三分局工作。1953年至1955年被派往苏联在斯大林汽车厂学习。1955年至1959年,在长春第一汽车厂工作。1959年至1962年,在北京汽车厂工作。1962年至1965年,在国防部五院工作。1965年至1978年,在上海机电二局任工程师。1978年至1982年任第八工业机械部型号室高级工程师。1982年至1990年任航天工业部七O七所高级工程师。1990年11月离休。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单位与个人敬献的花圈

陈知非同志长期在基层研究设计单位从事科研工作,有扎实的机械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经验。曾负责某地空导弹地面设备的设计抓总工作,设计了我国第一台某型号发射架并试制成功;主管设计了我国第一台三联装履带自行式全自动发射架并配合某型号导弹发射成功;参加第八机械工业部总局某地空导弹论证工作;设计了我国第一台某风洞试验装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并荣获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二等奖。他所参与的科研项目在改革开放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获得一等奖,为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加告别仪式的人们

陈知非曾表示父亲留给他最大的影响,是教会他要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工作,不为高官厚禄所惑,甘当人民公仆。陈知非同志党性强,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有丰富的业务工作经验;从不以高级干部子女自居;清正廉洁;谦虚谨慎,顾全大局;不计名利,求真务实;宽以待人,联系群众,关心同志。退休后,仍然十分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坚决拥护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并在耄耋之年业余作画,将八路军浴血抗战的历史题材展示于通俗连环画中,呈现出一个不穿军装老兵的情怀。

陈知非同志的逝世,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优秀党员。陈知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是谦虚谨慎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了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对党的无限忠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尚的思想品德,优良的工作作风,顽强的革命斗志,将永世长存,永励后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