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规划的产业定位模型概述

1760字 | 3分钟阅读

区域产业规划是运用专业的分析工具,系统的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并借鉴标杆区域的产业发展案例,对区域的产业定位、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空间布局、保障措施、重点项目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区域产业规划的基本模型包括规划分析、总体规划、子产业规划三部分,规划分析包括外部环境研究、内部资源与产业评估、专题专项研究、标杆研究、综合分析五部分内容,总体规划包括总体定位、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及策略、空间布局、开发及运营模式、价值测算、保障体系等内容,子产业规划包括各子产业细分产业、各子产业发展目标、各子产业发展策略、各子产业招商策略等内容。

图1 区域产业规划基本模型图

产业定位是产业规划的核心结论,在规划分析和产业定位之间通过产业定位模型建立一个严谨的逻辑推演体系,是区域产业规划成功的关键。 2012年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的埃塞俄比亚国家工业发展战略项目,我方在项目中期提出了由13个战略支柱构成的战略体系,在和埃塞方沟通的过程中,对方提出需要明确每个战略支柱的逻辑推演过程是什么,这对项目组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挑战,前期项目组虽然开展了深入的内外部环境分析、标杆案例研究等工作,但是分析的内容和13个战略支柱之间并没有建立直接的逻辑关系,而是运用SWOT分析等简单分析模型直接给出了结论。基于客户的要求,项目组通过进一步研究制作了分析-结论推演模型,使每个战略结论都有清晰的逻辑推演过程作为支撑,不仅顺利完成了项目,并将模型进一步深化完善用于后续的区域产业规划之中。

图2 埃塞俄比亚工业发展战略支柱图

下面简要介绍两个产业定位模型。

基于资源禀赋理论的资源评价-

产业定位模型

资源禀赋指的是一个区域的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要素禀赋的相对丰裕程度,而要素禀赋的结构决定了区域的最优产业结构。 以下简单介绍该模型在雷山县项目中的应用。

雷山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2009年我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雷山县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建立资源要素模型对县域内的土地、水、人口、生态环境、文化及旅游、公共服务、资本等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资源评价-产业定位模型推演雷山县的总体定位及产业定位。

资源评价模型把资源分为限制性、约束性、一般性、优质性、独特性五种。

限制性资源是制约县域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并且改变的可能性较小资源;

约束性资源是制约县域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但是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改善的资源;

一般性资源是指条件一般的资源;

优质性资源是指该资源非常好,能给县域带来竞争力的资源;

独特性资源是指该资源具有唯一、优质的性质,是县域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独特资源。

通过对雷山县的资源进行评价,发现土地资源是雷山县的限制性资源,多山的环境和缺乏工矿用地制约了工业的发展,而独特的苗族文化资源及两江源头的生态资源为雷山县发展以苗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提供绝佳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强县”、“国际苗族文化展示中心”的总体定位和“一业带三产”的产业定位及发展模式。

图3 资源要素分析模型

图4 资源评价模型

图5 “一业带三产”的产业定位及发展模式

二一

基于排除法的漏斗-

产业定位模型

漏斗-产业定位模型的实质是“排除法”, 一般将国家、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作为漏斗的顶端,通过政策约束指标、技术约束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区域差异化指标、资源匹配性指标、企业动力性指标等,一层层的将不满足区域发展条件的产业剔除,最后留下来的产业作为区域的主导产业。漏斗模型的指标体系将不符合区域发展政策、满足不了技术条件、无法实现区域目标、和区域资源不匹配、缺乏差异化发展优势、企业落地动力不足的产业剔除,留下来的产业通过进一步的产业研究进而明确主导产业及其细分领域。

在持续的项目实践中 ,发现仅仅通过模型的理论推演形成的产业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已经建立了从产业定位到招商引资的一体化策略体系,从而实现产业定位的精准化和可落地化。

天津南开西区的产业规划项目,就是基于漏斗-产业定位模型提出了“263”产业发展体系。

图6 漏斗模型

图7 产业定位招商引资一体化模型

图8 天津南开西区“263”产业体系

作者:刘辉,北大纵横高级合伙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