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剑道,很多人马上会想到《海贼王》里的三刀流、《浪客剑心》中的飞天御剑流,然而,除去这些文学作品中让人惊叹的高超剑技外,现代生活中的剑道更像是一种动禅,它的文化内涵和哲学精神所产生的反响,远远超过了剑术本来的意义。
从武士“轻生死”“重然诺”“尚意气”“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的儒家信仰,到“剑禅一如”通过剑道训练不断回观自我、完善人格的禅宗践行,剑道这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武道”,更注重让人把心放空,在动静之间去体悟人生的哲理。如今,这种能够改变人一生的运动和生活方式正不断被更多人所追崇。
剑道非击剑也
“剑道”是传统的竞技性器械武术。其最早源于古籍《吴越春秋》,于汉唐时期流传到日本。明治维新日本政府颁布“废刀令”后,以竹刀代替刀形成体育剑道。其正式比赛通常在室内进行,因选手赤足,因此对场地木地板的质量有较高要求。选手一对一进行比赛,双方均穿剑道服、戴护具、持竹剑,按规则相互击打有效部位,由裁判计点数判胜负。
而击剑运动则真正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起来的一项体育项目。它结合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要求运动员精神的高度集中和身体的良好协调性,体现出运动员良好的动作和敏捷的反应。
在选手所用的武器和持剑的方式上,击剑分花剑、重剑、配剑三种武器,其选手是单手持剑;而剑道只有一种竹剑,分男子和女子两个规格,其选手则是双手持剑。
同时,击剑是直线的前后进退,剑道是可以360度移动的,而且不是打到就会得分,剑道对姿势的要求很严格,既要准确更要有美感,不然即使你击打到得分处,裁判也不会判你赢。
据业内人士介绍,剑道与击剑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击剑是完全竞技化的体育项目,而剑道目前则介于武术和运动之间。因此,相比于击剑18岁到35岁左右的巅峰年龄,剑道则更看重内心的修炼,是对人格全面的提升与磨炼。只有心的境界超越了对手,才能够真正的取胜。所以剑道的黄金年龄是50岁,巅峰年龄更达60岁,百岁老人仍然活跃在剑道圈的也并不少见,真的是越老越值钱。
“古怪”的规则
同样是竞技比赛,剑道和很多项目都有很大的不同,强身、防身只不过是剑道的副产品而已。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争金夺银,也不是为了一招制敌,而是培养人格,培养人的素质。
可能有人会问,空手道、跆拳道等不也讲人格培养么,那剑道又有什么特别?其实,其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剑道的礼法概念,对对手的尊重,对自我的控制,对剑士宠辱不惊的要求等都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规则加以体现的,尽管其中有些规则在许多人看来十分古怪,但选手们却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在剑道的比赛中取胜,才能通过剑道的段级位考试,成为万人敬仰的高手。
“剑道的习练过程中,不像西方剑术一样,学习闪躲、规避对方的进攻。当对方一剑劈下,不能躲、不能退,而要去迎,因为直面恐惧才能置死地而后生。”练习剑道8年、参加了2018年世界剑道赛的马靓对剑道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他解释道,剑道是一个“古怪”的体育项目,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比赛,但和竞技类武术的“击中”就算得分不同,它有一个“气、剑、体”三者合一的标准,气势、剑刃角度、力度、打击位置和身体姿势均完美的条件下才能获得一分,而这个评判在现场是由三位裁判举手判决的。
此外,剑道比赛的“古怪”规则还有许多:比赛结束时,选手即使获得了胜利也不能当场欢喜雀跃,否则会被取消比赛资格,因为你必须尊重你的对手,保有一颗平常心。
跆拳道、拳击等,通过攻击让对手倒下,受伤无力再战,是常见的胜利方式。但在剑道的比赛中却规定,让对手受伤弃权,伤者自然耻辱,而让对手受伤者,不管是否有意,都将被判为输掉比赛。
剑道对比赛者的着装及气势也有很高的要求。选手进行段位考试中,第一关要过的就是着装整齐,姿势挺拔有风度。在比赛时,必须时机合适,气势充分,并且在打击之后充分表现自信,并不失警觉之心。动作符合剑道的美学要求的剑士才会吸引裁判的眼球。
剑道遵循这些让人看似“古怪”的规则,却为练习者们营造出了互相帮助的训练氛围,使其按照培养人格的道路成长,充分锻炼了思维方式和自我控制力、集中力等多种能力。高手之间的对决,就像通过竹刀进行的对话,那是心灵的碰撞。
严苛的段考
如果说剑道习练像是一个追求悟“道”的过程,那么在剑道里“考段”的传统则是它仅有的带有目的性的测评。
关于剑道的考段,许多人说“难”,它的难不在于入门,而在于升段的时间。目前国际上的剑道大师最高级别是八段,都是年暮老者。拿到一段之后一年才能考二段,二段到三段需要两年,以此类推,顺利成为一个七段高手到八段泰斗,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
一般来说,六段就是非专业剑士的极限段位了。你可以把这个段位看为专家级段位。在取得六段资格的时候,剑士往往已经不存在技术缺点,而到了八段考试的时候,对这些技术已无可挑剔的七段剑士进行评价,主要的考点就是临战的意识和心态。剑道八段考试的成功率非常低,只有0.5%。一些年轻时一时无二的全国冠军,到了考八段时折戟沉沙也是常有的事。而获得九段和十段已没有考试,一般是授予对剑道有特殊贡献的人。
因此,面对严苛的段位考试,正像马靓所说,剑道训练是对耐心和毅力的磨练,很多初学者受不了这枯燥而选择放弃,而你一旦坚持下去,这将是你一生都会持续的修行。
而对于剑道修炼的终极目的,人称“昭和剑圣”的日本剑道十段范士持田盛二则道出了剑道的精髓:“剑道不是要斩人;而是把自己的邪念斩断,养成不动心。锻炼身与心,使自身聪明、理智、果断,培养温和的情操。互相遵守师徒之礼,修练更高的心和技,认识人伦之意,从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而对世界有所助益。”
剑道中的处世哲学
剑道除了剑技之外,更是一种心的修炼,它信奉“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教条,蕴含着许多修身处世的人生哲学。剑道非常强调“德艺双修”“心剑合一”,这样剑才会接近最完美的状态,在全身运动中体会剑道的力道和味道。
在90后小伙儿王劲东的世界里,剑道像是一本兵书,是调度自己的身体与人的博弈。他说,剑道的每一次习练,都让他有不一样的感受,比如当对阵比自己有经验的对手时,恐惧未知而怕被打;对阵和自己差不多的对手时,好胜心切;对阵自己的后辈时,怕输了没面子瞻前顾后。就在这一次次的博弈中,自我的软弱之处开始慢慢地显现。
“从剑道的学习中,我找到了如何与人相处、对立,以及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些都是学校和家庭教育无法获得的感受。”王劲东道。
作为一家金融公司的创始人,41岁的陈鹏管理着近千名员工。习练剑道5年来,让他体悟最深的是剑道所展现出的领导之道和企业家精神。
“剑道中,刚刚入道的侠客是‘配剑’,入道不久,功力不够,为了防身剑不离手;入道10年是‘挂剑’,已经有一定江湖地位,只在必要时用剑;真正的武林高人是‘无剑’,已经是武林霸主,根本无须用剑,随手拿起一片树叶都所向无敌。”陈鹏认为,商道如剑道,管理企业一样如此。在公司刚有管理意识时,往往依靠模式照搬照抄,学到的只是皮毛,治标不治本;之后,开始寻找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理念和方法,不再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为了发展而管理;最后,企业家在实践中早已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核心和根本,企业无须再借助任何模式和方法。
“在企业管理上,‘配剑’‘挂剑’阶段追求的都是领导之术,而‘无剑’的境界才是领导之道,也才是一个企业家真正应该修行和追求的禀赋。”陈鹏表示,剑道与管理殊途同归,都将是他贯穿一生的心的修行。
剑道的哲学是守、破、离。守是模仿、遵循,是无我的过程。开放心志,全盘遵循。破是变,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心智逐渐收缩的过程。而离则是返朴归真,是忘我的过程,最终得到行为和思想上的自由而不逾矩。
这三字真言从剑道的习练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得以充分体现。从道服的折叠要一丝不苟、平平整整,到交剑时高度的讲究,再到每次结束后向老师的敬仰,每一个动作,每一条礼节都深深地影响一个人,影响他的性格,甚至影响到他的一生。使每一个修练者时时刻刻都保持恭敬谦虚的态度、平稳的心境⋯⋯
剑道,看似简简单单,实则无比深奥,值得我们用一生去修行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