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洪琪:溯源6000年,汾酒展现历史之美

青花汾酒正逐渐成为国际化名片。

9月9日,“长城之巅 大国之酿”——青花汾酒30·复兴版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居庸关长城举行。当千年的汾酒穿越历史喧嚣,在边关古隘与中国文化届、企业界、美食届、收藏界、书法界等名人相聚,自然就开启了一段中国酒文化之旅。

苑洪琪:溯源6000年,汾酒展现历史之美

当天,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会长苑洪琪受邀参加并作主题演讲,从史证环节充分肯定了汾酒千年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

1976年,苑洪琪从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故宫博物院工作,长期从事清代宫廷历史陈列和研究,成为著名的宫廷史专家。她曾主办宫廷原状展览和大型的专题展览,提出清代宫廷饮食的研究课题,对宫廷饮食、帝王养生等有系统的研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近年来,故宫屡次出现在全国人民视野里,传统庄严的皇家宫殿变身为超级网红大IP。会上,来自故宫的苑洪琪通过对住过明清24个皇帝的故宫联想,回答了一个问题:皇帝究竟喝什么酒,以及怎么样喝酒?

从她的讲述总结:历朝历代的皇亲国戚,就是代表了历史上的高品质生活。而作为宫廷御酒的汾酒,自然自古以来也是高品质生活的必需品。

溯源“中国酒魂”6000年传承

千年以来,酒寄托了中华民族美好的愿望,酒的故事展示了无穷的智慧。文人墨客借酒抒怀,将军斗士以酒壮行,与酒有关的文化延绵不绝。

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豪气万丈,王羲之会稽山聚会留下的《兰亭序》,被视为书法至宝;李白斗酒诗百篇,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6000年前,山西杏花村诞生了“中国第一缕清香”。苑洪琪认为,汾酒确实是国家瑰宝,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酒魂”。1982年在山西杏花村文化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瓮”,被考古界、酿酒界认为是最早的酿酒发酵容器,证实了中国酒文化历史最早可上溯到仰韶时期。

苑洪琪:溯源6000年,汾酒展现历史之美

苑洪琪认为,小口尖底瓮的发现,把中国酿酒的历史推向了更早时间,向世人们宣告了早在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人工谷物酒,为中华酒文化的起源找到了珍贵的标本,同时也印证了山西杏花村汾酒实实在在是在6000年前传承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

汾酒多次登上宫廷饮酒殿堂

在故宫工作多年的苑洪琪看来,历史上,汾酒作为宫廷用酒渊源已久。

南北朝时期,汾酒名扬天下,成为皇亲贵戚的消费品。《北齐书》记载,武成帝高湛在晋阳(今太原),喝到汾酒后大为赞赏,在给侄儿河南康舒王高孝瑜的书信中写道“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苑洪琪表示,北齐武成帝的这封家书,说明汾清酒在当时已经成为首屈一指的宫廷用酒。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被载入《二十四史》的国家名酒,汾酒由此开始了1500年的名酒史。

此外,《新唐书》记载,唐代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山西太原起义,发动“晋阳宫之变”,是唐王朝取代隋王朝的历史节点。李渊父子是在晋祠用陈年汾酒祭祀天地,李世民用汾酒为出征的的将士壮行,鼓舞出征将士豪情,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宋代,汾州烧酒和羊羔酒是宫廷御酒,不仅皇帝饮用,还用来赏赐和招待外来使节和贵族。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就是一杯羊羔美酒促成兵权交接。

明代,宫廷光禄寺下辖良醞署专门负责征收和调运羊羔酒、烧酒作为赏赐的黄封酒。宫廷筵宴特命山西地方运送性烈味香的上好汾酒至京。

清代,康雍乾三任皇帝励精图治,与汾酒结下不解之缘。史书记载,康熙皇帝用汾酒在宫廷招待外国使臣,康熙46年还举行了有史以来的汾酒诗会。与会的诗人们对汾酒赞不绝口,全部载入《四库全书》之中。汾酒也成为了唯一载入《四库全书》的名酒,这次宴会被誉为“中国白酒第一宴”。

乾隆时期,朝廷严令直隶等西北五省禁造烧酒,但汾酒因为销路广、市场大,朝廷最终未把汾酒列为禁酒,汾酒的垄断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清代皇室面对着灾情,遇到粮食欠收就禁酒,但仍以“已有定例”为由,敕令杏花村汾酒作为宫廷御酒,主要是宫廷依赖汾酒品质,是皇帝和王公贵族的必需品。

汾酒文化贯穿着每一个历史辉煌

苑洪琪:溯源6000年,汾酒展现历史之美

苑洪琪还讲述了清代宫廷皇帝怎么饮酒。首先,她认为,清朝皇帝喝酒懂节制。

清代皇帝入关以前生活在东北,全年无霜期很短,喝酒御寒暖身体,这是他们生活中必须要有的。逢年过节满族人聚在一起也是要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豪爽之极。

但是,清代皇帝却很节制喝酒。他们认为酒是粮食精华,能喝酒不要多喝,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战争时期粮食短缺、物质乏匮之下提出来的,对饮酒、用酒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对酒十分敬畏。

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曾经说,他自己能喝酒,有喝酒的场合只是让自己略为沾唇而已,宫廷饮酒也是饮三爵,就是三杯酒就停止了。

乾隆时,清朝对祭祀用酒做了调整,祭祀以后用的酒都要收回来,继续应用或为膳房做菜。节日筵宴等也下旨尽量减少酒量。由此看来,清代皇帝饮酒一直是遵循着节约用酒。

其次,清朝皇帝提倡酒能入药。苑洪琪表示,目前清朝宫廷里没有留下当时喝的酒,但是留下了很多药酒,这是皇帝们生活中的一大需求。

苑洪琪认为,汾酒从普通的酒种登上皇家的殿堂,绝非一日之功。汾酒文化贯穿着历史上的每一个辉煌。从新石器时代汾阳地区酿制技术的初步形成,到明清鼎盛时期杏花村72家酒肆林立的繁荣;从北齐武成帝千里荐汾酒,到乾隆初年皇帝四次专为汾酒朱批奏折,无不折射着汾酒的辉煌。

近年来,在中国文化崛起的新时代下,汾酒的改革卓有成效。展望未来,青花汾酒正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国品牌与世界交流的国际化名片。我们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