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教育厅专家到平阳调研“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

11月18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研训部主任、特级教师梁旭调研平阳县“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本次调研在平阳县昆阳镇第二小学主要以教学观摩、互动点评、专题汇报、代表座谈等形式展开。平阳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张全举,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黄德钦,副主任项小颖、纪相钊等陪同。

通过同步课堂,昆阳镇第二小学丁笑飞老师给该校和昆阳镇练川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观摩课《月迹》。丁老师结合单元语文要素,紧扣文本特点,针对不同学情展开教学,两个班的老师一教一辅,同步教学,两校学生分为AB组,受援班级还制作了号码牌,既融为一个集体,又方便交互。课堂上,丁老师大气、幽默,调控能力强,两校学生互动频频,收获满满。

观摩课后,该校副校长杨州主持《“互联网+”背景下的真实学习发生》的互动点评,大家从基于真实学情的备课,聚焦真实学困的停留,提供真实学力的助学和开展真实情境的互动四个维度切入,聚焦“真实学习”这一话题对同步课堂进行深入剖析。

纪相钊对本次课例研讨作了专业的点评。他指出,同步课堂要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同步,在心理空间上更要同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学的自如,学的放松。他还强调,同步课堂的前期是同步教研,只有真正落实同步备课,才能准确把握学情。在“互联网+义务教育”背景下,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使课堂效率和教研得到提升,这是同步课堂中的一个期待。

黄德钦结合我县“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成效,汇报了平阳县“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的近期工作和阶段性成果,完成城乡同步课堂429节,参与师生10762人次,教师网络研修236次,参与教师1806人次,收到了良好的结对帮扶实效。他指出,结对帮扶活动不应仅仅停留到“线上”,而应在“线下”走进对方学校体悟真实情况、增进感情交流、提升帮扶效果。

在座谈会上,结对帮扶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代表纷纷发言,他们对“互联网+义务教育”这一民生工程表达了感谢,提到了同步课堂促进了城乡学校优质资源的共享,同时也表达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如硬件、网络偶尔出状况,双方学校进度、学情的差异影响了活动开展等等。

梁旭充分肯定了平阳县教研队伍在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他十分欣赏课上两位老师协同上课、实时互动的课堂效果。针对部分结对学校校长及教师提出的困惑,他指出受援校的需求与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的配对差距不能太大,教师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心中会有一个既定的模型,因此在开展帮扶活动时要慎重考虑“什么样的学生可以配对?什么样的教师适合教学?”。此外,他指出“互联网+义务教育”应重点解决学生现在在哪里、最终去哪里、怎么去等问题,双方教师在同步课堂中协同教学的前提是协同备课,要基于学情做真实的备课。

“‘互联网+义务教育’是一种新事物,我们要学会尝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动力和能力。”张全举对本次调研作了总结。

“互联网+义务教育”是民生工程,是技术支撑下协同化的普惠。平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各结对帮扶学校将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完善积累经验,实现异地同步互动,形成常态化课堂教学应用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通讯员:白明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