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脱贫:我们打的又一个大胜仗

新传媒在线网讯(平凉日报记者 姜慧仁)今年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宋厚忠,在部队14年,回乡工作57年来,他一直在崇信县的基层为民服务,建设家乡,如今家乡脱贫,他说:

百姓脱贫:我们打的又一个大胜仗

70年前,宋厚忠与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一起,肩负民族的期望,高举保和平、反侵略的正义大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回国后他先后为部队与地方建设倾尽心血,尤其是他回到家乡,为改善家乡群众生活努力一生,又打赢了一个乡亲脱贫的大胜仗。11月30日下午,记者专程到崇信县采访,在他的讲述中,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与热火朝天的家乡建设之中,“最可爱的人”的鲜活故事又一次脑海中显现。

两次入朝:浴血奋战至胜利

宋厚忠老人是1931年出生在泾川县王村镇张家沟村,1949年5月,在一个麦子出穗时的早上,正在放羊的宋厚忠被(马家军)马步芳的部队82军抓去当兵,刚当兵的宋厚忠在队伍里边只是一个步兵,手里没有枪,也没有刀,当年7月在陕西省彬县、扶风战役中,他投诚到王震将军领导的3军8师22团1营3连3排2班当战士。先后参加了解放兰州、解放新疆与河西走廊的武威、民勤等地剿匪等战斗,至1952年入朝作战前,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1952年3月在固原西吉平乱后,宋厚忠于当年7月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保卫平壤、围剿对抗等战斗。“当时的仗打得非常艰苦!”宋厚忠回忆说,我们一入朝就和南朝鲜的部队打了一仗,战争非常残酷,由于不熟悉地型,环境也不适应,在一次冲锋中,宋厚忠所在部队与对方面对面地拼起刺刀,对手一刀过来直接刺向宋厚忠的喉咙,宋厚忠躲闪不及,幸好被班长一推,刺刀一歪,扎穿脖子至耳下的肉,鲜血流出,浸湿半边身子。

宋厚忠说,当时救他的班长叫孙正荣,当年在武威剿匪时,宋厚忠作战勇敢,班长在给他报功的时候将他的原名宋有贝改为宋厚忠,后来班长在朝鲜负伤残疾。

“回国后再没联系上!”宋厚忠说,也不知道老班长最后是个什么样子。

后来,部队成立了坦克联合团,宋厚忠被调回国内,在北京长辛店槐树岭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三校学习,成为一名坦克驾驶员。

1953年5月,宋厚忠所在的坦克三师再次入朝抗美援朝,在平壤驻扎,参加保卫平壤和朝苏边界清剿等战斗,直到抗美援朝全面胜利。

回国建设:终让家乡脱贫

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后,宋厚忠随部队回国,1954年至1963年期间,他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二校两次学习,完成中专学业后,于1960年3月21日上午在坦克二校被授予少尉军衔。后又在保定市唐县坦克31团、9734部队、4660部队技术处工作,在坦克保养站担任站长。

1963年3月,响应党中央支援大西北的号召,宋厚忠以副连职身份转业到崇信县,先后在商业、水利、农机、原锦屏公社及粮食系统工作至离休。

宋厚忠返回家乡后,分配的第一个工作是在崇信县赤城供销社工作,后又到水利部门的钻井队工作,地处黄土高原的崇信气候干旱,水源匮乏,当年他领着钻井队在全县四处打井找水,在那个水贵如油的日子,宋厚忠先后打井120多口。宋厚忠说,他们在锦屏镇梁坡村打下的两口大口井最好,直径有4米多,当时的出水量特别大,整个打井队与村里人都高兴得不得了。“那水真的旺,真的甜!”说这话的时候,宋厚忠的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笑容。他说,川里的井较浅,井深有十几米就能出水,但塬上的井才叫深,有时候打上有上百米才出水。说起来打井,老人如数家珍,哪个村社有井、哪个乡镇的井大,他还能讲得清说得明。他当年打下的井让干旱少雨的崇信人民少了一份干渴的煎熬,更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

1971年,宋厚忠又调到了崇信县农机厂,生产水泵、粉碎机等农业机械。离休前,他在基层粮食系统工作了10多年。

老兵感慨:我们打赢一个大胜仗

2020年11月30日中午,在宋厚忠的家中,他告诉记者,刚回到家乡的时候,生活真困难,粮食金贵,吃都舍不得,更不要说浪费粮食,地上掉个馍渣子都捡起来吃了,他和大伙都挨过饿。

“现在脱贫了,老百姓就能吃饱,穿好衣,住好房,有好日子过!”宋厚忠说,百姓能脱贫他是特别的高兴,这是党打赢的又一个大胜仗。

采访结束后,记者去察看了老人当年在锦屏镇打下的一口老井。在井边,记者遇到正在拔菠菜的下河村村民梁志杰,今年47岁的他说,这口井什么时候打下的他记不清,但他知道井里的水是村里人浇地用的,通过提水,还能浇到塬上的地。

在井边,宋厚忠的女儿宋晓红说,爸爸这一辈子就知道埋头苦干,从不知为己争利。她告诉记者,宋厚忠是中专毕业,但直到离休,他的履历表上都填着完小文化程度,他的中专文凭从未用过,也未享受到相应的待遇,甚至他的家人在很长的时间里也不知道他还有一张中专文凭。“那时候家里人口多,生活特别困难,可爸爸就是没说自己是中专毕业。”宋晓红的弟弟宋小军说,为了照顾家庭困难的同事,爸爸还多次都把工资晋升的机会让出。

“1990年离休后,爸和妈朝夕相处,恩爱有加。”宋晓红说,妈悉心照顾爸,爸也体谅妈的持家不易,日子也过得非常和顺,爸妈也算是儿孙满堂,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