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长 | 菏泽侯咽集镇中心学校杨其山:做乡村教育守护者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新闻、界面新闻、澎聚传媒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冯亚楠

摄影 | 王金奎、刘红朝

乡村教育,是乡村生活的灵魂,传递着知识与希望的火种。

总会有一批批乡村教师、乡村校长扎根农村,他们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谱写着教育的非凡史诗。他们的教育情怀,他们的教育故事,他们的心灵感悟,值得去关注、去探寻、去传递。

30年的风雨沧桑,他始终扎根乡村学校,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他就是侯咽集镇中心学校校长——杨其山。

“我从教三十年,每年都在享受着做教育的一种幸福,一种自豪、一种快乐,能和学生在一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当一个好老师是幸福的,尤其是得到学生认可的老师更是由衷的幸福,从杨校长一直洋溢的笑容里我读懂了这句话,只有打心底认同的人才会有这样浓烈的幸福感,把教育当事业来做,越做越有干劲。

这位朴素的汉子,他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甚至平凡的有点普通。但他却有一颗始终不变诚挚透明的教育心,坚守农村、点亮万千乡村孩子人生梦想,这何尝又不是一种伟大?

本期齐鲁名校长,让我们一同走进侯咽集镇中心学校,走进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农民工校长”。

一道亮光

点燃扎根乡村教育的激情

步入侯咽集镇中心学校的黄岗小学,给人第一个印象是学校虽然不大,但这里环境整洁、处处有景。透过别具匠心的安排和设计,可以看出规划者的用心。站在学校葫芦长廊前,杨校长把学校最别致的景观热情地介绍给大家,从葫芦长廊,到田园图形,再到节水鱼池,杨其山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也难怪,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倾注了他和老师们的心血。

1990年毕业之后的杨其山,本可以留在县城,或者转到其他的行业去工作,但心系乡村教育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了乡村。从那开始便一直从事一线教学,一直到今天。由于教学成绩特别优异,杨其山逐渐的当上了班主任、年级主任、团委书记、业务校长,一直到初中校长,再到中心学校校长。

至今从教已有三十余载的杨其山说,自己留在这里是因为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这里的孩子,这里有他的青春和心血,有他最淳朴的乡村教育梦。

“说实在话,每当我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到特别开心,所以三十年来我从来没有感到教育有什么不好的,一直都是非常高兴的。”从英语、思想品德、音乐、体育,几乎所有中小学的课程都能看到杨其山的身影。而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和多年来任职班主任、年级主任、团委书记、业务校长这些管理上的经验,促使了他在今天教学管理上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有了自己更深刻的一些体会。而且这种想法和体会也成为了他现在做好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的非常宝贵的资源。

每天清晨,无论寒暑,杨其山都会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每天工作平均时间要达到十四五个小时。对于杨其山来讲,孩子们一声声“杨校长好”,让这一切坚守都充满了意义。

杨其山说他非常珍惜做校长的这个岗位,并且心怀敬畏。有时候想想他觉得当校长也是很幸福,因为惊喜也常常不期而至。

谈及与孩子们最温暖的瞬间,似乎碰触到了杨其山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有一次杨其山没有吃午饭,其实是已经吃过了,但是吃的比较早,到学校的时候碰到孩子们放学,没一会几个孩子就从街上给杨其山买回来了包子。对他说:老师你没吃饭我们给你买的包子。看到手里热气腾腾的包子,杨其山久久不能释怀。因为这顿简单的午饭里,包含着学生们对他的爱。

“他们的纯真、质朴,对老师无保留的爱,至今想来仍让人感动,令人温暖。”正是这样一个个温暖的瞬间,化作成为了一道光,点燃了他扎根乡村教育的激情。

推进田园课程建设

为孩子们的心灵打开一扇窗

一位校长能深度影响一所学校,校长的教育情怀与教育思想决定学校的教育文化,校长的管理能力决定学校的教学成效,校长的领导力决定学校的氛围和活力。

杨其山身上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也赋予了他的团队和学校鲜明的“个性”与特质。他与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实现了多个突破——

他提出“田园课程建设”,利用丰富的乡土资源和田园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校管理;实施素质教育,将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无缝衔接打造适合乡村的活教育。将“课程开起来、设备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作为办学目标,不断激发师生发展潜力。他说:孩子心灵的富足,更加弥足珍贵。“我们的学生充满那种活力,他们那种天性张扬,那种活力向上给人的一种气质、一种外在的表现,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

据杨校长介绍,目前田园课程分成两大块,一块是以乡土、民俗风物为主线的乡土课程,为此开发了田园歌谣、田园故事、田园美食、田园景观、田园艺术、田园风俗六门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小学六年级,每学年一本,通过六年时光,让孩子能够终身记住家乡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而另一块田园课程是以田园资源为载体的,分为田园数学、田园诗语、田园科学、田园种植、麦秆编织、七彩葫芦、捏泥巴等十几门田园课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把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所有的学科都融入到这样一个田园课程里面,这样就达到了田园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目的。

看似简单的课程开发,但在开发初期,杨其山却迎来了家长的质疑和老师们的困惑。他以校为家,以步代车,到各个学校去跟家长沟通,召开了一百多场家长会,讲到喉咙沙哑,但这一切,只因为了能够让孩子接受更好的乡村教育。

“当你看到孩子们智慧的眼神、幸福的笑容,听到那一声声老师好老师好的问候,真的让你感到这就是最好的学校,这就是最美的地方。”杨其山动情地说。

乡村环境会艰苦一些,为稳定教师队伍,杨其山关心教师成长,为教师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机会,他说只有拥有好老师,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在困难面前,不管多苦多累,杨其山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很多老师愿意扎根在这里,其实跟校长的领导很有关系,他在工作中引导大家,在生活中关心大家,让人觉得又像朋友,又像领导,大家愿意跟他一起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有家的感觉。

乡村教育任重道远,杨其山将带领他的团队为打造质量领先、特色鲜明、关注品行、温暖有爱的优质乡村学校而不懈努力。

他是孩子们眼中

可爱的“农民工校长”

当谈到孩子们口中的“农民工”校长从何而来的时候,杨校长爽朗地笑了起来。

早些年学校没有高楼林立,也没有水泥地面,为了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杨其山购置了搅拌机,然后带着老师亲自硬化地面。利用2013、2014暑假,硬化了一点三万平方米的水泥地面。杨其山抱着磨光机,磨了七千多平方米,整个人晒得黢黑黢黑,所以被大家称为“农民工校长”。

也许,正是这种生命最本真的诚挚,打动和感染着每一位侯咽集镇中心学校的师生们。因为在他心里,这一切值得。

“我更希望未来最好的学校一定是在乡村,最美的地方一定在乡村学校,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乡村接受这样一种教育,让他一辈子幸福。”杨校长的话语说的很坚定,华丽的文字并不能描述出他对于教育的赤诚,但是我看到了他眼中的那束光,包含了太多的情感,于学生,于老师,于学校,于乡村教育......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杨其山无怨无悔,做一个乡村教育的逐梦者和实干家,做有温度、有生长力、最适合的教育,把希望的种子种进了无数个孩子的心里,让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像牡丹花一样绚丽绽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