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济宁市教育局局长高广立|以实定“策”书写教育发展的时代答卷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界面新闻、澎聚传媒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徐佳

摄影 | 王金奎

北依泰岱、南瞻徐淮、东临沂蒙、西望中原,此乃济宁也。

举步图籍中,开目古今间,京杭运河穿城而过,孔孟文化薪火相传。从人文始祖到东方圣城,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济宁,骨子里就满透着文化和儒雅。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底蕴深厚的济宁文化,也在无形之中滋养着“文化圣城”的教育土壤,其在教育领域的先进理念与丰厚实践,也吸引着全国的目光。

放眼济宁教育,以党建工作为纲,以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公平等五个方面为线,以20个重点工作项目为抓手的教育改革、转型升级全面起势,群众教育满意度逐年攀升。正如济宁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教育局局长高广立所说,“济宁的教育质量观是全面的质量关,教育质量是济宁教育的生命线,这既要求学生在‘德’上过硬,‘智’上过硬,也要求学生们在综合素质方面过硬,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育人观。”

以“特色”促发展,以“均衡”促公平,当下“优质”、“特色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育人初心已深深融入到济宁城市发展的“血液”之中。

文化热土育一代新人

党建统领推动区域教育转型升级

中华民族对教育的重视,自古有之。故《中庸》有“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之说,《论语》首章即言“学而时习之”,《荀子》开篇则说“劝学”,《孟子》也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重教,是中国文化的特点所在。而作为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济宁尊师重教的风尚盛行至今。从学有优教到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再到教育现代化,从校长职级制改革到保障办学自主权再到集团化办学,这份承载着城市未来和希望的教育事业熠熠生辉,也成为了整个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城市名片。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以及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当前济宁教育改革发展、转型升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教育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短板问题,对此高广立局长将其归纳为“四重”,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任务重、教师队伍建设任务重、学校及幼儿园建设任务重、学校安全任务重”四大方面。“但事业总是伴随着矛盾和困难而生,我们必须直面问题、克难攻坚,才能打开教育改革发展的全新局面。”高局长说。

面对难题,济宁在变革的路上也趟出了一条以党建工作为纲,以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五个方面为线,以20个重点工作项目为抓手的教育改革新路径,以党建领航教育的新思路也为济宁教育打开了教育的新局面。

近年来,在党建的引领下,济宁提出“一纲五线二十目”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完善市、县、学校三级党建责任清单,推行书记、校长“一肩挑”,推广“支部建在级部上、党小组建在教研组上”,将党建工作细化实化,责任到人,并推出了山东省首个《中小学党建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从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学习教育培训等8个方面对中小学党建工作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填补了中小学党建领域规范化建设标准的空白。

在党建引领下,济宁评选表彰了200所党建工作示范校,建成13处党员教育专家服务站,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到85%。预计到明年底,党建工作示范校将达到300所,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将实现全覆盖。

此外,济宁市还加大教育投入,并将扩容学前教育资源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好十件实事重点推进。2016-2019年,济宁全市教育经费总支出649亿元,其中财政教育支出547亿元,平均年增长6.28%。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市资助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8万名,发放助学金及助学贷款10.27亿元。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生每人每天补助1元,是全省唯一实施学生营养餐补助的地级市。2016-2019年,累计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资金8亿元,惠及学生275万名。

2020年秋季,济宁全市56人及以上大班额班级已全部“清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2所、增加学位1.3万个,89所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到位,960所民办园被认定为普惠园,老百姓有了家门口的普惠园。

2016年以来,济宁市化解城镇大班额投入138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316所,新增学位28.3万,新建幼儿园390所,新增学位7.1万个,累计补充教师14500人。职业教育方面,济宁积极开展职业教育高地建设,印发《济宁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并成立了2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8个职教集团,结合全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统筹调整设置专业,截止目前,济宁国家级中职示范校达到4所、19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截至2020年,连续举办18届全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十三五”期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5个。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济宁各项工作出现高质量发展态势。近三年来,700余万学生家长、1100多所学校通过教育民意通服务平台,反映解决各类问题2.6万多条,群众满意度逐年攀升。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应当“ 培养什么人”“ 如何培养人”指明了方向。2016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颁布了《 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同年9月全省启动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在此背景下,济宁立足实际,积极落实“五育并举”,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真正让“立德树人”是回归教育本真,一系列举措的扎实落地,也为整个山东省打造了素质教育的“济宁样板”。

众所周知,济宁是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厚。对此,济宁充分利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支点,用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当下,济宁形成了以“课程开发为载体、课堂教学为渠道、经典诵读为形式、系列活动为平台、专题研究为引领”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路径。

在具体实践当中,不仅创设了国学经典教育“一校一导师”制度,还推出以孔子、孟子主题研学品牌活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了40多个优秀传统文化研学旅行基地,知行合一、以文化人。济宁“孔孟之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此外,高广立局长表示,以前音体美等多学科在很多学校被当做“副科”,再加上音体美学科教师处于边缘地位且相对紧缺,所以导致音体美课程也被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500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教育,如果我们今天的教育还只重视文化课成绩,如果我们的学生除了干干巴巴的几门文化课别的什么都不会,那我们孔孟之乡的教育就没有底气,我们培养的学生就得不到全面发展,就没有和发达城市、发达地区学生平等竞争的实力和能力。”高广立局长说。

近年来,济宁坚持“五育”并举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培养“心红品正,学业优异,体魄强健,审美高雅、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力”的新人为目标,抓短板、强弱项,毫不松懈地抓音体美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尤其在学生体育、美育上,济宁坚持以赛促练、以赛促落实、以赛促提高,并从2018年开始,济宁市每年投入500万元,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艺术大赛,以班级为单位,“一个不落”、逐级比赛,全市近百万学生参与,营造了浓厚的艺体素养比学赶超氛围,真正将素质教育办到师生家长的心坎里。当下,全市中小学音体美素质综合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总数达到120所、居全省第4位,被教育部评为29个国家少年儿童预防近视试验区之一。

在一系列政策的带动下,济宁崛起了一大批校本化、特色化落实五育并举的学校,真正让素质教育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改革路上有力度更有温度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一端连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端连着老百姓对优质均衡教育的殷切期盼。

因此,从2019年开始,济宁市开始实施“办学规范大落实、突出问题大整改、教师全员大家访”为主题的“三大活动”,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家校沟通,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从哪里来?”高局长说,“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是群众和社会评价教育的硬指标。如果质量上不去,学生就会被耽误、家长、社会就会对教育不满意。当然,我们的教育质量观是全面的质量关,既要求学生在‘德’上过硬,‘智’上过硬,也要求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过硬,全面发展。”

一个学生不漏,一个家庭不落。通过每年两轮的11万教师对160余万学生的全员大家访等“三大活动”,济宁市教育局共梳理整改问题1762条。

此外,济宁还于2017年就建设开通了“教育民意通”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建立台账、逐一销号,“察民情、通民意、汇民智、解民忧”,让家长通过便捷的手机、网络在平台上提诉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在平台下解决问题、搞好服务,实现了家长反映诉求的便捷化和干部教师服务群众的规范化。

高广立局长说:“当前,济宁的教育改革发展形成了全面起势的好态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好形势,当然压力和挑战也还十分巨大,我们还要进一步强化党建统领意识,充分发挥党建领航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坚定不移通过整个教育系统的忠诚担当、实干努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如今,诗礼堂前的朗朗读书声,依然在孔庙上空盘旋,穿越千年的儒家文化特质,也将继续浸染整个济宁。未来,将会有一批又一批心怀教育梦想、前仆后继的筑梦人在这片教育热土铺洒教育初心,播种爱的希望,在他们的带领下,济宁教育的天空将更加湛蓝、队伍更优、管理更强、水平更高、发展更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