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前,又遇到了黎光波。
他带着打磨七年、已记录3万多人的《情绪记录馆》摄影项目,首次进入职场。走进了成都市中心的一座超甲级写字楼。
相比以往跨年,人们着急让2020赶紧翻篇的欲望更为强烈。在经历了不平凡的一年之后,前路开启,更需要重新整理和收拾“情绪”。
这一年,社畜、内卷、打工人等热词的出现,背后是职场的广泛焦虑。写字楼,是这份焦虑的装载者,更应该是“消解者”。
2020年尾声,SAC东原中心携手原·美术馆、黎光波·情绪记录馆,共同策划推出了“你全力奋斗的时代——致敬不凡2020”情绪记录馆主题拍摄及展览。
在普遍认知中,写字楼形象及品牌打造往往着力于“高端品质”的宣扬,鲜有“走心”者。相比硬件及服务等干货,“情绪”的关注并非写字楼所擅长的玩法。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案例才更值得关注。
时下,但凡高端写字楼,都在努力彰显服务的“温度感”。何谓有温度的服务?从此次展览中或许可以找到新的注解——倾听,也是一种温暖的彰显。
打破距离
“参观者”亦是参与者
写字楼是“功能性”的空间,向外界沟通更多会聚焦于区位、交通、设计、景观、服务等要素。然而,越是强调高端,越会与人产生距离感。
要讲“温度”,就要打破距离感。
为此,SAC东原中心尝试加强了互动,将艺术展带入写字楼。展览中,“人”成为主体,用关注情绪,走入内心的方式,让展览的“参观者”变成参与者。
展览由位于SAC东原中心1楼大堂和45楼“原空间”的影像空间装置——《看见自己的时候眼里泛起泪水》,以及两个区域的《情绪记录馆》影像单元组成。
1楼以本次展览驻地拍摄的肖像为主要构成元素,包括:“你全力奋斗的时代·影像视频”及“看见自己的时候眼里泛起泪水·影像装置”两部分。在这里,黎光波希望与有幸来到SAC东原中心的人有更多的关系与深度对话;
45楼则以《2020·回到武汉·情绪记录馆》为主要展出内容,希望让观者从一些影像中溯源或了解这个特殊时代的开始,并以此去感受、去期待这个时代的未来。
活动的参与者有大楼租户的员工、保洁阿姨、便利店小哥、快递员……他们都与SAC东原中心有着各种关联。黎光波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人情绪的真实瞬间。一张张影像中,我们看到了2020刻在他们脸上的“印记”,有泪水,有笑容,也有对2021的期待。鲜活真实的面孔,最能激发观者思考,引起共鸣。
直达心灵的碰撞,才是“温度感”最好的体现。
展览过程中,装置上的肖像作品在不断的更新和补充。这个“更新”和拍摄过程,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以往,写字楼大堂即使悬挂再名贵的画,可能也很难激起你的关注。而,当展览中有你,或者身边的同事出现,一定会吸引你驻足,并且成为办公室新的话题。
写字楼与人的“距离”也更近了。
改变角色
用“倾听”取代“输出”
《你全力奋斗的时代——致敬不凡2020》情绪记录馆的拍摄,依旧是通过访谈记录的方式进行。
善于挖掘内心的黎光波,以最真挚朴实的沟通与受访者交流。2020,你最开心的事情?遗憾/难过的事情?对2021的期待?问题并未局限于职场,而是关于这一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一年,有人脱单,有人新房装修好了,有人重新开始写作;也有人经历分手,经历同学和同事的离开;还有人正在为小孩子读书的事情发愁……
生活各有不同,但境遇总有相似。在别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的人生。整理情绪,是为了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
相比其他空间,写字楼集纳了城市更多元的情绪。如果把他看做是一个巨大的硬盘,这里存储着城市中坚力量最丰富的情绪样本,有成功的喜悦、有经历挫败的迷茫,也有面对未知的惆怅。
情绪记录馆的拍摄互动,让写字楼转换了角色。用“倾听”取代了单向的“输出”,给到职场人一次表达和宣泄情绪的机会。
倾听,是尊重和理解,是更高级的温暖。
唤醒期待
迎接更好的2021
“打工人”的出现,是对丧文化的反击,是一种乐观的自嘲。
与“打工人”最接近的空间,SAC东原中心用情绪记录的方式与他们对话,是为了引发思考,也为了唤醒对未来的期待。
此次展览,黎光波在“肖像系列”创作中,以写字楼内部空间为背景,以“光影”的奇妙组合去展现每一位职场人的内心世界。黎光波常说:世间一切,尽在脸上,但又不全在脸上。情绪记录馆,所展现的便是“尽在脸上”的真实反馈;而“肖像系列”则是“不全在脸上”的内心投射。
这组作品,是需要和受访者深度沟通。基于黎光波自己的感受,结合受访者的内心去共同创作,展开关于未来的想象。
最后,我们结合一段视频去感受来自情绪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