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很高的疫苗玻璃瓶材料“中硼硅玻璃”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要求很高的疫苗玻璃瓶材料“中硼硅玻璃”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

时评/三杉 图/来自网络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

目前国外疫苗瓶宣布告急,我国能够生产120亿只。

瓶身耐水性越强、性能越稳定,瓶内的疫苗质量也就越可靠。中硼硅玻璃就因其耐酸碱侵蚀,有较强的抗冷热冲击性,化学性质稳定,是市场上主流的疫苗瓶材料。

专家称,我国的疫苗瓶大致分为西林瓶和预灌封两种,前者需要用注射器抽取,后者是由玻璃瓶、药物推杆等组合,可实现直接注射,二者均采用中硼硅玻璃。

国家推荐使用中硼硅玻璃作为包装容器,从而推动了行业包装材料升级。

药品的质量离不开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为避免容器与疫苗相互作用,疫苗瓶材料的选用就有很大的学问。中硼硅玻璃——这个疫苗瓶背后的重要材料,渐渐走进人们视野。

药用玻璃因其长效安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医药包装领域,一直被作为水针剂及冻干粉类药物必选的包装材料,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全球药用玻璃市场规模约150亿美元,5%左右增速,西林瓶、安瓿瓶占比接近50%。

国内玻璃瓶年产量800~1000亿支,其中注射用玻璃瓶产量600亿支左右,约20%的药品对玻璃材质要求较高。

生物制品、偏酸偏碱类注射液可能会腐蚀玻璃,因此对玻璃材质有更高的要求,注射液中约20%左右属于此类,是最有动力替换玻璃包装的一个品类。

粉针临用前溶解,由于需要低温冷冻干燥,对瓶子的抗冻性能、导热性能要求较高。对冻干效果要求一般、产品售价较低的抗生素类产品对包装材料价格比较敏感。

用于盛放口服液、药片等,药品不直接注射入体内,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可以不使用中硼硅玻璃。

全世界生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为数不多,但中国企业位列其中。中国企业虽然进入相对晚,但也掌握了相关技术。

中硼硅玻璃投入大、精度要求很高,制造出一个高品质的玻璃管,不仅需要过硬的材料技术,还要有精密的生产装备、品控体系等等,是对企业综合制造能力的考量。

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管制。前者通常是玻璃液通过模具一次成型,做出瓶子相对管制工艺较厚;管制工艺中的拉管环节要将玻璃液拉成细长管,难度尤其高,目前全球掌握拉管技术的企业不在多数,不少国内企业发力中硼硅玻璃制造,并取得一定成绩。

从早期的钠钙玻璃、低硼硅玻璃到中硼硅玻璃,我国药用玻璃产业不断升级,中硼硅玻璃技术不断成熟。

一些国内企业分别攻克模制、管制两种工艺,有的实现产业环节可控。

专家认为,中硼硅玻璃逐步替代低硼硅玻璃是大势所趋,国内企业将迎来机遇。持续研发创新、不断提升工艺流程严谨性等,中国的中硼硅玻璃产业将加快迈向高质量。

由于外企看重中国市场,老牌药用玻璃企业也陆续在国内建厂,成为国内产业链的一环

比如,肖特玻管在中国建设中硼硅玻管工厂,预计2021年上半年可从该工厂为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样品进行合规认证和逐步实现本地供货。

中硼硅玻璃在过去受到国外的“卡脖子”威胁,不断地涨价、拖延交货时间,如今不但有外企看中中国市场在中国建厂,再加上中国本土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中硼硅玻璃在中国制造之路越走越宽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