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师|枣庄市第八中学高庆堂: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生成长负责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界面新闻、澎聚传媒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龚凡畅

摄影 | 王金奎、刘红朝

高庆堂,是一位有趣的老师,他讲的课也十分有趣。他为人亲和、语言幽默,每当他踏入课堂,他的学生总是满怀期待。

高庆堂不仅讲的一堂好课,还有一手山东快书的绝活。“打竹板,走上台,谁听节目快快来。”他时常在他的思政课上将竹板打的啪啪响,引得学生兴趣盎然,这是他的一面;有时他也会给学生讲一些故事,甚至不惜揭开自己的伤疤展示给大家,这是他的另一面。当我们问起,他告诉我们,就像思政课讲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同时矛盾也是对立统一的。美好的事物,学生要了解,但也要让他们观察到事物的另一面,并学会如何与这些矛盾安然相处。高庆堂有趣,但不仅是有趣。

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课就是这样一门培育的艺术。在高庆堂数十年如一日的耕耘中,但愿我们能看到有一天,他埋下的每一颗希望的种子,都能长成学生心中希望的样子。本期齐鲁名师,让我们一起走近枣庄市第八中学高庆堂。

教育,超越考试

高庆堂很喜欢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学生离开学校多年,把所学的知识忘掉,剩下的才是教育。”这就是终身教育,也是高庆堂一直追寻的教育。为此,高庆堂提出了“只有超越考试之上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但这并不代表高庆堂对应试教育的全盘否定,他认为,要超越考试,首先就要正视考试。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教学,特别是高中教学,不可能回避高考,相反,也只有通过高考,使更多的学生考入大学,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只有超越考试之上的教学才是真正的教育”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庆堂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量课程资源的整合工作,试图通过对学生认知习惯的摸索,建构出适合学生的,同时满足教学和育人的新型课程。

高庆堂说:“我打破原有教材的篇章结构,实行主题性大单元课程,利用思维导图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我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排列顺序,以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为主体,围绕主体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知思维,这种整合不仅有利于高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他说,他理想中的教师,一定还是学生的领路人。

教育,激发兴趣

喜欢挑的担子不沉,在高庆堂的教育思想中,兴趣是一个核心点。

“如果把思政课当做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愿意去接触它,这样课下不需要很多的功夫,政治就能学的如鱼得水。”高庆堂继续说,“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很有价值。”

郑也夫说:“兴趣是在生存中,在进化中获得的一种东西。”兴趣,时刻发生,它发生在课堂上,更存在于生活中。一个确定兴趣起源的发现过程,也是追寻自身安身立命之本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专注于眼下的思政教材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高庆堂不仅将“诗和远方”带到了课堂上,还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这样的方式,给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威廉·戴蒙认为,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问“学生在学校里做的事情”和“更远大的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他的研究中,这一点很少被老师提到,也因此造成了学生的“空心感”。为了破除这种空心感,高庆堂将美好远方装进了课堂,呈现到学生眼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当下把握自己。

教育需要融通创新

“同学们,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一曲‘潍坊风筝’!”

在潍坊执教时,高庆堂再次熟练的打起了竹板,唱起了山东快书。实践证明,这样的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这堂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当他唱完,下面的学生向前倾着身子,争着回答高庆堂的提问。

山东快书是一种地方传统曲艺形式,以说唱为主,语言节奏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可随时演出,高庆堂山东快书的内容,朗朗上口,但坚实而有力。竹板响起的时候,其他的声音减少了,这里面似乎有一种直接的力量,能影响到台下的每一个听众。

高庆堂介绍说:“我将山东快书导入教学,不仅从形式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山东快书的文字材料,有些还是当堂课问答题的背景材料,因此无论从老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把山东快书导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奇妙无穷。”

“实践证明”是高庆堂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在他眼里,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后都要落实到成果上。在教育中,这种好的变化可能是悄悄发生的,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需要一盯到底,为什么高庆堂会说自己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文化持续的温润下,学生的积累可能一点一点增加,生活可能一点一点变好。

教育是双向互动

2019年的教师节,高庆堂像往常一样来到学校,突然手机响了一下,是条短信。

“尊敬的高老师,教师节快乐。”高庆堂内心一暖,继续往下看。“当年,在您的政治课堂上,您围绕着知识主题,展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综合探究,这给我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多少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每当我工作的过程当中,我总是在思考,我今天的工作是什么?为什么要干这项工作?怎么样才能把工作干好?正因如此,我的工作非常出色,感谢您,高老师。”

高庆堂说,这并不是第一条来自学生的感谢,每当他收到这样的感谢,他都知道,自己的学生成长了。教育者和学生,本就是很微妙的关系,终身发展的需要,也真切的落在每个人身上。“是他们坚定了我的信念和决心。”坚定了高庆堂把“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这一理念,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终身遵守的原则。

这份坚持,让更多学生在高庆堂的影响下茁壮成长,也让高庆堂获得了许多来自外界的肯定。27年的执教生涯,高庆堂被冠以“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教育创新人物、山东省学校思政课年度人物、首批齐鲁名师领航工作室主持人、“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等一系列荣誉,面对这些荣誉,高庆堂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让我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学生更喜欢上政治课,这是我最高兴的地方。”高庆堂说。

说起自己与学生,高庆堂有许多难忘的经历,但其中有一堂课,最令他难忘。

高庆堂告诉我们,当时班里其他同学都在写作业,有个学生突然站起来,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老师,您所讲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鸟类返祖现象该如何解释呢?”面对这位同学突然的质疑,高庆堂一时也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本想让其他同学破解难题,可班里无人回应。

“这位同学既然提出了这个问题,那自己对问题肯定有更深的思考。”高庆堂心想。

“你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那能不能请你解释一下,这里面的联系?”

“老师,我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鸟类返祖现象,是事物运动变化过程某一阶段或个别现象,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是从事物变化发展的总趋势而言,二者并不矛盾。”

学生的这个回答,高庆堂今天回想起来,依然深受触动,他说那一堂课改变了他的教育思想。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开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庆堂说,那天学生讲完,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知道当时的高庆堂,有没有想起学生时代求知若渴的自己,教育这条纽带,似乎就这么把两节相隔几十年的思政课连在了一起,这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位学生,也送给这位老师。

行走在教育的原野,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该如何前进,又该前往哪里。面对未来,高庆堂形容自己“是为教育而生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他只能奋勇向前。高庆堂说,“虽然我知道我离下一个目标的差距还很远,但‘吾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因为世界上本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而高庆堂爱每一片树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