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以为爸爸欺负妈妈,拿着拖把教训爸爸,妈妈被小暖男感动了

文/可馨育儿

我们之前看网上冲浪总会特别感慨,但是网友们刷到了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家暴”事情。这件事情本身也是很有意思,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在那打打闹闹。这时候家里的两个小朋友看到妈妈被爸爸欺负了,这时候两个小儿子纷纷冲上去拎着扫把帮助妈妈。

这个视频被发到网上之后,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小男子汉真的太可了。这么小就会保护妈妈真的太暖心了,这真的让人看了觉得暖暖的。

明明就那么小的小孩子却隔着屏幕让人唏嘘,这个视频爆火之后也有很多网友评价:“小朋友真可爱就知道保护妈妈了。”也有网友却提出了很多质疑的声音说这样是不是影响孩子对父母的尊重。

其实这视频本身也就是好意,只是没有想到会引起这样争论。那么今天我们来分析下为啥。

一、伴随孩子成长的是母亲

在一个家庭中,很多时候都是母亲扮演着在家相夫教子,父亲在外赚钱养家的责任。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陪伴孩子成长最多的就是母亲。

母亲从小照料着孩子的吃穿住行,哄孩子,教孩子。这样让孩子们心中母亲地位是最高的,本身孩子就是天性纯良。谁对他好,他自然也要对谁好。

可能我说这话有些人就不太乐意,说男人也要赚钱养家,但是平心而论站在孩子角度想想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对孩子关心的确不够?

这时候我就想到我小时候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小时候我爸爸忙于生意也没空管我。我妈妈在外工作,我就基本被放养状态。大概上二年级时候我数学考了惨绝人寰的18分。当时在外工作的我妈听到这事都傻眼了。于是毅然决然辞职回家带我了。

在我童年记忆之中,都是我妈妈管理我生活琐事,而我爹经常就是回来急匆匆扒拉两口饭就离开了。一般有啥事我也会和我妈说。

然后大概是我读高三那一年,我妈妈生病了,就不能开家长会。于是我爸爸就勉为其难答应了。其实这真的不是啥大事。就是让我和我妈打死没有想到的就是,还没去多久,我爸爸电话就打过来了。他在电话里问我妈妈:“咱们女儿初几来着我忘了。”

我妈妈当时差点晕倒,对着电话另一端我爸爸咆哮道:“什么初几?你女儿今年都高三了!高三了!”

挂了电话后我妈妈表示她可能猜到我爸爸不知道我哪个班级,但是她打死想不到连我现在读高中,还是最关键的高三他都能给忘了。

当时知道这事的我内心也是无可奈何,我知道我老爹不靠谱,但是没想过他这么不靠谱,你说我老爹不疼我么?这也是不可能的,有时候我爸知道我没吃饭生意上事也交给别人回家给我做饭。

有些事真得让人哭笑不得无可奈何。

二、家庭的和睦

其实看到很多人说这样会不会不尊重父母,就是怎么说呢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觉得在这样的画面中,我看到的是父母关系融洽。父母平易近人愿意和孩子亲近。

可能在传统的观念之中,父母是长辈,我们要做到尊卑有序。其实这是一个好传统,但是很多事情过犹而不及。而且伴随着现在育儿得越来越科学。我们现在家庭相处模式应该是与传统文化相互融洽。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能看到孩子和父母之间相互谈心,相互打闹。但是也尊敬有礼。这才是传统和现代相撞的最好模样。

在这一个视频中我们能看到。孩子并不畏惧父亲,而是努力保护母亲。我想在平时生活中的父亲也是一个性格很好愿意和孩子们开玩笑打成一片的。

而且在视频之中我们能看到,这一位父亲和母亲打闹后被孩子追着打也是笑得无奈一脸宠溺。我想这样家庭关系是很好的。父亲和母亲的关系特别融洽。对孩子也有很好的耐心。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值得羡慕事情。

我就想到我曾看过的一个案例,父亲曾对儿子说过:“你现在是一个真正男子汉,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保护好妈妈。哪怕爸爸欺负妈妈,你也要保护妈妈。”

其实简单几句话却能够猜想得出,父亲对孩子的教育。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个视频背后的父亲是怎么教育两个孩子的,但是我觉得平时这个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特别好的。从小就教孩子自己是一个男子汉要保护好周围人。

虽然两个孩子冲上去保护被“家暴”的妈妈很萌,虽然孩子们还分不清夫妻之间的打打闹闹。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小的身影却有着大大的光芒。

三、小孩子萌萌的

孩子这两个词语伴随着就是两个让人是两个极端,孩子我们第一反应都是可可爱爱,萌化人心。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熊孩子事情,孩子这个词语好像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甚至有时候听到家里会来孩子时候第一想法就是拒绝,生怕这是熊孩子。曾经我弟同学找我弟弟玩,那时候我在睡觉,我迷迷糊糊听到我弟喊:“你们不要动我姐姐东西。”

那一瞬间我就吓醒了,只见我弟弟有些怒意看着自己同学,而他们手上是被他们撕碎的隐形眼镜,还有被铅笔戳碎的粉饼。

那一瞬间我就觉得我脑子嗡嗡的,我弟弟同学看我脸色不太好立刻离开。空留一地狼藉。我只能默默收拾默默心疼。

可能就是因为熊孩子事情,当我们看到乖巧的孩子时候总会多几分喜欢。

视频中小朋友萌萌的地方就是,冲上去保护母亲样子时候真的特别暖心,而后得知父母只是闹着玩的时候一脸手足无措。

我想也就是因为这样戳中大众心理,让人不由疼惜。

孩子这事走红网络,伴随是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教育和欣慰。

图片来源网络,只供想象,图文无关,侵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