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校 | 东营市春晖小学:在“共生教育”践行中提升办学质量

山东有各类学校3.77万所,各类在校生1989万人,教职工150万人,其中不乏有许多优秀的教师、校长,还有培养出许多国之栋梁的名校,为了宣传典型、表彰先进,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凤凰网、界面新闻、澎聚传媒共同发起“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高端访谈”系列活动。通过名校巡礼、名师访谈、对话名校长系列主题活动,从济南启动,16个地市巡礼,充分展现各地市各高校的发展历程,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成果,发掘办学治校的先进理念,积极打造齐鲁名师、名校、名校长这三名工程、三名品牌、三名亮点。

待16个地市访谈结束后,将“围绕总结示范新成果,服务山东教育新发展”,做好活动成果的提炼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把“一枝独秀”变成“满园春色”,让高端访谈活动成为响当当的教育宣传品牌。

作者 | 郝文飞

摄影 | 王金奎、刘红朝

“土厚水深,居之不疾。土薄水浅,其恶易觏”。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拥有“东方湿地之城”之称的东营,不仅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还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驻地。东营市春晖小学就是在这片土地上建成的。学校以“明德致成,和谐共生”为价值追求,以“共生教育”为发展目标,重视育人文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创新,坚持“师—生—家长”互助协同教育模式,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在春晖小学,学生们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下,找到自己偏爱的或优势的课程进行学习,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本知识的学习不再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放飞自己的理想。正如校长王爱东所说:“办学,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每个孩子的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让每个孩子的成长根植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点点滴滴当中。”

本期让我们一同走进全国文明校园、山东省文明单位、省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东营市春晖小学,去领略这所沐浴春晖、共生育人的新时代学校。

让每个学生沐浴春晖,共生共长

东营市春晖小学创建于2005年,地处东营市市政府驻地,是一所五年制公办小学,占地40亩,建筑面积16400平方米。学校有48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112名在编教师。其中,省市区级教学能手和名师名校长共计三十人,市级骨干教师二十六人。在近几年的不断发展中,春晖小学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和教育风格,受到业内人士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这是语本《孟子·尽心上》中的一句话,春晖小学“春风化雨,晖光日新”的办学理念便是出自于此。从创办学校起,春晖人这些年从未停止对“春晖”二字的解读和学校教学理念的探索,摸索出了“春风化雨,晖光日新”的涵义。校长王爱东对办学理念给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春风化雨’就是‘有如时雨化之’,意思就是像春风春雨那样播撒下来,学生就像植物得到了滋养,得以健康成长。这是植根于每个春晖人心底的教育愿景”。

“春风化雨”强调“以人育人,有教无类,润物细无声”。学校重视教育者的内在修为,关注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天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孩子以温暖的教育。王爱东校长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春晖小学对这一办学理念的践行,“我们把学校看成一个葵学园,孩子们像园里的葵花一样,在春风的滋润下茁壮生长。葵学园的每一朵小葵花都是美好鲜活的,我们就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孩子进行对话互动,潜移默化中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共生课程

发掘每个孩子成功的可能性

基础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青少年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近些年,“共生教育”在教育界开始流行起来。东营市春晖小学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逐步探索出适合自己学校独有特色的“共生教育”。校长王爱东介绍到:“学校的‘共生教育’以自主协调、共生合作为培养目标,依循‘尊重多元、活动生成、共生共长、协同发展’的价值追求,聚力于深化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校本实践研究。”通过“共生教育”改革和校本实践体系的构建,学校发展了育人文化,优化了课程设置,在创新教学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治天下来者,以人为本”,教育工作同样要重视“人”。“共生教育”的基本活动主体就是“人”,即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帮助他们在既有基础上获得最大最优的发展可能。学校在建设校本课程的时候考虑二十一世纪对孩子能力和素养的要求,经过分析找出学生培养的五个维度,顺势提出了“5+5”复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春晖小学推行“通过多元智能而教”的课程改革模式,将学校课程进行梳理和重构,设立了八个新的学习领域:语言与文化,数学与科学,人文与艺术,公民与修身,体育与健康,课程辅助活动,心理与职业辅导,信息技术。在具体课程设计上,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交互,理论与实践结合,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学校课程打通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孩子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作为一个小公民去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

荣获“山东省省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的春晖小学在书法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恰恰就体现出共生课程的优势。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春晖小学开设书法课程,举办书法比赛,培养了一大批“小书法家”。书法特色在文明校园展播平台上展示出来后,受到许多学校的关注,一家西班牙华人学校在“寻根之旅”夏令营期间,特地前来学习交流书法技巧。此外春晖小学在每年春节前夕举办“中国人过中国节”书法撰写春联活动,作品完成后送给一些孤寡老人和养老院,为他们送去一抹年前的温暖。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这使孩子充满幸福感,我作为校长也对他们为社会和国家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王爱东校长自豪地说道。“共生教育”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重建的课程体系也需要搭配一套新的考核方式,春晖小学的学期考评并不像其他学校那样仅仅通过一张试卷来判定。学校推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6+1+X”光谱评价体系,让孩子在各自的优势上得以发展。学校采用“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的方式为孩子的个性化学习提供评价标准,同时在学生素质发展测评手册和学生光谱评价数字平台上记录下学生个性化成长情况。

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教学的深度、广度,让学生不仅提升学识水平和学科能力,更能探索自身个性特点,使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被发现,这才是基础教育真正的意义。

“师—生—家长”协同共生、联动育人

“身教重于言行”,教育者在工作时应做到言传身教,做到“树人先树己,树己先立德”。在春晖小学,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春晖小学重视师资力量的培训,组织教师团队学习,催生教师专业发展内动力。同时,学校搭建平台,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载体。

为科学系统地研讨教学方法,学校成立了两个学术组织机构。教师发展研究院创新教研方式,争取培养更多名师,而课程教学研究院用于开展团队日常课程研究工作,从学生的角度探寻课程设置的方式。不同学科教师间交流协作,分享教学经验,择善从之。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被春晖小学纳入协同管理体系。王爱东校长坦言:“在学校的“共生教育”方面,除了‘生生共生’、‘师生共生’,另外也很重要的就是“家校共生”和“家校社”协同。”学校构建的“师—生—家长”互助协同教育模式立足于“家校社”创意联合委员会,鼓励家长相互学习交流,以此来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也拓展了家校交流沟通的渠道。

家校社还常举办一些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例如,“请进来”活动会邀请一些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作为志愿者来学校给孩子上课,“走出去”活动会带着孩子访问周围社区,体验家长不同岗位。还有一系列亲子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促进了亲子关系,更利于和谐家庭氛围的养成。

春晖小学虽然是一所建校不到20年的学校,但在快速发展中找准了定位,探索“共生教育”的实践方法。从最初设计规模24个教学班发展到如今的48个教学班,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共生课程受到很大挑战。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接受个性化教育,发挥他们最大的优势,学校尽可能升级改造空间,把教室墙壁打开,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等到教室的隔断关闭时,学生又能在独立的空间里安静的学习,这就是大家共生协同学习的一个空间。春晖小学的共生理念贯彻到了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指导着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我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把我所经历的每一所学校创办成学习型组织,让每一个孩子、每一位老师氤氲在自主、自动、自新的氛围中,实现自我成长。”这是校长王爱东的梦想,也是春晖小学一直以来的教学目标。在“共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春晖小学注重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培养出一批批具有民主性、个性化的复合型春晖少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