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选举制度需与时俱进作出完善

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供图/视觉中国

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新闻发布会采用网络视频形式进行供图/视觉中国

3月4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了大会议程和相关安排,并回答记者提问。本次大会3月5日上午开幕,11日闭幕,会期7天。张业遂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实有代表2953名,目前已有2907名代表向大会报到。张业遂表示,大会将以网络视频的方式组织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中外记者采访全部采用网络、视频、书面等非现场方式。各代表团设立新闻发言人,各代表团驻地设立大会新闻中心视频采访室,积极支持代表接受视频采访。大会新闻中心网页将向中外记者提供大会主要文件的中外文电子版,并将及时发布有关会议日程、记者会采访活动时间等具体信息。会议期间将采取必要的疫情防控措施。大会将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秉持务实高效、风清气正的会风。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

一、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二、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三、审查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四、审查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五、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修正草案)》的议案

六、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的议案

七、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八、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九、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十、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答记者问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是张业遂第四次以全国人大大会发言人身份在全国两会人大首场发布会上亮相。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四次亮相全国两会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张业遂共计回答了来自中外记者的38个问题。其中,2018年、2019年均为11个问题,2020年和2021年都是8个问题。除了人大立法监督工作、国防开支等必答题之外,今年他还回应了香港选举制度、中美关系等热点问题。

人大立法工作

去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

当被问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去年立法工作的重点时,张业遂介绍,去年人大工作的特点是任务重、要求高、节奏快。关于立法工作,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作出相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包括制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修改动物防疫法等。二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包括制定生物安全法、出口管制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海警法,修改国防法,审议数据安全法草案。三是为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法律保障。采取“决定+立法”方式,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四是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包括制定长江保护法,修改专利法、著作权法,审议乡村振兴促进法草案、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五是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直接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包括编撰民法典,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审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反食品浪费法草案。

新冠疫苗

中国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标

“促进疫苗在全球的公平分配和使用,特别是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用得上、用得起安全有效的疫苗,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谈到新冠疫苗时,张业遂表示,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支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多支疫苗在境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4支中国疫苗获得一批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或附条件上市批准。目前,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向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

张业遂说,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疫苗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目前已经进口或正在商谈进口中国疫苗的国家有40多个,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家药监局对疫苗质量实施严格监管,疫苗研发企业始终严格依据科学规律和监管要求,依法合规推进疫苗研发。

张业遂强调:“中国开展国际抗疫合作,不是为了谋求地缘政治目标,也从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是为了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希望更多有能力的国家行动起来,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贡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在谈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张业遂表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

张业遂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张业遂介绍,我国共有五级人大代表262万多名,包括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的代表。其中,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94%,是由选民一人一票选出来的。代表们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心声,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通过人大制度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确保人民权益得到实现和维护。

此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到目前为止,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75件、行政法规600多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实现了有法可依,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最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香港选举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其中一项是要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对此,张业遂介绍,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从宪制层面对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关于这项议程的具体内容,请关注后续会议情况。”张业遂说。

乡村振兴

不存在中国刻意选择了一个低脱贫标准的问题

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扶贫标准问题,张业遂回表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关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维指标,它既包含人均收入指标,也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

“有关部门在制定中国扶贫标准的过程中,参考了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贫困标准。有关部门还专门邀请世界银行反贫困专家组进行了深入研讨。总的看,中国的脱贫标准符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世界银行2015年确定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整体也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绝对贫困线。”张业遂说,从时间上讲,中国的要早于世界银行2018年提出的新标准。所以不存在中国刻意选择了一个低脱贫标准的问题。

脱贫攻坚虽然取得全面胜利,但中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国防开支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韩联社记者提问,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国防支出持续增长,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产航母“山东号”已交接入列,歼20等先进装备已列装部队,今年中国国防支出会不会大幅增长?中国军力发展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对此,张业遂回应,中国的国防开支总体上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保持国防开支适度稳定增长,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履行国际责任义务,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

“中国的国防开支是公开透明的。每年的国防开支预算都纳入国家预算草案,由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中国在2007年参加了《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国防开支的基本数据。”

张业遂强调:“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关键要看这个国家奉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对外开放

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 现在跟过去一样重要

在对外开放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强调要更加重视扩大内需、扩大内循环,去年底中国陆续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了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等。对此,张业遂强调:“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跟过去一样重要。”

张业遂说,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同有关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矛盾。张业遂说,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加大制度型开放的力度,继续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美关系

中美两国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

张业遂曾担任过中国驻美大使。发布会上,美联社记者就中美关系问题提问。张业遂表示,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方一贯主张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我们认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国家,不仅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张业遂说,和平共处的关键是相互尊重,包括尊重彼此历史文化传统,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各自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断供、脱钩损人害己,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张业遂说,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抗疫、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广泛领域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共同努力,以两国元首通话为契机,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李泽伟 张夕 统筹/刘晓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