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关于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公众应急保障能力的建议

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及时救治条件、提高急救能力已成为公众急切期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突然心脏病猝死、运动后猝死、食物误吸后窒息等事件时有发生,全民急救知识的普及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创造及时救治条件、提高急救能力已成为公众急切期盼。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科技学院校长杨雪梅:关于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公众应急保障能力的建议

然而,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缺乏,急救技能严重不足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公民急救知识普及率相对较低、自救互救能力较弱、风险预判能力不足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心源性猝死总人数约为每年54.4万,在医院以外发生率约为47%,由于国民普遍缺乏猝死急救知识和基本技能,心脏性猝死的抢救成功率不足1%,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为9.8%),很多出现心脏骤停情况的人因得不到有效的急救而失去了生命。这一数据的背后,折射出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教育的滞后,据统计,我国应急救护技能普及率仅有不到1%,而在法国达到40%,德国达到80%。在美国,接受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数超过7000万,接近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日本在公共场所安装AED急救设备的覆盖率达到80%;澳大利亚急救知识从娃娃抓起,40%的人口具备基础急救知识。亟需加强我国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广大民众自救互救能力。

我国应急救护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认为急救是专业医护人员的责任,对急救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比较淡薄,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专业医护人员,出了事故打120即可,认为没必要全面学习急救知识;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二是对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不会施救。缺乏应急急救知识,导致很多人“不会救、不敢救、怕错救”,参加过普及性培训的人,对自己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使伤病患者失去了“黄金”抢救时机;也有人由于不懂应急急救常识而在慌乱之中采取了错误的施救方法,导致伤病患者的二次伤害。三是公共场所应急救护器材缺乏,无法施救。虽有施救者,但无施救设备,公共场所心肺复苏急救设施配备率较低;特别是自动体外除颤仪,体外除颤器配备少而且不均匀,应急救护器材的投放上严重不足;对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存在漏洞,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责任制。四是急救培训体系不够完善,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针对公民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及急救技能的教育培训,一般是以科普教育形式为主,大多通过各类媒体宣传、主题活动下基层、进校园以及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没有专用的教材,缺乏专门的师资,培训内容分散,覆盖人群有限,没有掌握范围和标准,缺乏仿真环境下的实操实训,花了不少钱,但并没有达到实效;在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农村等,因为与生产、生活和学习有时间和精力的冲突,很多人不能接受全面的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危急时刻,与时间赛跑,就是与死神赛跑。当意外伤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实施应急救护的主体往往不是医护人员,而是伤病员自己、家属或是现场目击者。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提高公众急救能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也是提高国家综合应急能力、建立和完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为此,建议:

1.制定急救技能培训专项计划及保障机制。政府相关部门把普及应急急救知识、举办急救培训宣传、推广自救互救技能作为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作为惠民措施,进行专题研究,建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制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全民应急急救常识普及工作。制定公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多方协调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公共场所急救设施配备率,加强对应急救护设备的管理、使用和维护。

2.构建立体化的急救技能培训体系。明确学校的急救技能教育的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中小学校定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培训师生掌握急救技能,并通过他们把这种应急急救技能普及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明确培训重点内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加强公共场所中固定人员急救知识普及和急救技能培训,纳入岗前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包括警察、列车员、公交车和出租车(专车)司机、教师、建筑施工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一线人员的应急急救技能。

3.加强急救技能模拟仿真教学与实践。充分发挥医院、高校、卫生类高职高专的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优势,建设一批标准化的、与教程相匹配的模拟场景科普教学基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模拟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院前急救真实场景,建立集合科普、培训、游戏、实践的新型教学方式,统一学时、统一教材、统一师资、统一教具、统一颁证,实现规范化培训。

4.构建急救技能大培训、大宣传格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明确卫健委、红十字会、医疗机构、学校等各方主体责任,发挥部门合力,实现规模化培训;建立和培养热心于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工作的志愿者队伍;不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小区、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通过“世界急救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活动,通过电视、网络、微信、抖音等媒介广泛宣讲,树立“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意识。在合适的公共场所开展救护培训和救护技能演示,举办急救演练活动,提高民众自救互救意识,让急救成为每个公民受益终身的技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