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NO.1860-改变历史的道路
作者:斯文的樊学长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听到枪声就跑的是平民越共,不跑的是训练有素的越共”,这句电影《全金属外壳》中的经典台词,成为那场冷战中最荒诞而残酷的战争中,一个比现实更现实的注脚。
然而战争不欢迎人性
(莱纳,好好坐着不要乱动 图:《全金属外壳》)▼
所谓越共,狭义上指的是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虽然他们以cosplay树木闻名,但这些士兵和武器不会无缘无故从丛林中长出来。打不完的游击队员除了人心所向的因素,也需要一个将他们纳入组织的自变量,那便是从北越渗透来的越南劳动党党员。
青纱帐里逞英豪
(南下的越共游击队,图:wiki)▼
同时,想要击败武器先进的美军及其盟友,单单依靠游击队显然是不行的。事实上,依靠其他共产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到临近战争结束时,北越的军队也是相当现代化的。
比如苏联就派出了支援(当然,不止苏联)
(图:wiki)▼
不论人员渗透,或是后勤补给,都需要物流条件作为支撑,在无法利用国内交通线的情况下,一张通过邻国领土的道路网,成为了决定越南战争战局的关键,这便是胡志明小道。
我们越灵活,敌人就越被动
(图:wiki)▼
特殊的地缘
红河三角洲土壤肥沃,降水充沛,拥有很好的农业条件,是越南领土中最核心的地区,也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龙兴之地;中部沿海地区是占人的故地;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则是柬埔寨主体民族高棉人的故土。
19世纪初的中南半岛
胡志明市的所在在那时还是高棉人的地盘▼
越南早期历史受中国影响较大,一方面数次被中央王朝纳入统治,成为边陲地区,另一方面,与中国更加频繁的交流也让越南人相较于周遭民族获得一定技术、制度、社会组织方面的优势。借助这些优势,越南经过近千年时间的发展和扩张,成为东南亚的一大霸权。
中原王朝最后一次控制越南是在明朝了
此后越南开始突破占城这道门槛一路向南▼
横断山脉及其余脉形成了中越之间天然而模糊的地理边界,崎岖的长山山脉则限制了越南的向西扩张的可能,以至历史中,京族和越南政权的扩张主旋律是向南,并成就了今天极其狭长的领土形状。
越南南进到湄公河三角洲是巨大的地缘胜利
对于柬埔寨的高棉人来说,则是惨重的失败
(底图:shutterstock)▼
红河三角洲开发较早,是越南最为发达、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同样拥有密布的河网作为灌溉水源,而且平原面积比红河三角洲更为广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中部沿海平原则过于狭长,与南北两个整块的平原区相比,只能扮演走廊的角色。
不过虽然中部沿海多山而平原狭窄
但也因此良港众多,比如著名的金兰湾(海军基地)
(越南-金兰湾,图:NASA)▼
如此一来,越南领土的人口密集区域呈现出两个中心、一条走廊的哑铃形态,这显然并不利于大一统的局面——南北两大平原若形成分离势力,很容易形成两强并立的局面,南北越就是一个例子,与这种状况类似的还有利比亚(虽然两国环境迥异)。
虽然东南亚与北非环境迥异
但两个权重相似又分立两端的地理格局
一旦发生内战很容易难分胜负
(底图:google map)▼
正因如此,被称为中部高地的地区在区位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控制它,可以确保南北之间的联系不被轻易打断。
确实是沿海平原做薄弱的环节
也是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交界所在
(底图:shutterstock)▼
而长山山脉作为地理分界线,也并不仅仅存在山峰和山脊。长山山脉中的数个山口成为越南向西渗透的传送门。这些山口间存在着穿越老、柬两国再回到越南的传统山路,成为三国人员、物产、文化交流的通道。
当然,这些山口与我们印象中那些巨大的险关不同
虽然相对低平,但丛林地形也并不那么容易通行
(图:google map)▼
这些山路能维持贸易往来,同样也可以运输军队。面对更为强势的越南政权,老挝与柬埔寨的地方势力往往难以招架,越南在古代历史上数次统治过如今老挝和柬埔寨东部的领土,“南天小中华”并非浪得虚名。
如果西方殖民者没有打破东南亚的历史进程,这两个国家恐怕还将继续被越南鲸吞蚕食。而即使经历了殖民,越南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力也一直持续到现代。
法国人确实简单粗暴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把你们全都团结(殖民)在一起
然后等法国人走后,之前的游戏重新开始▼
不小的小道
二战后,法国本欲卷土重来,重新殖民印度支那地区。
50年代初期越盟在中、苏的协助下成功抵御了法军,但是无法实现统一全境的目标。根据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法国撤出越南,越南沿北纬17度附近划定非军事区,越南就此分裂为北部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南部的越南国(南越),并规定之后举行民主选举,决定越南的统一。
北越与南越▼
南北越之间分歧过大,并没有真正和解的打算。特别是北越占据了越南人口最密集,工业最发达,发展历史最悠久的地区,而且紧邻中国,实力的确强劲。而从政治力量上看,北越的劳动党以及前身越盟,已经经营多年,在南越也还有残余组织,并且发动土改,获取了占据人口多数的贫农的支持。所以到1956年时不论民主选举或是武力解决,都必然是北越获胜。
社会主义兄弟们支持你
(图:wiki)▼
此时冷战格局业已形成,美苏两大集团相互猜忌,对热点地区形成了干涉主义的思维定势,认为自己不出手,对方也一定会渗透。在特殊的时局下,二者对于越南的关注程度都上升到了新高度,导致公投统一不但国内环境不具备,国际环境也不允许。
在干涉主义思路影响下,由美国支持的吴廷琰通过操纵1955年南越公投,推翻了法国支持的保大皇帝,越南国名也变成了越南共和国。
自以为有美国人撑腰,可惜下场很惨
(图:wiki)▼
南越并没有因为换了国名就变得焕然一新。一方面,国内城乡、地主与佃农、官民、天主教徒与佛教徒之间依旧矛盾重重,起义频发。另一方面,吴廷琰政府又不愿意进行威胁到统治集团利益的改革,南越内部已然矛盾深重。
吴廷琰自己也是天主教徒
光是宗教矛盾这一点上,总统就几乎无解
(北方天主教徒逃向南越,图:wiki)▼
北越直接出兵攻破17度线有违国际法,会导致美国及其盟国的直接干预,这是当时北越以及作为背后支持力量的中苏都不愿看到的,谁也不想再爆发一次朝鲜战争。反观南越这边,虽然问题很多,但是依靠援助经济上已经站住了脚,国内滞留的劳动党余部受到清剿,如果南越能够进行土改等改革,时间未必就站在北越这边。
南越经济地图,可耕地、人口、产业集中在三角洲平原
如果能把自己的根据地治理好,未必就会倒
(图:CIA)▼
所以北越计划趁南越出现可能的转机前,依靠引发南越大起义的方式统一全国。仅仅1960年一年,北越就计划向南越渗透10000名劳动党骨干。这些党员、经费和物资当然不可能光明正大地从17度线南下,而是通过老挝、柬埔寨的山路,绕过17度线,再从山口进入南越。
在越南和老挝之间有大量的民间传统小道
平时是两边互通有无,现在可能用来搞渗透
(图:wiki)▼
受民族主义、左翼思潮传播的影响,在法国势力逐渐退出东南亚,两大阵营加紧扶持势力,填补权力真空的背景下,不仅仅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内战也在酝酿和发展的过程中。
对美苏来说,越南是小国,但是对老、柬来说,越南是自古以来的大国,不论是控制范围越来越大的老挝巴特寮或是柬埔寨的左翼游击队都受到北越的强力支持,其中有不少成员甚至是北越出身的佬族或高棉人。
美国人在其后整理的自北向南的渗透与操纵网络
(图:wikipedia)▼
正是基于这样的国际格局,日后令美国头痛不已,名称中就带有戏谑和无奈的胡志明小道才得以在老挝和柬埔寨建立。
1961年,北越的越南劳动党成立南方局,秘密领导南方革命。北越扶持的解放阵线一度要引发南越全国性的革命。以至于美国加速驻派军事人员,进行特种战争,被卷入了越战的泥潭。
你需要时间,但对方不会给你时间的
(图:Abbie Rowe, National Park Service)▼
人民战争背后的现代军队
美军介入大大增加了起义的成功难度,北越直接下场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战事逐步升级,需要的人员和物资数量变得越来越巨大。
为了保证供应,原本是山间小道的胡志明小道不断扩建,最终形成5条主路、29条支路和无数小径的交通网,部分路线拓宽为卡车道,还建设了补给站,弹药库,加油站,停车场等设施,俨然是丛林庇护下的现代补给网络。
所谓的胡志明小道并非一条明确路线
而是一整个涉及多国的运输补给网络
(图:wiki)▼
除了设施逐渐变得齐全,胡志明小道的人流、物流管理也变得系统化,精细化。早在1959年开辟之初,越南就组建了599部队,又名长山部队(北越称这一道路网为长山道),他们身着老挝巴特寮的军装,配备援助的自行车,负责道路网的建设和维护。
美国人收藏了一辆
(图:wiki@Gabichan2020)▼
崎岖,漫长的路程被分为无数个站,每一站相当于3-12小时的路程不等,分配并不平均。这种忽远忽近看似低效率的分段法,其实是源于往日运输的经验,综合了敌情、隐蔽需要、路况和士兵体能而设计出的精细化解决方案。
简单,高效
(图:wiki)▼
胡志明小道最终达成的效果是,大部队拆散成小股力量,经过数天山路跋涉后,到达集合地点时差较小,丛林庇护下的损耗被降低,精力和士气依旧高涨。所以这条“小道”被视为一个奇迹。
美军也发现了丛林中的军事调度,但是碍于国际法开始时采取的行动效果有限。1964年,当越战升级到美军参战的局部战争后,美军动飞机架次以十万计,越过越南边境,进入老挝投下了200万吨炸弹。
美国人在老挝也并非没有朋友
但是和北越源源不断的供给相比,还是够呛
(图:wiki)▼
也是在此时,美军使用了臭名昭著的枯叶剂,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了长久的破坏。不太为人所知的是,美军还曾利用干冰和碘化银人为制造暴雨阻塞道路。美军对胡志明小道无所不用其极的轰炸虽然为北越带来了巨大物流压力,和节节攀升的损耗,却没能使道路瘫痪。
枯叶剂中最著名一种就是臭名昭著的橙剂
一种掺杂了剧毒二噁英的毒剂
(图:U.S. Air Force)▼
且美军对枯叶剂的使用范围甚广,贻害无穷
同时这也侧面表明了北方对南越渗透之广泛全面
(图:U.S. Army)▼
日后由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构建出的,想象中的越共是一群手握AK头戴斗笠,藏在丛林里的老百姓。这确实是部分事实,但是仅仅靠游击队打赢越战并不现实,其实北越很看重常规的战斗手段,并且在长期战争中越来越得心应手,连美军也很难在他们的主场战胜他们。
正规军装备并不差
(图:wiki)▼
真正到围攻西贡时,现实中的越共是一支由T-54坦克纵队、火炮和地对空导弹组成的现代化野战部队。从最初的渗透党员,到最终现代化部队的大决战,物流压力节节攀升,而越战从头到尾,丛林里的胡志明小道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拿下总统府
(图:wiki@nocomment at Flickr)▼
只不过当美越关系正常化,一切成为历史和传奇。未爆弹和枯叶剂带来的苦难,依旧是有待老、柬当地民众默默消化的现实。
(慎点)点击下图,橙剂的可怕危害
(图:wiki)▼
参考文献:
1.https://www.nytimes.com/2017/12/26/opinion/bombing-the-ho-chi-minh-trail.html
2.https://www.theguardian.com/travel/2011/jul/28/ho-chi-minh-trail-motorbike
3.张世鸿,张炎平,吴迪.揭秘“胡志明小道”[J].当代军事文摘,2007:56-58.
4.庞卫东.冷战时期的印支形势与胡志明小道的兴起[J].史学月刊,2015:134-137.
5.[挪]文安立.全球冷战:美苏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当代世界的形成 世界图书出版社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现代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