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要打造TCL科技和TCL实业两个世界500强。”这是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在TCL成立40周年表彰会上的豪言壮语。
但如今来看, 当年在手机终端领域和家电领域的巨大声量,到如今面临在企业发展战略不清晰、产品问题的多重困境, TCL在重组、更名后,想恢复往日的辉煌行业地位,未来的路却十分艰难。
从辉煌到没落
TCL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在当时,初成立的TCL迅速抓住了通讯市场的发展机会,推出了第一部免提式按键电话机,一时间,电话机销量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名。彼时,TCL的翻盖手机,成为不少80后记忆中的经典款。
随后, TCL开始进军家电市场。那时的TCL专注于科技研发,其研制生产的TCL王牌大屏幕彩电一经上市,便广受欢迎,TCL王牌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
此后的三年,TCL王牌彩电跻身国内三强,TCL用亲身经历成功践行了“先占市场再建工厂”的商业模式,风光无两。
然而,辉煌的势头未能一直保持下去,尽管TCL十分看重自主研发,但随着大批国产企业的崛起以及进口产品的涌入,缺乏核心技术和供应链生态已然交织成了阻碍TCL继续做大做强的困境,2014年前后,TCL手机销量开始大幅下滑。
同时,在互联网的发展之下,TCL重金加码的液晶显示、OLED等技术,正在被新型激光显示等前沿技术所代替。因此,TCL在手机、电视的产品线上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行业压力。
多重困境之下,尽管TCL对外强调,其正积极扩张中小尺寸面板业务,并从应用创新转向关键部件突破,李东生也表示:“面对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构,TCL将以‘全球领先’为战略目标,坚定走变革转型、技术创新之路,争取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科技集团。”
但在拼凑起来的事件影响下,外界对TCL的评价正与李东生的预期背道而驰。
重组、更名之后
2018年,在多重压力之下,TCL宣布以47.6亿元剥离智能终端业务,将业务重心放在半导体显示上面。从重组到更名的这两年间,TCL与李东生不断经历过山车般的起起伏伏,先是误操作卖出500万股公司股票登上热搜,随后又因碎屏问题屡遭投诉。
在更名前的那些年里,TCL集团在A股市场的股价长期低迷,始终徘徊在2-3元区间,对比京东方等同行业公司,TCL的市盈率也整体偏低。
李东生的规划是,以重组为契机,将公司主业拆分成两部分:一是高科技、大投入、长周期的业务;二是智能终端业务。这样一来,可让大众对TCL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李东生的确实下了步好棋。在更名TCL科技后,据WIND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TCL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50.65亿元,对应同比增幅为38.48%。
时间来到2021年,根据上半年的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43.0亿元,同比增长153.3%;实现净利润92.5亿元。
TCL的业绩大幅增长,但这并未带来资本市场的好脸色,截至8月31日收盘,TCL科技股价下跌0.14%,连续5个月处于下跌趋势。周期临近尾声、技术困难、业务单一,都是掣肘TCL科技股价的原因。
除此之外,TCL十分引以为傲的产品,在近年来也广为诟病。
深陷产品困境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电视行业的大盘日渐凋零。很显然,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角逐的时代。对于一家立足于产品的公司,一旦失去了不能守住产品质量,企业将面临消费者巨大的信任危机。
液晶电视由于外形的特殊性,对液晶面板也提出极高的要求。TCL电视的面板主要由自家的子公司华星光电提供,华星光电位于深圳市光明区,主营业务便是生产不同尺寸的液晶面板,可如此的产品质量,也一直让TCL陷入“困境”。
近几年TCL电视遭不少消费者集中投诉产品屡屡被曝光。其中,某位消费者的事件尤为典型,据报道,该名消费者在2019年3月购入TCL 55C7型号的电视机,但由于家装延期导致11月份电视才入户安装。此后又因为疫情来临,导致隔年3月才正式入住新房。
可入住之后,全新的电视机开始出现各种问题,先是漏光,检测后又发现内屏损坏。7月份,在一来二去后,电视机被判断为系“人为损坏”,消费者最后需自行承担维修费用。
无独有偶。山东一位消费者所购买的TCL高端电视产品,在使用仅半年后就开始出现开机黑屏的情况。经与客服协商,售后服务商上门更换新机,然而在更换新机后,竟然出现“狸猫换太子”一幕,所换得新机logo为“TC”,电视质量与原机相距甚远,而后与客服、第三方售后服务商沟通均再无果,令人哗然。
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在社交媒体上搜索TCL屏幕,就能发现不少用户的“吐槽”。
在内卷情况十分严重的家电行业,作为一家老牌的传统企业,对于TCL来说,要重回昔日的市场地位,唯有产品是唯一竞争力。
而目前,种种迹象表明,“40不惑”的TCL在业务上定位并不清晰,仍需要解决许多问题,不论是股价、或是产品与创新,碰壁在所难免,其需要拿出更多积极举措,来证明自己的能力,给外界增添更多信心,否则单靠以往的积累“吃老本”,终会与市场发展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