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二附院:打通170名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

2021年的12月中旬,古城西安突遇新冠疫情暴风眼。位于北城墙根、毗邻钟楼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12月17日周五晚21时左右,突然接到应疫情防控需要必须立即对全院区实行严防严控的通知。对于一个住院患者近3000人、师生员工和其他在院各类人员逾6000人、每日人流量超万人且位居市中心区域的流动场所进行管控,必定是一场硬仗。

就在全院各方严守阵地、各司其职之际,一个突出的紧迫问题摆在了医院领导和肾病科主任面前:长期在本院血透室进行透析治疗的170余名患者的门诊透析怎么办?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尿毒症血透病人,管控对他们不只是简单的生活被打乱,而是生命延续遇到困难。

西安交大二附院:打通170名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

疫情严峻,性命攸关,科主任不安地等候着医院的“审慎”意见。守在会议室的院领导班子研判后同意了肾病科提交的“疫情期间血透患者治疗动态管理应急方案”,并特别强调“要在医务部、检验科、后勤保障部、保卫科等科室协助下,在保证抗疫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肾病科为尿毒症患者开通透析绿色通道,进行动态管理”。在这一不抛弃、不放弃的大原则下,肾病科和协作科室一连串的不眠之夜就此启动。

严阵以待加固物防

当晚,肾病科即刻展开物资储备,将透析液、透析滤器、管路等耗材备足10-14天的量,以防后期疫情导致物流停运;同时打开之前预留的透析留观区,连夜打扫,把留观区内10间病房全部整理,进行了房间消杀,备好了被褥和其他用品,以备封控小区中“红码”“黄码”患者单间隔离床旁透析之急用。他们将能所有情况充分考虑周全,为患者分类施策做好物质保障。

医患同步强化人防。

18日凌晨,肾病科透析室连夜组织专人负责通知次日拟来院透析的70多名血透患者及家属一百多人,提前做好来院透析前的防护准备,并详细调查了每个患者所在小区的管控情况,发现有6名长期透析患者自12月15日开始一码通已变为黄码或红码。12月18日早7时,持绿码并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的第一批34名透析患者及家属来到医院门口,透析室护士长到门口迎接患者。先告知患者疫情防控要求后,由专人带领透析患者有序进入医院专设第一候诊区、专人负责扫码查验核酸结果后,再乘专用电梯进入透析室,在透析室第二候诊区换口罩、消毒手、测体温、穿鞋套、再次手消毒后进入透析室透析。对于封控小区的黄码、红码患者,协调好由疾控中心用120救护车点对点转运至二附院门口,在发热单元专设空间进行急诊核酸检测,3小时出报告后,患者持阴性报告结果,由保卫科按消杀流程护送至透析留观区病房,进行了单间隔离床旁透析。治疗结束后由疾控中心专车送回,居家隔离。

西安交大二附院:打通170名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

科学施策筑牢技防

依托医院自身核酸检测能力支撑,科室间紧密协作,对持绿码且48小时内核酸阴性的患者,在患者上机期间检验科开启绿色通道,3小时为患者出核酸检测报告,下机后患者持该核酸阴性报告由专人带领离开医院。12月18日,全部三班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治疗时间及质量如常。另外,18日凌晨透析室医生从医院急性肾损伤预警系统发现,院内管控病区有3名需要透析的患者,当即联系管控病区医生,沟通做好患者安抚和药品准备,拟定了治疗计划,并于12月19日同时派3名专业CRRT护士进入病区,为患者进行了床旁透析治疗。

快速处置共克时艰

12月20日晨7时,西安市一码通平台突发故障,第一批患者无法打开绿码和48小时核酸阴性结果进入医院,且无法扫码进行上机前核酸检测。肾病科快速反应,在做好防控评估后,安排专人手工登记电话及身份证号码,进行了核酸采集,保证了病人上机透析治疗。在一码通恢复后,肾病科又积极协助检验科补录了患者信息。21日,大部分患者一码通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反映原有核酸检测结果不再显示,肾病科遂采用扫码与手工登记双结合进行信息采集,让患者切实感受到疫情防控下以及时治疗为目标、以患者生命安全为第一的人文关爱。

血透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救命草”,这类患者因肾脏功能衰竭而丧失了排出水和毒素的能力,其中很多人完全无尿,随时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水肿、呼吸困难、猝死,若不能按时透析其生命随时可能终结。自12月17日至22日,在医院由管控到防范的过程中,肾病科透析室及留观病房24小时运转,成功保障了本院血透室170余名长期透析患者的透析治疗,无一人掉队。

什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什么是伟大的抗疫精神?在冬天的寒冷叠加疫情、尿毒症病人生命危在旦夕时,西安交大二附院的决策者和肾病科医护人员,在关键时刻,以把握政策、科学防控为先导,以患者生命安全为目标,把科学的刚性要求与医学的情感人文有机结合,用实际行动为患者打通了生命的通道,作出了有温度的回答。

稿件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