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热搜!中国学生的睡眠时间变多了:超7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达9小时

今天(12月22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围绕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介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

逾七成学生睡眠达到或接近

“小学十小时初中九小时”

落实“双减”、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管理)的第一个学期,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关调研结果有较大提升,有的学校还提供了午休时间和条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会上公布了上述数据,并介绍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三项管理工作的有关情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吕玉刚介绍,“五项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教育部办公厅分别印发了关于加强作业、睡眠、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具体管理政策和落实要求。教育部还制订了《推进“五项管理”落实工作方案》。

在睡眠管理方面,吕玉刚强调,睡眠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要着力解决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问题。强调要保证时间,对“3个时间”,包括中小学生每天必要的睡眠时间(小学生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生要做到8个小时),以及与这个时间密切相关的学校作息时间、晚上就寝时间,都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说正常情况下,早晨开始上课时间小学不能早于8点20分、初中不能早于8点,个别有时差的地区,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要防止干扰,落实3个“中断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和网络游戏都要为保障学生睡眠“让路”。个别学生经过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没有完成作业的,家长应该督促学生按时就寝不熬夜,教师要加强分析和辅导,帮助学生特别是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好作业。

吕玉刚指出,总体上看,睡眠时间改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睡眠时间管理成效逐步显现。学生睡眠管理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全国98.7%的学校建立了学生睡眠状况监测制度,96.1%的小学和97.4%的初中上午开始上课时间做到“小学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规定要求,少数地区因为时差的原因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作息时间。

吕玉刚介绍,他们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调查问卷,家长反映, 秋季学期有76.2%的学生睡眠时长达到或接近“小学10小时、初中9小时”的规定要求。 这个比例比2020年有关的调查数据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大概提高了36个百分点,过去大概是40%的学生达到或者接近这个时间的要求。有的学校还给学生提供了午休的时间,如果加上午休的时间,可能达到规定比例的要求会更高一些。

这些成效今天多次冲上热搜。

清理不适合孩子的问题图书五千多种

“家里拥有图书的量和学生的阅读成绩是密切相关的。家庭图书的拥有量在20本以下的孩子,与拥有100本以上的,他们的阅读成绩差异是非常显著的。”阅读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的重要,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调查指出,这不仅与阅读的量有关系,与阅读的类型也有关系,“比如经常读绘本、读图画类图书,对阅读成绩提高的作用不明显。”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

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在会上引用上述调查结果指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课外读物的编写、出版、发行以及学生的阅读。所有这些环节里边,对学校教育来讲,目前最主要的是要保住底线,避免学生阅读有害的书,或者无效的书。在这种情况下,教育部门要把好课外读物进校园这个关口,在今年3月印发了《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落实。

在会上,申继亮介绍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工作情况。在地方落实方面,北京、河北、辽宁、吉林、上海等10余个省,专门印发了《管理办法》的落实通知,其他省份也结合“五项管理”提出了加强课外读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在学校健全工作机制方面,全国中小学88.4%的学校都明确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责任部门。有77.8%的学校建立了校本化的推荐审核机制。全国32个省级单位、365个地市、3101个县区都设置了群众举报渠道。

根据《管理办法》提出的四个倡导的标准、12个负面清单,申继亮指出,各地学校根据要求,对学校相关的读物进行了清理。截至12月20日,全国99.9%的中小学已经按照《管理办法》开展了相关工作,有99.63%的学校已按照《管理办法》中列出的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书进行了清理,共清理不适合孩子阅读的问题图书5000多种。

3085个县区完成推荐读物备案工作

各地在开展读物清理工作的同时,也做好管理和推荐工作。申继亮介绍,一是建立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课外读物管理信息平台,为方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平台,及时了解辖区内学校课外读物管理和推荐情况提供了方便,目前已经有32个省级地区、368个地市、3116个县区、20多万所学校完成了信息填报。其中,3085个县区利用平台完成了推荐读物的备案工作,减少了各省的重复建设,使得各地的数据可以同步化管理。二是组织专家对各学校填报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进行指导把关,对一些问题进行反馈,指导学校来剔除问题图书。三是积极引导一些企事业单位为小规模学校、贫困地区学校捐赠图书,目前已经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捐赠了5000余册的图书。“我们不仅要把好关,同时还要对缺少读物的学校提供一定的帮助。”申继亮说。

引导学生多读整本书

“总的来讲,我们对中小学生的阅读可以概括为12个字: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会上,申继亮还指出,“多读书”是要引导学生多读整篇文章,多读整本书,在整本书阅读方面明确要求。这主要是针对当前碎片化阅读的现象比较严重,读图、看视频、打游戏这些现象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时间。他指出,现在随着治理的进展,情况有所改进。

在“读好书”方面,申继亮介绍,《管理办法》主要解决的一个方面就是保证学生读的书无毒无害,保证学生读的书是有效的。为确保“读好书”,教育部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课内外阅读有一个推荐,包括阅读的量和阅读的类型都有建议。二是教育部委托相关专业机构,通过组织专家推荐出来适合孩子读的书,每年遴选出来中小学生阅读篇目。第三,要求各个学校要建立推荐的制度。申继亮指出,通过这样一个办法,学校可以在课标和中小学阅读推荐目录之外,为孩子推荐一些书。总之,“读好书”主要是要把好关,由我们教育者来为孩子选好书,指导孩子去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