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丰富载体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2019年9月,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门办学,现有8大院系30个专业,校区现有在校学生9500余人。学院新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集志愿服务总站、学术报告厅、红色VR实训室、休闲阅览室、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农业中心、艺术设计中心、世赛江西选拔赛集训中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2021年11月面向师生群众正式开放。

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丰富载体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学院与所管理的赣州农业学校、江西赣州技师学院在同一校区办学,通过整合三校活动场所和教育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一是活动场所标准化。按照中央文明办“14536”总要求和省市文明办工作部署,学院提出了“1+10+10”工作思路,高标准建成了10个集“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部门会议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活动场所,活动场所实行三校共用,有效地避免了重复建设,提高了利用效率。二是活动内容多元化。学院着力打造10个活动品牌项目,如将学术报告厅打造为集会议讲座、师生演艺、红色观影、宣传宣讲的场所,经常性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学术报告厅成为了师生课余饭后的网红打卡地;将世赛江西选拔赛集训中心功能拓展为职业技能培训和大国工匠、励志成才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实现教育引领功效的最大化;将农业中心功能拓展为集教学科研、科普教育、志愿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活动,深受师生群众喜欢。三是宣传教育的最大化。学院在显眼的位置设置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标识标牌,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定制了帽子和活动旗帜,定期开展“身边的好人”的评选,让师生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丰富载体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多方联动,务求实效。学院加强校内校外联动,让文明实践活动在服务师生群众中常态化和全覆盖。一是注重实践让文明建设发挥更大功效。如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密切关注学院师生因疫情产生的情绪困扰和心理支持需求,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优势,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担当,开展多方位、立体化、专业化的心理支持与援助服务,筑牢心理防线;青马学社宣讲团及时向学生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举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演讲比赛;休闲阅览室通过引进超星阅读平台,增设红色教育书目专栏,定期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前来借阅的师生。二是注重实践让师生素质得到更大提升。如学院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常邀请名人名家进校园开展系列讲座;大学生活动中心所有场地向学院师生开放,师生可以在里面接受专业老师在舞蹈、音乐、演讲、美术等方面的辅导。三是注重实践让服务范围得到更大拓展。如学院动物科学系负责人吴辉生利用专业特长积极参加科教兴农活动,为“三农”服务,经常深入赣州市各个乡村的养殖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每年讲授养殖培训课程10余期,培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指导养殖场的疫病防治与种畜禽育种工作,深受赣州当地养殖户的好评。园艺与园林工程系青年教师谢长智经常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先后参与了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大余种植团、信丰果业团)、赣州市经开区农业大师工作坊工作,多种形式推动农技服务,服务赣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并积极推动传统插花、茶艺等非遗文化进校园。

整合资源、多方联动、丰富载体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成效明显

丰富载体,拓展延伸。学院将长征精神、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传承和发扬革命历史文化传统。一是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学院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和学生到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长征第一渡、寻乌革命烈士陵园、三湾改编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实践活动,让师生在接受红色教育洗礼中,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升华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二是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学院还在永新三湾改编纪念馆等地建立了校外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组建成立了以院领导、思政课教师、中层干部和学生干部为代表的理论宣讲团。三是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学院充分利用江西和赣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课前“唱一首红色歌曲、讲一个红色故事、诵一段红色家书、读一篇红色故事”等方式,用红色基因引领青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形成了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经典导读式教学、情景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曾卫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